分享

【《逸周书》释意】……卷六·时训解

 克谐达功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逸周书·卷六·时训解

【原文】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是鱼、参照下文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蛰虫不振,阴奸阳。鱼不上冰,甲胄私藏。

【释意】立春伊始,东风吹拂,寒地解冻。五日过后,蛰虫梦醒,蠢蠢欲动。又过五日,池水鱼儿跳跃浮冰之上。如果风动不能使路边冰冻融化,预示朝廷号令不能畅通;如果蛰虫不能苏醒,是阴盛犯阳的态势;如果池鱼不能打破浮冰,则有私藏甲兵的隐患。

【原文】惊蛰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释意】惊蛰时分,水獭捕鱼并将被杀的鱼儿放在水边。五日过后,可见鸿雁飞过。又过五日,则草木萌芽。如果水边没有被水獭捕杀的死鱼,预示国内盗贼泛滥;如果见不到鸿雁飞来,则远方族群尚未臣服;如果草木不萌芽,果品蔬菜就不会按时成熟。

【原文】雨水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桃不始华,是谓阳否。仓庚不鸣,臣不□主。鹰不化鸠,寇戎数起。

【释意】雨水时节,桃花始开。五日后,黑头鸟(黄鹂)鸣叫。又过五日,鹰巢孵化出来布谷鸟。如果桃花不按时开放,预示阳气不盛。黑头鸟不叫,则臣僚不进谏君王。鹰巢不孵化布谷鸟,则有盗寇侵犯之灾。

【原文】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玄鸟不至,妇人不娠;雷不发声,诸侯失民。不始电,君无威震。

【释意】春分时日,燕子归来。过五日后,可闻春雷。又过五日,可见闪电。如果燕子不归,妇女难以怀孕。不闻春雷,诸侯统治不得人心。见不到闪电,君王没有威望。

【原文】谷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桐不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若国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

【释意】谷雨之际,梧桐开花。过五日后,田鼠洞穴出来鹌鹑。又过五日,可见彩虹。如果梧桐树不按时开花,当年会有大寒。鹌鹑不从田鼠洞出现,国家贪腐残败。不见彩虹,时俗淫乱。

【原文】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萍不生,阴气愤盈。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附注:现代春季6个节气顺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原文】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夺后命、清代王念孙补充;王瓜不生,困于百姓。

【释意】立夏伊始,蝼蛄开始鸣叫。过五日后,可见蚯蚓爬行,又过五日,草本王瓜开始结果。如果蝼蛄不按时鸣叫,土地湿气凝重。不见蚯蚓爬行,侍妾抢夺正妻位置。王瓜不按时结果,百姓生活困苦。

【原文】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隐邪)。

【释意】小满时分,苦菜丰满开花。过五日后,像荠菜等第一季靡草枯死。又过五日,天气由温转热。如果苦菜不开花,预示贤人潜伏不出仕。春季的靡草不死,国家治理失落而盗贼多见。天气不能按时转热,称作阴气沉浮,即有大奸大恶藏匿。

【原文】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不始鸣,令奸壅偪“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释意】芒种时节,可见螳螂。过五日后,伯劳鸟鸣叫。又过五日,反舌鸟不再躁鸣。如果螳螂不按时出现,称作阴气闭息。伯劳鸟不鸣叫,身边有邪恶逼迫。反舌鸟鼓噪不止,身边有奸佞小人。

【原文】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鸣,贵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厉疾。

【释意】夏至之际,鹿角脱落。过五日后,树蝉鸣叫。又过五日,可采集半夏块茎。如果鹿角不脱落,战争不会停止。树蝉不鸣叫,贵族淫奢骄逸。半夏不生块茎,民间罹患疾病。

【原文】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温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不备戎盗。

【释意】小暑时节,暖风恒流。过五日后,蟋蟀选择僻静处独居并开始鸣叫。又过五日,雏鹰练习飞翔。如果暖风不恒流,国家缺失宽厚的教育环境。蟋蟀不躲藏僻静环境,国家会有突发暴动事端。雏鹰不练习飞翔,国家会有被侵扰事件。

【原文】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释意】大暑时分,萤火虫出自腐草。过五日后,土地暑热蒸腾。又过五日,时常雨水滂沱。如果萤火虫不能自腐草孵化,农作物的果实会提前脱落。土地没有按时出现暑热蒸腾,一定存在赏罚不恰当的情况。没有季节性大雨滂沱,国家缺乏普惠天下的措施。

(附注:现代夏季6个节气顺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原文】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蝉不鸣,人皆力争。

【释意】立秋伊始,凉风习习。过五日后,清晨和黄昏,空气中有薄薄雾气。又过五日,树蝉声音凄切。如果凉风不能如期而至,国家法制松懈。雾气不见降临,民间邪气多病。听不到树蝉鸣叫,人间多有竞争角斗。

【原文】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鹰不祭鸟,师旅无功。天地不肃,君臣乃。农不登谷,暖气为灾。

【释意】处暑时分,鹰隼频繁猎杀飞禽。过五日后,寒气肃穆萧杀。又过五日,庄稼成熟收割。如果鹰隼不积极猎杀,国家军旅孱弱。天气没有肃杀氛围,君臣错乱失序。庄稼不能按时收割归仓,气温暖和则会带来饥荒。

【原文】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臣下、群臣王念孙校骄慢。

【释意】白露时节,鸿雁回归。过五日后,燕子飞走。又过五日,群鸟积极啄食增肥。如果不见鸿雁归来,会有远方臣民背叛。燕子不远行,家室会有离散危机。群鸟不积极觅食,群臣傲慢专横。

【原文】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声,诸侯淫佚。蛰虫不培户,民靡有赖。水不始涸,甲虫为害。

【释意】秋分时日,不再闻雷声。过五日后,蛰伏动物找寻过冬巢穴。又过五日,积水枯竭。如果还能听到雷声,诸侯荒淫奢侈。蛰伏动物不找寻过冬巢穴,民情荒谬懒惰。积水不枯竭,将有甲虫泛滥灾难。

【原文】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燕雀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鸿雁不来,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较重无黄华,土不稼穑。

【释意】寒露之际,鸿雁到民居区寻食。过五日后,天空燕雀稀少,海蛤日渐增多。又过五日,黄菊遍地。如果不见鸿雁四处觅食,民情秩序叛逆。燕雀不见少,海蛤不多见,天地季节严重错乱。菊花有包蕾而不开花,这样土地不适宜种庄稼。

【原文】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豺不祭兽,爪牙不良。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附,民多流亡。

【释意】霜降时分,豺狼储存多余食物。过五日后,草木落黄叶。又过五日,冬眠动物进入蛰伏。如果豺狼不储存猎物,民间仗势欺人多见。草木不落黄叶,是阳气延宕。冬眠动物不蛰伏,民间多流民。

(附注:现代秋季6个节气顺序: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原文】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水不冰,是谓阴负地。不始冻,咎征之咎。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

【释意】立冬伊始,池水出现结冰。过五日后,大地开始冻土。又过五日,野鸡隐藏,可见大海蛤。如果池水不结冰,则是地上阴气不足。大地不冻结,国家治理不当,会有灾难。野鸡不隐藏而不见大海蛤,民风不良荡妇多见。

【原文】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虹不藏,妇不专一。天气不上腾,地气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闭塞而成冬,母后淫佚。

【释意】小雪时分,天不见彩虹。过五日后,阳气上升天空,阴气下沉地下。又过五日,天地间阴气和阳气背离不交流而相互闭塞,成为冬字。如果还见到彩虹,则君妇移情别恋。阳气不上升,阴气不沉降,国内君臣不和而相互抵触。天地不闭塞成冬,这君妇荒淫奢侈。

【原文】大雪之日,鴠鸟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鴠鸟犹鸣,国有讹言。虎不始交,将帅不和。荔挺不生,卿士专权。

【释意】大雪时节,寒号鸟不再鸣叫。过五日后,老虎开始交配。又过五日,鸢尾草萌生。如果寒号鸟依然鸣叫,国内必多谣言。老虎不交配,国家将帅不和睦。鸢尾草不萌生,国家公卿专权。

【原文】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承阳。

【释意】冬至时日,蚯蚓相互交媾。过五日后,麋鹿犄角脱落。又过五日,地下泉水涌动。如果蚯蚓不交媾,君王政令不能通行。麋鹿犄角不脱落,民间有兵灾潜伏。地下泉水不涌动,则是阴气和阳气不通畅。

【原文】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

【释意】小寒时节,空中大雁往北飞。过五日后,喜鹊筑巢。又过五日,雉鸡鸣叫。如果不见大雁北飞,民众不感念君主。喜鹊不筑巢,国家不安宁。雉鸡不鸣叫,国内将有水灾。

【原文】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鸡不始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释意】大寒时节,母鸡孵卵。过五日后,猛禽高空飞翔。又过五日,沼泽地中央坚硬。如果母鸡不孵卵,世间多淫乱。高空不见猛禽飞翔,国内兵灾不断。沼泽中间不坚硬,国家政令难以执行。

(附注:现代冬季6个节气顺序: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释意随笔】

释说《逸周书·时训解》伊始,勾起久远的回忆。大约在初高中交集阶段,不知何故,父亲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书中,还有一本《吕氏春秋》。至今说不明白这样一本不容易看懂的古书,究竟有何等魅力,竟然让我产生了抄录全书的冲动。那会儿,买个新本子,应超不过一角钱,但从家庭到我个人,像这种额外支出,也是需要算计的。于是,从父亲给我放风筝的“线拐子”上,取下一种较粗的棉线,也不知从那儿寻摸的一种厚白纸,便自己动手作了一个线装本子,并用三色圆珠笔的红色那一支,歪歪斜斜,开始手抄《吕氏春秋》,好像一个本子用到最后,整本书才抄到了冬季……显然就是这样一个烂尾工程,但在外地上学中间,还曾特别带身边,偶尔翻翻看看。

说起《吕氏春秋》一书,至今存留印象的仅是其中有许多格外睿智的形象比喻。然而,对我而言,一直困惑不解的反而是像“夏行秋令”“冬行夏令”之类的措辞后面,紧跟着诸如兵争暴乱、天灾人祸、流言蜚语等等耸人听闻的话语。事实上,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古人迷信这些玩意儿,且不说前言后语之间符合率多少及其真实与否,单单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其究竟价值意义何在呢?近来,在解说《逸周书·时训解》中间,已然困惑三四十年的问题,禁不住油然而生!尽管当年的困惑犹在,但此刻自我全然没有了当初急于解惑答疑的冲动和欲望,仅仅按照可以说服个人的经验常识,唯有事论事而已。(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草于济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