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寸光阴(母亲自传)第一季第1集

 雅云小落 2023-02-28 发布于浙江
 前言

母亲今年83周岁了,她身材清瘦,皮肤白皙,穿着雅致,谈吐斯文,说话和气,所到之处总是被很多人欣赏和喜欢。从小到大,我作为她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听到她讲述自己从前的故事自然是最多的。听得多了,母亲零零散散的故事在我脑海自然可以串成一条线,让我看到她一生的轨迹。越了解她过往种种越赞叹她的自强不息,忍辱负重,越敬佩她为了她的事业和家庭作出的伟大牺牲和了不起的贡献。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决定一个家庭九代的命运,从母亲身上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点,我们这个家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母亲的女婿儿媳都对她敬爱有加,第三代的孙子辈们都以她为榜样,敬她爱她,晚辈们受她影响在做人做事上都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母亲对身边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光是自己优秀更重要的是她有上善若水的胸襟和智慧。

之前,我无意间和朋友同学谈起我了解的母亲过去处理婚姻家庭具体问题的方法态度,结果他们瞬间被母亲吸粉,很多人都成为母亲的“铁杆粉丝”,他们建议我一定要把这么善良智慧优秀的母亲的自传写出来,因为她身上积聚着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而她智慧温润的做事⻛格值得很多女性借鉴学习。

母亲七十多岁时,我就建议她写自己的自传。那时候母亲虽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她一直没有动笔开始写。时至去年,母亲在陕⻄哥嫂家得了新冠晕倒,在哥嫂的精心照顾下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终于渐渐康复,但她仍然行动不便需要拐杖支撑。我和弟弟在南方春暖花开之际把母亲从陕⻄接回了浙江。

回来后,母亲每天锻炼,在脱拐的康复之路上努力着。我看到她越走越稳,渐渐可以脱离拐杖甚感喜悦。然而,我发现母亲的记忆开始加速衰退,尤其是短期记忆差了很多。我感觉写母亲自传迫在眉睫,我不能让在母亲的闪光的曾经从她的记忆里逐渐消失,我要把母亲的一生记录下来。

此时,我在我公司诗曼浙江的微信公众号周二原创专栏,已经有一年没有创作新的作品,刚好于上周重载我的原创作品《子非⻥》结束了。

昨夜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母亲,让她口述自传由我来整理书写她的传记。母亲似乎有些犹豫,她对我说:“我是个普通人,没必要写传记。”我劝说母亲,传记的意义是给后代一个 想,也是女儿为母亲能做的保留她一生足迹最有意义的事,不然以后除了她自己,后人都不清楚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最后我和母亲击掌敲定。

 开始回忆时,母亲先自己亲笔整理了她一生经历的时间轴,等到我具体询问她让她回忆讲述时,母亲因为年龄和身体状况感觉头痛,她有了放弃的念头,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我采用了新的方法:每一人生阶段先按照我知道的写出来,遇到不知道的疑惑的让母亲补充纠正,这样她感觉轻松了许多。

每一集的书写因为年迈母亲的精力投入都比我从前的写作更为不易,我想这也增加了这本传记的份量。

作为一个经历了旧社会到新社会,见证新中国成长中的多次艰辛历史动荡和变革的女子,作为一个旧社会在地主家族里长大的孤儿,作为一位曾经桃李遍天下的老师,作为83岁仍然对身边所有人有巨大影响力充满个人魅力的女人,我相信她的传记一定会引起很多同龄人的感慨和共鸣,同时也会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尤其是在爱情多变婚姻易碎的今天,一定会给很多人以更好的反思和启发。

 而我将会和爱她的人们一样,多年以后,无论母亲是否健在,我们都可以在这部传记里和她一次次重新相遇。

平日里,母亲说起从前的事,都印象深刻,描述细微,仿佛就在昨天,这83载长长的光阴在她眼里很短很短,似乎只有三寸。我且把她的传记取名为三寸光阴。



2023年2月27日 王荫于桐庐初阳阁
正文--三寸光阴(母亲自传)
序章

 我是个普通的女人,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耗费女时间写下自己的传记。加上这些年身体每况愈下,系统地回忆过去变得很吃力伤身,我甚至不想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回忆。

可是女儿一片赤诚之心,不想让我这么多年白活,不想我所有的经历烟消云散,我想这也是留给后代的另一种念想,让他们从我身上体会活着的意义,体会现在幸福生活得之不易,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以及命运的不公都要乐观面对,积极拼搏,与命运抗争。

早春二月,南方的天气乍暖还寒,我走路还有些摇晃,谁能相信年轻时候的我曾经是学校的体操运动员呢?

回忆过去,似乎是一团乱麻,似乎有很多东⻄缠绕在一起,又似乎脑子空空的什么也想不起来。

女儿建议我用时间地点两个轴线来回忆,这样也好。

我一九四零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陕⻄省宜君县五里镇云辉村(我们俗称过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过村由三部分组成,西城,东城还有南村,我们家就住在西城。

那时候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全部住在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家里最大的长辈是我的奶奶,爷爷早已经不在了,这个奶奶是他的第三个老婆。我父亲四兄弟,老大不在了;老二是父亲,他加上堂兄弟排行老五(下一代的其他人叫他五大,也就是五爸)他基本在外面做事;老三也出去做事,因为加上他们的堂兄弟排行老六,我叫他六大(也就是六爸);老四也是兄弟里最小的,他是唯一一个在家里务农的,加上堂兄弟排行老七,我叫他七大(七爸),七大是这个家里的掌柜。

1943年我三岁时,母亲去世。母亲叫王秋菊,母亲的相貌我是后来从在北京工作的我的大舅舅那里知道的,他对很多人说要想知道姐姐⻓什么样,看雅兰就知道了,看来我和母亲的相貌非常相似。我猜秋天出生的我应该是和母亲出生的季节差不多吧,她的名字有秋一定和秋天有关系。听⻓辈们说母亲在我之前生了两个女儿都夭折了,因此特别疼爱我,只可惜那时候的我太小,对这份对于我难得的宠爱完全没有记忆。

我的名字叫张雅兰,这个名字是父亲取的,父亲叫张⻄屏。父亲是宜君县唯一一个位于五里镇的完全小学的校⻓,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不光因为很有文化底蕴也从我的名字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期望,他希望我⻓大后品行像兰花般优雅自带芬芳。可惜后来登记身份证的人把我的雅字错写成亚,于是亚兰这个名字沿用至今,但是我自己一直都写雅兰。

我有四个兄弟姐妹,大哥张醒⺠,1925年出生,大我15岁,因为他很早就开始读书, 也比我大了太多,对他青少年的经历我并不清楚。

姐姐1927年出生,属兔,比我大13岁,那时候,姐姐还在上学,那时候农村读书的女子很少。妈妈离开后,姐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对她越来越充满了依赖,只可惜没过两年姐姐就嫁人了。

二哥张立民1933年出生,属鸡,比我大七岁,那时候他在上小学。1944年我的父亲续娶妻室,她就是我的后妈,叫葛桂珍。她是个可怜的人,之前已经嫁人,生了一个孩子,他的孩子比我大两岁。她前夫被国⺠党抓壮丁带走后,三年杳无音讯,于是她的父亲和公公联合起来把她卖给了我的父亲。

1945年父亲和后母的孩子出生,他就是我的弟弟张玉⺠,是我们家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的最小的孩子,他是唯一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姐姐当时5岁的我很喜欢他。




——— 未完待续——— 

2023年2月27王荫代笔于桐庐初阳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