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啥意思?“待漏”是啥意思?

 华民 2023-02-28 发布于吉林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这句话来自一首诗,很多人都听说过,因为在许多古书,古戏中都有,它的出处也很多,如《名贤集》、《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京剧《清官册》、《文昭关》中的唱词等,原诗文如下:

铁甲将军夜渡关,

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

算来名利不如闲。

这首诗是什么时候、是谁写的,现已无法考证。但据说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元杂剧《琵琶记·第十六·丹陛陈情》中,当时就三句:

【北混江龙】官居宫苑,谩道是天威咫尺近龙颜。每日间亲随车驾,只听鸣鞭。去螭头上拜跪,随着豹尾盘旋。朝朝宿卫,早早随班。做不得卿相当朝一品贵,先随着朝臣待漏五更寒。空嗟叹,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这首诗的意思是:

将士们身披着重重的铠甲,深夜里冒着危险跋山涉水渡过关隘奔赴边陲;官员们则冒着凌晨的严寒紧张地在等待上朝;世间的人每天这么忙忙碌碌,劳心劳力,看上去好似荣华富贵,但却不知已被名利牢牢束缚着,难逃忙碌的世俗。

而居住在深山里古寺的僧人则可以无忧无虑地随性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所以说,与其在宫廷中争名夺利倒不如放开自我,独自享受这种谁清闲,才能不会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惑,才能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自由。

我们不需要去探究这首诗的来源,这首诗的目的是劝诫人们:人生在世,很短暂,虽然大家都在勤奋努力,忙忙碌碌,但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坎坷的,都不容易。后来不知谁又加上一句“铁甲将军夜渡关”,才有了今天的这四句。

有人认为这首诗读起来还有些禅意,细想一下也是的。真正的禅意,是超越世俗,达到一种无所束缚的状态和境界。文武官员披甲待漏为国家,同时也成就为了功名,寺里的僧人为打禅念经日升三竿才悠闲起来,似乎也看透了人生,领悟了生活。

关于“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这一句的意思,虽然说不难好理解,但人们的领悟理解还是各有不同的。

一种解释是:披着铁甲的将军夜里度过关口赶赴边陲,上朝的臣子在严寒的五更天就起来。他们都是为了社稷和自己的功名,起早赶黑,实在辛苦。

还有一种解释,把“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都理解成上朝的武官、文官。

武将上朝时,由于才五更天,所以身上的铁甲上已经结出露水。而文官也一样冒着凌晨的寒风焦急地等待上朝,他们的付出也是很辛苦的。

第三种解释是:朝臣们五更就来侯朝,这时皇宫门上的铁锁上还留有昨夜的寒冷的露水,这里,铁甲将军指的是宫门的铁锁。也是形容朝臣的官员为勤政,为功名,要早起,也是不容易啊。

综合这三种解释,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更贴切一点,如果把“铁甲将军夜渡关”解释成:将士们身披着重重铠甲,在深夜里冒险跋山涉水渡过关隘,奔赴前线。更能体现出这一句的精华来。

下面来讲讲“朝臣待漏五更寒”这一句中的“待漏”是什么意思?上面说了,待漏是候朝,等待上朝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

“朝臣待漏五更寒”,指等待上朝议政的官员在早上寒冷的五更天里,默默等待上朝时间的到来。

所以,待漏,就是指古代官员听“漏刻”入朝,后来待漏就被比喻为即将入朝时刻。

我们知道,在古代,钟表没有出现时,需要计时时,古人就采用不少方法,比如用燃香计时,燃一炷香,就是一炷香的时间。还有白天利用太阳计时的叫“日晷”,这是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出时刻的一种计时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但晚上无日光,人们就用“漏壶”。这是古代一种计时的仪器,漏壶一般用铜做成,也称漏刻,简称漏。

周朝时,我国就有了漏壶,往漏壶中注入水,利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也有利用沙子的叫沙漏。

后来西方钟表传入了我国,就成为了人们日常计时工具,但人们还是经常以“漏”来指钟表、时间。

古时,官员上朝议事,被称为点卯,就是指要在卯时进行上朝开会,卯时大约是指早上五点至七点这个时间区间。

上朝的朝臣们在五更天,有人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快来到皇宫门前集合,等待传唤上朝。上得朝堂后,文武官员两边分站,文官在左,武将在右,然后议事。

在清朝,朝臣们上朝被称为“大起”。朝臣们要先于皇上到皇宫,然后等待皇帝到来。后来官员们就把这段“等待皇上上朝的这个时刻”叫“待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