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宋军和金军之间的真正差距

 子玉史院 2023-02-28 发布于陕西
 / 子

宋军的种种短板在宋金战争中全部都暴露了出来,最终以靖康之耻的悲剧定格于历史中。复盘战争的整个过程,宋军败给金军除了游牧骑兵对农耕步兵的碾压式冲击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宋朝君臣总是按本能出牌,按既有制度办事,而金军却始终是一个空杯心态,非常善于学习

先说一个客观事实,新崛起的女真族即使再厉害其实也只是擅长于在野外作战而已。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和文明的天花板宋朝几乎就是天壤之别,金军对于城市攻坚战更是根本就没有实践过,完全没有任何经验。

是的,他们的野战能力都是在打猎中练出来的,几乎已经刻进了基因里成了本能,而攻城战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陌生领域。

这在太原攻防战中就能看出来——

金军从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开始围攻太原城,到了靖康元年(1126)九月才将其攻克。太原城在守将张孝纯的顽强坚守下坚持了二百六十天。

在这个过程中,金军是使出浑身解数,将他们所能想到的招全部都用上了,但却始终无法登上太原的城墙。

太原最后是在严重缺粮,无力再守的情况下才被攻克的。

这就说明一个事实:宋军中还是有能打仗的人,金军对于城市攻防战并没有经验

后来,金军在第二次南下攻城时又是损兵折将。粘罕在进攻寿阳时损失了上万人,打平定时又损失了三千人马,在与斡离不合围平定时又损失了两三万人。

说明到这时金军对于城市攻防战依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粘罕在攻打怀州时,宋军守将霍安国惊讶地发现,此时的金军不仅有火炮的助力,各种攻城器械更是一应俱全。

可见,金军此时已经在技术层面掌握了攻城战的要点

在对汴梁城发起进攻之前,金军一直着手做一件事,加班加点地赶制各种攻城器械,他们准备了大量云梯、火剃、鹅车、撞杆等攻城器械。

如果你穿越过去走近当时的金营,绝对会大吃一惊,这哪是刚从原始部落进化过来的部队呀,金军在技术层面已经是直追宋军的节奏

只能说明,金军一直在总结学习

而宋军呢,还是以旧有模式来应对百年一遇的变局,从来没有作出改变的意识。

第一次汴京之战结束后李纲就曾经给宋钦宗提了八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在北方边境建立一批藩镇,将军、财、政权都交给他们,并赋予他们世袭的特权

李纲是针对宋军战斗力不强,指挥权不统一而开出的一剂猛药。

▲李纲  图源/剧照

是的,宋军战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势人物统筹一切,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大家几乎是各自为战的模式。这样,根本不足以应对金军强大的冲击力。

但军人专权对赵宋官家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敏感话题,万一这些藩镇重演五代时向朝廷叫板的剧情怎么办?

唐朝可是现成的教训呀。好纠结。

宋朝君臣根本就不认真去想,此刻宋朝最大的危机是啥,是亡国的危险,特殊情况本就应该特殊处理,如果你还用平常的那一套制度,只能是加速灭亡。

很遗憾,李纲的建议送上去直接就被搁置了。一个是李纲的部分建议太敏感,宋钦宗很为难,迈不过去心里那道坎,一个是宋朝的行政效率实在太低,大家都不想承担责任。总之,宋钦宗没有及时主动去抓这根救命稻草。

到了太原城陷落之后,宋钦宗君臣才慌了,赶紧给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以及邓州这四个总管加了元帅的头衔并给予他们军权、财权、政权。

这等于是将整个宋朝划分为四个战区,这四个总管就相当于四个节度使

可是,已经迟了。因为,金军的下一次狂风暴雨已经在路上了。

第二次汴京之战爆发后,即使火已经烧到眉毛了,宋钦宗玩得还是祖宗的那一套旧办法——

宋军守卫城墙的五万七千人分属于四壁守御,东南西北各壁守御都有负责人。可是,在确定了四壁守御官之后,宋钦宗又任命了一帮人,什么守御副手、守御史等。当然,还有监督的人。

总之是任命了一大帮人,将一个小小的组织硬是包裹成了一个非常臃肿的机构。

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面对危机时大家不能迅速统一意见作出决策,甚至还可能会互相扯皮。

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刘家寺放着朝廷准备阅兵用的五百门大炮,在金军快要兵临城下时,宋朝的各职能部门却为到底谁该负责这批炮而激烈争吵。兵部说,“大炮是属于枢密院的”,枢密院却不承认。接着,这事又在京城所,兵部下属的驾部、库部之间来回扯皮。

结果是,等金军都到了刘家寺,大宋的朝廷还在因为这事而吵闹。

金军直接就将刘家寺作为了指挥部,并调转炮头,将目标对准了汴梁城。

这样的组织架构根本不可能产生效率,只能是耽误事。最搞笑的是,太原城陷落半个月后,宋钦宗才收到消息。

所以呀,赵匡胤设计的那一套制度,平常看着挺好,等一遇到事,弊端立刻显现。说的严重一点,北宋就是亡于这套庞大、互相牵制的组织架构

▲赵匡胤  图源/剧照

相反,金军的效率就高多了——

第一次汴京之战时,斡离不率领的东路军是孤军深入的模式,金军虽然取胜,但其实也挺心虚。靖康元年(1126)八月十四日,当金军再一次向宋军亮剑时他们马上就将组织架构做了优化:

设立元帅府,都元帅负责东西两路大军的协调工作,左右副元帅为东西两路军的统帅,分别为斡离不和粘罕

你看,不管是技术还是制度层面,金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及时作出优化,完成迭代。再加上他们的武力优势,宋军根本就不可能是对手。

金军的组织效率到底有多高效?

他们能在战斗结束的第一时间将阵亡士兵的尸体处理掉,以免对士气产生影响。而宋军的尸体则是横七竖八地倒在各个角落,宋军的士气是一降再降。

金国人的学习能力还体现在对汉文化、礼仪的快速吸收上——

宣和五年(1123)三月,宋朝使者出使金国时惊讶地发现,金人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礼仪系统。

在这次外交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金人在礼节方面的表现可谓是明明白白,将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打磨。

要知道,他们的皇帝以前就和一个部落首领一样,连个固定居所都没有,这才过去多久,这群人就已经脱胎换骨,发生了质的改变。

其实也不奇怪,这些礼仪都是那些投降的辽国人帮助金人建立的。重要的是人家完颜家族善于学习呀。

▲金太宗  图源/剧照

到了宣和七年(1125),宋朝使者再次出使金国时,他们发现,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宫殿群和接待使者的国宾馆。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底,在汴京城破(外城)宋钦宗亲自去金营和金国国相粘罕谈判时,金国在礼仪方面的做法已经是无可挑剔。

这学习能力也是没谁了。

再看看宋朝这边,汴京城都陷落了,宋钦宗君臣还不知道金军中斡离不和粘罕谁才是所谓的“领导”,能够主导谈判事宜。

一直晕着呢。

在汴京外城陷落,宋金之间进行谈判时,金人的元帅府竟然发出了一道特殊的命令:金人要求宋朝给他们提供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经典书籍

对,他们要学习。

看来粘罕这些人已经将身上粗放、落后的原始作风给彻底退化掉了,改为向内求。

从这就可以看出,宋朝其实是被自己那套引以为豪的制度给坑惨的,而他们又不能及时跳出这套束缚自己的制度,结果只能是以悲剧收尾。

金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一切先进的东西几乎就是贪婪的模式。

也是,他们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文化。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靖康之耻,赵匡胤的责任其实最大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