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段见面施礼的镜头到底在哪儿拍的?︱“鞠躬”礼是外来的吗?︱作揖该哪手抱哪手?

 北京的骑士 2023-02-28 发布于泰国

最近,一段100年前的老北京彩色影像火爆全网,网友们直呼这就是穿越时空啊!其中,视频5分20秒左右,展现老北京人不同人见面的不同问候礼仪的画面,更是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

图片

1

百年前的视频中老北京的四种见面礼都是啥?

都说咱北京人好面子、老礼多,在老北京就更是如此了。老北京有句话:“礼多人不怪”,在北京人看来,这是生活的艺术,是北京特有的人情味。这不仅仅是在过去,经过了多少年的时代变迁,可咱北京人讲究礼仪的习惯仍旧没有改变。
而在这段视频里,有网友分析,几秒钟的镜头画面中出现的这段几个人互相行礼的片段,竟然包含了四种礼仪。

第一种,打千礼,满族人专用

图片

第二种礼仪是作揖,汉人男子之间的见面礼。

图片

您看孔子像中的孔子,也是作揖的姿态。

图片

第三种是万福礼,汉人女子的见面礼,古代女子通用,也有人诙谐地称为“萝卜蹲”,也有一说,是满族妇女的蹲安。

图片

第四种,是大家告别的时候,轻轻一鞠躬,也就是鞠躬礼。

图片

北京有那么多朝代作为都城,宫廷和官场上的礼节,市井平民的讲究,还有外乡的、文化人的、少数民族的各种各样的“礼”,造就了北京人的性格和社会风俗。老北京人见面行礼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请安、作揖、打恭等,大家在电视剧中也都看到过了。礼就是代表着尊重,而仪是代表着表达。

2

五花八门各种礼

中国古代的礼仪是很多的,不仅年节、喜庆日子时礼节繁多,平时也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尤其是在每一天中,人与人之间第一次见面的礼数就格外的在意。比方说,作为子女的,在早晨都要主动向长辈行礼问安。一般都是要说“孩儿给您请安了。”这时候行的一般都是老北京人见面最常用的请安礼了。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当时全国各个指挥使司、各个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礼。到了清代,仍然沿袭了下来。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时间久了,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大户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年幼的见年长的,奴仆见主人等,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礼又叫请安礼。

图片

在过去,男子请安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端正姿势,就像现在“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能低头、扬头或歪头,还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您看,讲究够大的了吧?当然,过去也不是在哪都能请安的。比如在衙门口,人们见了面都不互相请安,都是作揖,因为衙门是打官司的地方,到这里可没什么值得互相庆贺的。
其实作揖礼在过去使用的范围非常广。作揖的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方便又卫生。

图片


特别是疫情期间,作揖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个礼仪方式,那是比握手更安全也更卫生的一种行礼方式,咱们也应该大力提倡。

图片

                                                         拱手作揖 保持距离

再有,作揖是很节约时间的。比方说,假如一个人会见十多位客人,如果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很耐心,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而作揖就不用这么麻烦,不管对面多少人,向着大家作一个揖就足够了。而且要是熟人的话,抬起手来拱一拱手就行了,如果想郑重一点,就可以作揖的幅
度大一点。

3

作揖到底该哪手抱哪手?

作揖,也就是抱拳拱手,抱拳为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拱手则抱拳在胸前微微晃动,不能过烈过高。施于平辈,这叫“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则为“丧拜”。

图片

据《周礼》记载,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稍向上举,特揖是一个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周礼·秋官·司仪》的诠释,“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作揖有时也能表示倨傲,比如《汉书》中“郦生不拜,长揖”,表示郦生对刘邦很不服气。

4

古代女子作揖吗?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有很大区别,唐宋时期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这种礼在京津地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使用。

图片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但是,根据唐宋以后白话小说,并不支持此种说法。以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为例,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说明,当时男女已各行其礼。

清代满族男子向人请安时,所行礼叫“打千儿”,即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红楼梦》第八回中买办钱华就向宝玉“打千儿”,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些满族雇工向东家请安,依然行此礼。

满族妇女的行礼方式与男子也不相同,是双手扶在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很多人认为京剧《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所行之礼即为此礼。所以,这女人作揖实在是与礼不合,并且也不雅观啊。

中华礼仪源远流长,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慎重行事,不能凭空臆造。

图片

5

鞠躬礼是从哪里起源的?

最后,再和您说几句鞠躬礼。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礼仪也在不断的发展,旧有的礼仪很多都不再使用了。尤其是到了清代灭亡以后,过去的请安礼用得越来越少了。都改用鞠躬礼了。鞠躬的意思就是弯身行礼。这种礼节应用得也很广泛,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表达敬意。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就是将祭品牛、羊等,将整体弯卷成圆的形状,再去祭祀用,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和虔诚。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但在当时,很多人都不习惯鞠躬,甚至以为鞠躬是外来的,还是得请安。
此外,鞠躬的时候还要注意,如果是戴着帽子,应该把帽子摘下来,因为戴帽子鞠躬既不礼貌,也容易滑落,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鞠躬时目光应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要一面鞠躬,一面试图翻起眼睛看对方。您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形象可真是太滑稽了。

图片

6

大阮府胡同宅门

不少人说视频中的第七个场景,也就是在垂花门前施礼的画面拍摄地是在大阮府胡同宅门内,其实,说这段视频是在这里拍摄的,还真是没有太多实锤证据。

图片

大阮府胡同内的民宅,和拍摄地简直一模一样

图片


不过,据听友wz告诉我们,这组视频是法国银行家卡恩1909年赴日本参加金融会议后在北京拍摄的,视频中逗狗的那位就是肯恩本人,这一点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说过了,而老北京见面礼的场景是在王府井的大阮府胡同东口的的大宅门内摆拍的,当时,卡恩一行人,边走边拍,从王府井南口,一直到大阮府胡同口,再到大宅门口,再进到院子里,最后拍了那个垂花门,有完整的照片行迹。虽然是摆拍的,但依然真实的记录下了当年北京人的生活场景,所以非常珍贵和难得。

图片

图片

说到大阮府胡同,这可是一条古老的胡同,也是一条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的胡同。
大阮府胡同,在百货大楼南侧,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东起王府井大街,西止晨光街。全长332米,宽7米,沥青路面。大阮府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大冉府胡同,宣统时称大阮府胡同。


图片


据传,此胡同东口有一阮姓府邸,所以才叫了这个名字,到了民国和新中国仍然沿用。1958年官学胡同并入。胡同内曾有东华门医院等单位,现在则是盖起了王府中环,仅残存着零星几家居民住宅。

图片

【大阮府胡同口某院的主人(清朝官员)】

那说到大阮府胡同,住过的名人和故事也有不少。并且,说起这条胡同的历史,那得从明朝迁都北京时说起,当年,王府井地区曾经出现了十王府;实际上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王爷可不止十个。清军占领北京城,居住在这里的汉族王爷们被逐,府邸被满族的王爷们占据。

图片

图片


那大阮府胡同到底是哪位王爷住过,目前我们没有查到,不过,有资料显示,当年的原大阮府胡同16号,和后来被称为伦贝子府的大甜水井胡同19号、21号是连通的,所以,有可能就是伦贝子府的后身儿。

图片

图片

大阮府胡同明清老照片

图片

图片

有资料显示,民国初年的大阮府胡同,当时有大北电报公司年轻的丹麦电报员的宿舍,又称为“丹麦博览会”(Danish Mess)。1915年之后,那里曾经是丹麦实业家马易尔在北京的住宅,1920年,在离开北京去波兰华沙之前,丹麦公使阿列斐伯爵在大阮府胡同住了几个月。那里当时顺理成章也就成了丹麦公使馆。

图片

公使与三位中国外交部官员的合影


后来,还有记载,清末民初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以及他的弟弟、被称为国乐一代宗师的刘天华,当年也曾和他一起住在大阮府胡同30号。

图片

刘氏兄弟故居正面


只可惜,现如今这座蕴含故事、承载历史的精美建筑在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永远消失了……




FM103.9 周一至周日

早6:00-6:30 徐徐道来话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