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02-28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
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传播速度超过3
40m/s的声音为超声波B. “声纹锁”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 “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
度最快2.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只利
用了声传递能量C. 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响度和音调,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D. 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3. 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 “隔墙有耳”说明声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不敢
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
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4. 小杰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第二个声音的音量更大,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声源
比第一次(????)A. 速度大B. 音色好C. 时间长D. 振幅大5. 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A. 振幅B.
频率C. 材料D. 结构6.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
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
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7.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老师教
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 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 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 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8. 疫情
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B.
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C. 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D. 村民根据音
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9.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
对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0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
播到人耳的(????)A. 客船B. 水C. 空气D. 地面11. 科学家曾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
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属于次声波B. 人耳听不到它C. 它属于超
声波D. 在1秒内振动100次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组合正确的是(????)①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②超声波在真空
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③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⑤摩托车发出的噪声只能在声源处安装消
声器来减弱A. 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13.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
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 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B. 声波在铁管中会发生多次反射C.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速度不同D. 敲打铁管在空气中会形成两个不同的声波14. 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B. 大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C. 钟的振动停止了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5. 下列属于从传播
环节防治噪声的是(????)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 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D.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
墙16.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听不
到物体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 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17. 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8.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D.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1
9.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
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有(????)A. ①②⑤B. ②⑤C. ③④D. ②③⑤20. 中国“海巡31”轮船配备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
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强声
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C. 发射器喇叭状的外形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D. 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1. 下列
验证性试验,有错误的是(????)A. 将发声的音叉放在平静的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
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 在试管内放少量的碘的固体颗粒,塞紧塞子后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碘蒸气说明蒸发吸热D.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
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2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吹竖笛时,手指按压
在竖笛不同的孔上,可以改变响度B. 汽车的“倒车雷达系统”可以用在对太空飞船的监测上C. 在小区周围种植绿化带,可以减弱噪声对生活
的影响D.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23.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对着瓶口吹气,
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或决定其音调的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吹气发声主
要是水振动B. 吹气发声主要是瓶子在振动C. 最左边瓶子发声的音调最高D. 最右边瓶子发声的音调最高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24. 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
质;病人能分辨出自己的主治医师的声音,是因为每个医生声音的______不同;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
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以免影响他人。25. 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
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26. 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填“
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27. 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医生用B超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④中
医通过“闻”来诊病;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出人体内结石.以上事例,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______;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
____.28.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
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9. 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
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减弱,乙在______减弱。30. 小明在装满水的铁制
自来水管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水管足够长,小王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是从______传播而来的。31. 小明在家
里唱歌,歌声在传播过程中,音调______,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共6分)32. 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
乒乓球被反复______;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
____;(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______;
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3)如图丙,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钢尺的发声。图丙实验现
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______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_(选填
“大”或“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3. 今年9月6日,某地发生6.8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
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当地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
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1)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能“听到”地震时伴随产生的____
__。(2)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3)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
叫做超声波,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声纹锁”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正确;C、“震耳欲聋
”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故选:C。(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
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波;(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真空不能传声。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平时学习中要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2.【答案】D?【解析】解: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故A错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B错误;C、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故C
错误;D、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40m/s。(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4)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知
道声音的产生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音色和声的利用。3.【答案】D?【解析】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
说明声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A正确;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正确;C、不同人说话的
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态、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
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音调
、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属于基础题。4.【答案】D?【解析】解: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琴键的振幅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发出的
声音的响度越大,即音量越大,故D正确。故选:D。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
指声音的品质。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难度在于音调和响度二者的区别,对于这两个的区别,要抓住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区别。5.【答案】B?【
解析】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振动频率决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分
别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
特性。6.【答案】B?【解析】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
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
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
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
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7.【答案】A?【解析】解:A、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A正确;B、增大音量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关上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授课教师的声音是由教师的声带振
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征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
传播中、在人耳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响度大小的判断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8.【答案】A?【解析】解:A、
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村民耳中的,故A正确;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村
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D、因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村民根据
音色,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故D错误。故选:A。(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
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3)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
特性。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明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9.【答案】C?【解析】解:太空中没
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故选:C。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
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比
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0.【答案】C?【解析】解:寺庙里的大钟和客船里的人都在空气中,所有寺庙里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
的,故C正确。故选: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性题目。11.【答案】D?【解析】解:
引力波的频率大约是100Hz,是指在1s内振动约100次,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故D正确。故选: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
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知道人耳的听
觉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较简单。12.【答案】A?【解析】解: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完全消失,它可能还在继续传播中
,故①错误;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②错误;③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③正确;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故④正确;⑤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
处减弱,故⑤错误;正确的选项为③④。故选:A。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③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⑤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应用、音色的特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等知识进行判断。13.【答案】
C?【解析】解:AB、由题知,敲一下长铁管的一端时,在长铁管另一端的同学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是声波在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造成的,声
波并没有发生反射(若发生反射,则敲打声至少为3个),也没有发生多次反射;故AB错误;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块,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长铁管的一端时,在长铁管另一端的同学
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即听到两个敲打声;故C正确;D、敲打铁管振动发声,不会形成两个不同的声波;故D错误。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了解本题
中,人听到两个声音是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14.【答案】B?【解析】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
间,空气也还在振动,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B正确。故选:B。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
,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15.【答案】D?【解析】解:A、教室内请勿大
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不符合题意;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城区道路口安
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
声,符合题意;故选:D。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
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A?【解析】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选项A正确,
D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范围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故BC错误;故选:A。一切声音都由物体振动产生
,即振动发声,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不同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的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7.【答案】D?【解析】解:A、让声音
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B、B超就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向一
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
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利用了回声定位;C、渔民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
,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回声定位.故选D.回声
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回声定位实际上就是利用声音的反射传递
信息,把握住这点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D?【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
掉,达到减噪目的;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贴近生活实际,是中考的热点。【解答】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
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所以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9.【答案】D?【解析】
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也是指响度大;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动
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由上述分析可知②③⑤都是描述响度。故选:D。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
的声学规律,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减弱噪声
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
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C正确;D、护
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21.【答案】C?【解析】解:A、将发声的音叉放在平静的水中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
体在振动,故A正确;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正确;
C、在试管内放少量的碘的固体颗粒,塞紧塞子后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碘蒸气,这是碘升华形成的,是从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故选:C。(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碘很易发生升华,由固态
直接变为气态;(4)气体在遇冷时可以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声音的产生、音色的区分、升华与液化现象的应用
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22.【答案】C?【解析】解:A、笛子演奏者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控
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倒车雷达系统”不可以用在对太空飞船的监测上,故B错误;C、在小区周围种植绿化带,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
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声
音的特性,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防治噪声的方法等,属于基础题目。23.【答案】D?【解析】解:用嘴在瓶口吹气时,振动的物体是
瓶内的空气,瓶中盛水越多,瓶中水的质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最右边瓶子发声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24.【
答案】信息 音色 响度?【解析】解: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我们能够分辨出自己的主治医师的声音是
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还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以免影响他人。故答案为:信息;音色;响度。(1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
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点,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25.【答案】振动;超声波?【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超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
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解答】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
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答案为:振动;超声波。?26.【答案】传递信息 响度?【解析】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
,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1)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
: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2)声音
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
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①②④ ③⑤?【解析】解: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即通过声
音我们判断是不是破裂,即是声音传递了信息;②医生给病人做B超诊断病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③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说明声波能够
传递能量;④中医通过“闻”来诊病,即通过声音判断人体是否发生病变,故是声音传递信息;⑤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声音传递
能量.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不同,重在把
握它们的区别.28.【答案】10 不能?【解析】解:(1)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600次,1min=60s,它振动的频率f=6
00次60s=1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0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故答
案为:10;不能。(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000Hz。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9.【答案】传播过程中
接收处?【解析】解:甲同学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堵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主要
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本题考查学生对
噪声防治的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30.【答案】三 水管?【解析】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
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sv,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故答案
为:三;水管。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
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另外注意题意中所说的管子里面是否装水,如果装
水听到三次声,如果没装水听到两次声。31.【答案】不变 变小?【解析】解:歌声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变小,因为响度与距发声体
的距离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答案为:不变;变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
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
特性。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32.【答案】弹起 放大音叉
微小的振动 转换法 减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幅度 大?【解析】解:(1)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能传声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故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图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故答案为:(1)弹起;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法;(2)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幅度;大。(1)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现象。(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33.【答案】次声波?【解析】解:(1)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2)由题可知P波和S波之间的间隔时间t=21:46:09?21:46:07=2s,根据题意可知P波和S波通过的路程相等,即s=vPtP=vStS,代入数据解得:tS=2tP,即tS?tP=tP,即tP=t=2s,由v=st可知地震局距离震源的距离为:s=vPtP=7×103m/s×2s=1.4×104m;(3)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21:46:07?2s=21:46:05。答:(1)次声波;(2)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104m;(3)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21:46:05。(1)低于20Hz的声音属于次声波;(2)根据题意可得出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P波和S波从震源到地震局的距离相等,根据v=st可得出tS=2tP,即tS?tP=tP,即tP=t,再根据v=st可求出地震局距离震源的距离;(3)已知P波从震源到地震局的时间和到达时刻,便可得出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本题考查了次声波、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第11页,共1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