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山村的吴懋修

 书柜茶室 2023-02-28 发布于上海

庆元县月山是一个高山上的村庄,远离城市,她身上隐隐约约散发于世的文化馨香,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千年文化积淀。

月山村历史上考取功名外出做官的就有二百多人,实在是个奇迹。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曾经将月山建设推向一个高潮,后人又因为他的缘故,再次丰富了月山文化,这个人叫吴懋修,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崇祯年间在朝廷供职,官至兵部司务。明王朝灭亡后,他竟然痴心不改,多方奔走,南征北战,致力反清复明,最后终于无力回天,晚年在老家定居下来,著书立说,为家乡的扬名立万而努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弃世。

他的主要功绩后人都有记载:修葺吴文简祠,兴建云泉寺,筑建元塔,造复旦、尊光亭。

吴懋修凭着自己的威望,请在外为官经商的吴家兄弟们慷慨解囊,历经十三年,终于在清康熙五年(1666)完工,这祠堂气宇轩昂,气度不凡,既有粗犷,又有精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自不必说,堂内刻花柱上的楹联和两侧悬挂的"文经","五魁”及"三代贡元"之类的匾额就让人称羡不已。

云泉寺差不多与吴文简祠同时开工,座落银屏山下,同样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只是竣工早些,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功告成,供奉的是正儿八经的佛门首脑人物,如来、观世音、十八罗汉,廿四诸天菩萨等等,非一般乡村寺庙可比。如今墙上还遗留许多古人手机的书画,引得各处游人争相观望。

建元塔筑在梅花岭,塔名取“自古文章出状元”之意,又名文明塔,激励村人行善勤学,木石结构,六面七层,内存佛学经典和文学典故,更像一个藏书阁。可惜在清咸丰五年(1855)遭遇雷击,毁了两层,如今成了一座残塔。

村中两座亭子,一曰“复旦”,一曰“尊光”,皆含反清复明之意,如此取名,也知吴懋修用心良苦。岁月无情,这两座亭子都已随风而去,现今的“复旦亭”曾是村民捐资重建的,寄托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月山村人在吴懋修的影响下对文化的崇尚几乎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