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庙号本是“明太宗”,为何变成了“明成祖”?

 史家之韵 2023-02-28 发布于山西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开国皇帝驾崩后,他的庙号通常是“高祖”或者“太祖”,而第二位皇帝的庙号一般为“太宗”。
开国皇帝庙号为“祖”,标志着他是本朝的第一位祖先,其他继位皇帝的庙号里,则没有人再敢称“祖”。
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二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清朝的开国皇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位皇帝则是清太宗皇太极。
至于第三位及以后的多少位继任皇帝,他们的庙号基本上都是“某某宗”,没有称为“某某祖”。
但是,唯独明朝有些特殊,他们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位皇帝朱棣,庙号却成了“明成祖”,一个朝代里居然有了两位“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明朝真正的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但他没有庙号,因为他被自己的叔父朱棣起兵击败,朱棣称帝后废黜了侄儿建文帝的帝位,于是,朱棣便成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朱棣为了彰显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了“洗白”自己篡位的“叛逆”身份,他不仅没给建文帝上庙号,还下诏重修《太祖实录》,删除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史料,这样导致建文帝时期的皇家档案及皇帝起居录等记载全部被删除或修改。
于是,当朱棣去世时,他的长子朱高炽接班,并给父亲朱棣上庙号为“明太宗”。朱棣的庙号为“太宗”,证明自己和别的封建王朝一样,是正儿八经的第二位皇帝。
注意,在明朝前期,朱棣的庙号就是“明太宗”,而不是我们熟悉的“明成祖”,这个叫法一直持续到了明朝后期的嘉靖年间。
嘉靖帝便是明世宗朱厚熜[cōng],他继位后,有一个小小的私心,正是这一个私心,把“明太宗”朱棣改成了“明成祖”朱棣。
朱厚熜接的是他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朱厚照驾崩时无子,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从近支的皇室中选一个人当新的皇帝,于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成了明朝的第十位皇帝(不算建文帝)。

朱厚熜登基时,他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已经死去了,他除了给堂哥朱厚照上庙号外,还想着给自己的生父朱祐杬也来一个庙号,于是,明朝一场“大礼仪”之争开始了。
朱厚熜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明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
“大礼仪”之争最终以皇帝朱厚熜胜利而告终,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朱厚熜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庙号也就是“明睿宗”,朱厚熜将其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
但是,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帝位传的多了,而太庙里接受供奉的祖宗人数又不能增多,所以,只能请离现任皇帝亲缘关系最远的去祧庙(远祖庙)里受供,这种做法,也就是“亲尽远祧”
但这里又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被祧的是“宗”,而“祖”是“万世不祧”的。

此时,明朝的太庙里供奉着九位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不能祧外,离朱厚熜关系最远的就是“太宗”朱棣了,但是,如果不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话,朱棣这一脉的子子孙孙可是根本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
所以,朱厚熜不能祧朱棣,只能再祧下一个明仁宗朱高炽了,但是,放着血缘最远的朱棣不祧,反而去祧稍微近一点的朱高炽,这也说不过去吧?
最后,聪明的朱厚熜“再造之功,同于开创”的理由,把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称了“明成祖”,如此一来,朱棣和朱元璋并称祖,也就成了“万世不祧”之祖。同时,朱厚熜将明仁宗朱高炽祧出来放进祧庙,而将自己的亲爹“睿宗”请入太庙。
有趣的是,三年后,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庙失火,明人沈得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中幸灾乐祸地说:“成庙旧号太宗,先是(嘉靖)十七年改称祖,而兴献帝新称宗,其主与成祖同入庙,说者谓文皇帝(朱棣谥号)神灵不豫使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朱棣不高兴自己由“太宗”变成“成祖”,在天有灵,故在太庙里放了一把火,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