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味中药(94)丨艾叶

 松柏林光139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艾叶

    清明节即将到来。江南一带,每逢清明正是艾叶生长旺盛之期,人们通常会去田地里采摘鲜嫩的艾叶,对其煮熟之后加入糯米粉,揉成团再包入各种馅料,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青团。

    那么关于艾叶你又知道多少呢?

药材来源

    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在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艾叶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是我国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药物,《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这之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撰写的长诗 《离骚》中也提到艾:"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起不可佩”。从这两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 。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现代药典中记载,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艾叶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1.配阿胶:阿胶为滋阴补血止血要药,艾叶为行气温经安胎佳品,二药配合,相互为用,一阴一阳,止血安胎。

    2.配香附: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艾叶温经暖宫、行血活络,二药相须为用,并走肝肾,调补冲任,温中暖宫,理气止痛,为女科常用对药,如艾附暖宫丸,即君用二药,善治宫寒不孕、少腹冷痛等证。

    3.配生地、侧柏叶:凉血止血。生地为滋阴凉血要药,侧柏为凉血止血佳品,二药配生艾叶,则佐使为用,生艾叶得地、柏,性温受制而独取止血之功;地、柏得生艾,防其寒过而止血不留瘀弊,诸药合用,动静并施,凉而不寒,共奏凉血止血之效。

    随着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转,人们也开始注重养生保健,艾灸也慢慢被人们开始熟知。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而随着我们科技发展的日益进步,艾灸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比如有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电子艾灸、瘢痕灸、无瘢痕灸、温管艾灸、温灸器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实按灸、新铺灸等种类。

图片

    每逢端午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艾叶和菖蒲,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驱赶蚊虫。还可以通常将艾叶、丁香、薄荷、藿香、苏叶等药物一起磨粉之后灌入袋中,将其制作成可爱的香囊,挂在身上可以达到驱蚊效果。

图片

    在艾叶变老之后,还可以将艾叶采摘来,除去泥土,晒干,储藏备用,在冬天的时候,重新把艾叶泡入热水中,待水稍冷却之后,将脚放入,泡至全身微微汗出为佳,在泡脚时要适当喝一些温水,同时避免进食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

    艾叶泡脚有助祛虚火、寒火,适用于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一般在连续泡脚2~3天后,这些症状不适都会明显好转。

图片

【佛耳草】

    青团除了用艾叶制作外,在有些地方人们还会用黄花艾代替,植物学上我们称它为鼠曲草。中药典籍中会叫它佛耳草。

    性味:甘,平。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