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23-02-28 | 阅:  转:  |  分享 
  
· 史华心匡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司, ,

· 对策研究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仃联合委员会

引 言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

因‘巧」,我国心血管病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而冠心病发病率

较低,但近余年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川 在经

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如北京,监测结果显示,从 年到

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

卒中发病率却明显上升〔“书〕,预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

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

升高。 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 血清总胆固醇

,或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坤叩一,一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一,“〕。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

早给予重视。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

西方国家〔川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水平正逐步升

高〔’〕。 与此同时,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的糖尿病和代谢综

合征在我国也十分常见。 调查发现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

和异常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川 ,血清和 一升高

率的分布特点是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富裕农村高于贫穷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提

示我们在经济转型期血脂异常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并存。 和一升高率在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到

一岁组到高峰,岁以后略有降低,岁以前男性高

于女性,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于男性附件

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及分布状

况。 这些分布特点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以城市和富裕农

村、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重点。

在年底全国血脂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血脂

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年在有关方面专家共同讨论的

基础上提出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了,旨在为各级医务人

员在防治实践中提供科学依据。 年对全国多家心血管

病专科医院、省部级医院、地县区级医院和乡村医院或卫生

所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血脂合适范围的

回答正确率仅 一 ,对开始膳食治疗的血脂水平的

回答正确率仅 一 ,对开始药物治疗的血脂水平和

血脂控制目标的回答正确率不及’〕。 。。年对个

大城市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例高胆固醇血症患

者的调查显示,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血脂控制

的达标率只有 , 其中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

‘,〕。 以上数据提示,我国医务人员的血脂知识水平

和患者的血脂异常控制状况都远没有达到《血脂异常防治

建议》的要求,这种状况与近年来血脂水平和异常率节节升

高的形势成为鲜明对比。

从年至今,国内外关于血脂异常的研究取得很大

进展,当年制定《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时国内的研究资料和

科学证据很少,现在国内的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已取得随访

年和年的结果「’一,,不仅证明了血脂异常的确是中国

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以多因素地

评估发病的相对和绝对危险,为确定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提

供量化的依据,使据此而制订的指南更切合我国的实际,而

不必再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的指南。 然而,国际上血脂防治研

究的进展和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例如糖尿

病、代谢综合征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关系,非药物

干预在血脂异常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多因素评估在血脂异常

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人群防治

与公共卫生策略的关系,血脂异常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成就

等。 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制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

南》的条件基本成熟。

血脂异常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 也属于代谢性疾

病, 但其对健康的损害则主要在心血管系统, 导致冠心病及

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因此,本指南中既包括在一般人

群中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也包括已有血脂异常者的治疗。

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 指南必须涉

及如何防止血脂异常者发展为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 也涉及如何对已有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

内分泌学分会、检验分会和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血脂异

常防治委员会共同起草。 指南将作为多学科专家根据目前

循证医学的证据而达成的共识来指导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

工作。

血脂与脂蛋白

通讯作者诸俊仁, 目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酷吨耐 ,和

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

醇和,其他还有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等。 在人体内

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醋形式存在。 是甘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坦旦竺

分子中的三个经基被脂肪酸醋化而形成。 循环血液中的胆

固醇和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叩 ,

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

, 、 极低密度脂蛋白可

,、 中间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和高密度脂蛋白 , 。 此

外, 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 ,

〕。 各类脂蛋白的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列于

表〔’」。

是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含 近

, 因而其密度也最低。 正常人空腹 后采血时, 血清

中无。 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

时,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血液外观棍浊。 将含有

的血清放在℃静置过夜,会漂浮到血清表面,状如奶

油,此为检查有无存在的简便方法。

是由肝脏合成,其含量约占 ,胆

固醇含量为 ,磷脂含量为巧 ,蛋白质含量约为 。

由于和中都是以含为主,所以将其统称为富

含的脂蛋白。 在没有 存在的血清中,其的水平

主要反映 的多少。 由于 分子比 小,空腹

的血清清亮透明,当空腹血清水平

。岁山时,血清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

由转化而来,颗粒中含胆固醇

酷 、游离胆固醇 、 、磷脂 、蛋白质 ,

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故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

蛋白。 血液中的胆固醇约是在内, 单纯性高胆固

醇血症时,血清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清一水平呈平

行关系。 由于 颗粒小, 即使一的浓度很高,血清

也不会混浊。 中载脂蛋白以上为 , 。 根据颗

粒大小和密度高低不同,可将分为不同的亚组分。

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大多数是由肝细胞和肝外

的受体进行分解代谢。

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是颗粒最

小的脂蛋白, 其中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

中的载脂蛋白以 为主。 是一类异质性的脂蛋

白,由于颗粒中所含的脂质、载脂蛋白、酶和脂质转运

蛋白的量和质均不相同,采用不同分离方法,可将分为

不同的亚组分。 这些亚组分在形状、密度、颗粒大小、

电荷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等方面均不相同。 将胆固

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

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坤环是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类特殊的脂

蛋白。 的脂质成分类似于,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

部分除一分子 外, 还含有另一分子。。 有关

合成和分解代谢的机制目前了解尚少。

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和 一。 其他血脂项目如 叩 、

、坤等的检测属于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

目之列〕。

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影

响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与性别水平常随年

龄而上升,但到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

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饮

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人可造成升高。

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

是引起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所测定的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

的总和。 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与

不同,同一个体的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人群中血清水平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

表 血浆脂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分类 颗粒大小 主要脂质 来源 功 能















、叩 、

小肠合成

将食物中的和胆固醇从小肠

转运至其他组织



、 叩

肝脏合成

转运 至外周组织,经脂酶水

解后释放游离脂肪酸

一 、胆固醇 一 、 中解后形成经脂酶水 属前体

,部分经肝脏摄取

胆固醇 一。 和 中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胆固醇的主要载体,经受体

介导摄取而被外周组织利用,与

冠心病直接相关

一 磷脂、胆固醇





肝脏和小肠合成,

和脂解后表面物

衍生

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移去,转

运胆固醇至肝脏或其他组织再分

布,一与冠心病负相关

月旦固醇 、 肝脏合成后与形成复合物 可能与冠心病相关

、任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耐, ,

一基础研究证实,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

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 具有抗动脉

粥样硬化作用。 由于所含成分较多,临床上目前尚无

方法全面地检测的量和功能,故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

醇的量,间接了解血浆中的多少。

一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重量

的左右,故目前认为,一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

总量。 一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

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一与相平行,但水平也受

一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一取代作为对冠心

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上述影响

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一水平。

即。 正常人群血清 水平多在 一

岁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颗粒的蛋白质成分载

脂蛋白约占 ,蛋白质中 约占 一 ,其他

脂蛋白极少,所以血清 可以反映水平,与

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但是,是一

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病理状态下 亚

组分及其组成成分常会发生变化,故叩。 的升、降也可能

与一变化不完全一致。

正常人群中血清 多在 一 岁范

围内。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和环颗粒中

均含有一分子 ,因颗粒占绝大多数,大约的

分布在中。 有即。 和 即,两种,前者

主要存于 中,后者主要存在中。 除特殊说明外,临

床常规测定的 通常指的是 。 血清即。 主要

反映水平,它与血清一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一相似。 在少数情况下,可

出现高 血症而一浓度正常的情况,提示血液中存

在较多小而致密的 ,。

环血清环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

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

响。 正常人群中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

高达岁以上,但的正常人在岁以下,文

献中的平均数多在一 岁,中位数则低于此值。 通

常以 岁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

性明显增高。 临床上用于检测的方法尚未标准化。

血浆中的颗粒大小不均,每一个体都有

大、中、小颗粒。 已证明血浆水平与颗粒结构

有关。 当 盯时, 大而轻的

较多, 血浆电泳时谱呈“ ” 型当

时, 水平升高, 谱呈“”型, 并伴随血浆 水

平升高, 一及 水平降低。 目前认为具有

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是,临床上尚无简便可

靠的实用方法检测

上述项血脂检测项目中,前项即、、一和

一是基本的临床实用检测项目。 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

血管危险性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

项血脂检测。 有研究结果提示,一比值可能比单项

血脂检测更具临床意义,但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并不

多,尚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尤其是需要直接比较一

比值与一或一单项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

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

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川 。 以下领域的研究已证

实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 动物实验。

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临床上冠心

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血脂检测。 遗传

性高胆固醇血症易早发冠心病。 流行病学研究电的发

现。 大规模临床降脂治疗试验的结果。

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 通过血管内

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 被修饰成氧化型

一,巨噬细胞吞噬 一后形成泡沫细胞,后

者不断地增多、融合,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大量研究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持续发生一系

列的慢性炎症反应。 所以,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

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然而,可能是这种慢性炎症的始动

和维持的基本要素。

被视为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

白〔一 。 因为可将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带出来,转运

给肝脏进行分解代谢。 也有研究提示,还可能通过抗

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

用。 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一水平与冠心病发

病成负相关。 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一每增加

巧 酬,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 一 。 若

一 岁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

因素。 一的高低也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严重营养

不良者,伴随血浆 明显降低, 一也低下。 肥胖者

一也多偏低。 吸烟可使一下降而少至中量饮酒

和体力活动会升高一。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

态可伴有低 一。 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

一。

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水平,但临床中大

部分血清升高主要见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轻至

中度升高常反映和残粒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由

于颗粒变小,可能具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但是,多

数研究提示,升高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或 的结

构,而具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调查资料表明,血清水

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当重度

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反映血液中的数量。 有研究结果提示,血清

浓度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危险性呈明显正相关〔’〕。 当

高甘油三脂血症时高,以型 增高,与大

而轻型 相比,则 含量较多而胆固醇较

少,故可出现一虽然不高,但血清 增高的所谓“高

即。 脂蛋白血症” ,它反映型 增多。 所以 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

一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反映血液中的数量。 浓度与冠心

病发生危险性呈负相关仁川 。 家族性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

一往往偏低,但 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

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与一都会下降,

冠心病危险性高。 缺乏症如病、家族性低

。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叩。 与一极低。

比值对于预测冠心病可能更有价值。 有

关 和 测定方法虽已国际标准化, 但其可靠性

和准确性都不十分令人满意。 同时, 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

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有调查资料显示,坤升高者发生冠心病危险性增

加,提示可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尚缺乏临

床研究的证据「一,。 此外,增高还可见于各种急性时

相反应、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

由于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环测定的参考方法,其临床价

值难以确定。

近年来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

一, 非 一受到临床重视’〕。 非

一是指除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

主要包括一和一,其中一占以上。 计算

非一的公式如下非 一 一 一。 非一

可作为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降脂治疗的第二目标,适

用于水平在 一 一岁时,特

别适用于一增高、一偏低而一不高或已达治

疗目标的个体。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是指一组血脂异常,包括

升高、一低和颗粒增多。 这种血脂异常共同存

在,常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所伴随的血脂异常的特征。 由

于这种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

加,因而在临床上引起了重视。

各血脂项目测定数值法定计量单位为,国际上

有些国家用岁。 、一、一的换算系数为岁

二 的换算系数为 酬



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 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 例

如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而另一

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二、高脂蛋白血症的表型分型法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

为型,如、 、 、、和型。 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

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很大的帮助, 但也存在不足

之处, 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

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表。

表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分 型 一 相当于表型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醋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增高

增高

增高 增高





、 、、

降低

三、高脂血症的基因分型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已

逐步深人到基因水平。 已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

存在单一或多个遗传基因的缺陷。 由于基因缺陷所致的高

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积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故临床上通

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表。

表 家族性高脂血症

疾病名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即。 缺陷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家族性异常俘脂蛋白血症

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脂蛋白。血症

家族性高甘油三酉旨血症

血清浓度

中至重度升高

中至重度升高

中度升高

中至重度升高

轻至中度升高

正常或升高

正常

血清浓度

正常或轻度升高

正常或轻度升高

中度升高

中至重度升高

正常或轻度升高

正常或升高

中至重度升高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

血脂异常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升高,俗称高

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分类较为繁杂, 归纳起来有三

种〔,,一,。

一、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

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

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

叶琳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日

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在

一、血脂异常的检出

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

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而

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

群。 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也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

径。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岁以上的成年

人至少每年测量次空腹血脂,包括、一、一和

测定。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一

个月测定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

者应在人院时或 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

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 卷第期 , ,



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

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有皮肤黄色瘤者。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建议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

检查。

二、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表

我国队列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一 从

扩开始,随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

病发病危险增高。 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

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转折点。 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切

点只能人为制定。 当增至 一

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

岁者增高 左右, 当增至

岁以上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较 群者增高倍以上,且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资料,对我国人群分层的合适切点建议如

下 岁为合适范围

一 为边缘升高弃

岁为升高。

一随着一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

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 相

似,,〕。 一的分层切点应与的分层切点相对应。 根

据我国资料,一 岁与

酬的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一

〕 与 岁

的人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说明对缺血性心血管病

的影响程度相当。 一分层诊断的切点建议如下 一

岁为合适范围一 一

一 岁为边缘升高一杂

酬为升高。

· 一以一〕 岁为参照组,

对不同一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

多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川 随着一水平的降低,

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 当一

留人群与一妻 岁人群相

比,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我国 一 的诊断切点建议为一

酬为减低一〕 彭

为升高。

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随水平上升缺血性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有所升高石” ,川 ,但由于结果差异未达到

显著统计学意义,并考虑到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建议仍沿用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

即 扩以下为合适范围, 一

一 留以上为边缘升高, 〕

扩为升高。

三、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

国内外大规模前瞻性流行学调查结果一致显示,患合血

管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个体具有某一危险因素的严重程

度,而且更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数目。 是危险因

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

程度,称之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

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

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

中发病危险〔’‘,一 。 将血脂异常防治着眼于冠心病的同时

也着眼于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监测资料和多个队列随访资料均表明我国缺血性脑卒

中事件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倍以上〔’并 ,。 说明如果

照搬西方人群仅靠冠心病发病危险作为衡量个体或群体存

在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是不合适的。 为了更为恰当地反映

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我国学者提出用“缺

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

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州 。 与

仅使用冠心病发病危险相比,这一新指标使得高对我国

人群心血管健康绝对危险的估计升至原来的一 倍,更

恰当地显示了血清胆固醇升高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险。

因此,指南所述的“综合危险”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多

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和,二是指多

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

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

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大小来决定干预的强度,

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 因此,全面评价

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

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

表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分 层 一 一

合适范围 酬 留 妻 留 岁

边缘升高



一酬



一 岁



一 岁

升高

降低

〕 岁 酬 〕 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 乏竺

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洲。 建议

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

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

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表。

表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 〕

一或 或

危险分层 一 一 一

一 亦



无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低危 低危

高血压或其他

危险因素数〕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中危 高危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高危 高危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 岁,女弃岁、吸烟、低

一、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此类患者在未来年内均

具有极高的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综合危险,需要积极

降脂治疗。

冠心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

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有客

观证据的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后患者。

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

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

管病事件的危险巧 ,以下情况属于冠心病等危症’〕

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

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

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 糖尿病过去将糖尿病列为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发现其重要性远不止于此。

一项在芬兰的研究发现,例非糖尿病患者,年的心肌

梗死发生率在有心肌梗死史者为 ,无心肌梗死史者

为 在例糖尿病患者中,年心肌梗死发生率在

有心肌梗死史者 ,无心肌梗死史者为 〔侧 。 由

此可见,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史者,心血管危险性与有心肌

梗死史而无糖尿病者相等。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的

病死率比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困州 。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

冠心病,其预后比无糖尿病者差〔州 。 因此,当前将糖尿病列

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

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已确立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冠心病

死亡的年危险 。

危险评估包括的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本指南

用于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因素除血脂异常外还包括下

列具有独立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血压

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吸烟。 低一血症 岁〕。

肥胖仁体重指数。 早发缺血性心

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 岁,一级女性亲属

发病时岁。 年龄男性妻岁,女性岁。

我国已有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

病发病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

病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其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 ,人

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为团〕。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两个

长期随访队列资料采用相同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任

一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

险已相当于合并项其他危险因素时的绝对危险,显示了危

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致病作用的特点〔”〕。 为了提高对我国

人群心血管病综合危险估计的准确性,本指南将高血压单

列,等同于任何其他项危险因素的集合。

吸烟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致病相对危险约为倍,但

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高达 ,仅次于高血压〔, 。

一是能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因素,也称“保

护性因素” 。 当个体的一水平爵巧 群

时,综合危险评估时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减“ ” 。

肥胖对心血管病的独立致病作用,早年并不被国际上所

重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包括我国自己的资料,表

明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立的作用铭洲 ,必须引起

足够重视。 根据国人资料,提出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

群,为超重,妻酬,为肥胖,〕。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岁以前曾发生缺血性心血管

病者,为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参与综合危险评估。

代谢综合征 面代谢综合征是近年

来被认识到的一种临床证候群, 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

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

病,也增加发生型糖尿病的危险口侧。 公认的代谢危险因

素为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和 、低 一和

增多和血糖升高。 患者常有促栓状态和促炎状态。

上述代谢因素起自以内脏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两种基本危

险因素,还与增龄、缺少体力活动和内分泌失调相关。 已知

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

综合征者相比,其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和发生型糖尿病的危

险均显著增加。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群尚

不尽一致呱’〕。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根据当

时已有的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建

议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判断标准如下简称年建

议剑 。 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者判定为代谢综合征

〕岁,。 血 扩。

血一男 酬,女

岁。 血压 。 空腹血糖妻

心留沮或糖负荷后血糖李 心

扩或有糖尿病史。

近两年新的研究资料表明, 空腹血糖在 一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一 扩时,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已经增加了

一倍〔’日」。 此外,在对资料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国人

岁时人群的相应的腰围在男性中约为 。,女性约

为 。 根据我国低一的诊断切点为

『,故在年建议基础上,对代谢综合征的

组分量化指标中进行修订如下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

腹部肥胖腰围男性, 女性 。 血

〕 岁。 血一

岁山。 血压〕 。 空腹血糖〕

酬或糖负荷后血糖

留或有糖尿病史。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增

高。 美国调查发现岁以上人中患病率为 〔印中国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 一 ,随年龄而增高。

如上所述,代谢综合征既然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合,

其致疾病风险的强度必然较高。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结

局是糖尿病和冠心病。 中国人群研究表明,有代谢综合征者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代谢综合征者显著增高〔’,侧。

代谢综合征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可分为两个亚型。 美国第

三次营养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生率在伴有糖尿病的代谢综

合征患者中为 ,在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为 ,

在既无代谢综合征又无糖尿病者中为 。 有代谢综合

征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倍〔叫 。 因此,

有代谢综合征者应属于高危,须积极治疗。

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和致粥样

硬化性饮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更上游的项

主要危险因素。 其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前述的生物学危险因

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因而不参加缺

血性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评估,但并非不重要。 由于其处于

上游,改变其中之一往往可以使几个下游危险因素同时改

善,临床上检出直接参与综合评估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了

解和评估患者的此项危险因素,以利指导治疗性生活方式

干预。

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

膳食模式,许多前瞻性研究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缺血

性心血管病危险,我国已有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表

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血脂异常。 另一方面,进食蔬菜、

水果、全谷类、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膳食心血管病基础危险

较低,且这种低危险不能够被传统危险因素解释。 同时,国

际上已有多个对膳食疗法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合理膳食具

有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

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从世纪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许多有关降

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初步的结果表明,血浆胆固醇

降低 ,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 。 随着循证

医学的概念兴起,临床试验成为评价各种干预措施的主要方

法,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证据。 在调脂防治动脉粥

样硬化和冠心病方面,最初采取饮食治疗试验,取得一定效

果,随着调脂药物的开发,调脂的能力加强,迄今已有一系列

临床试验完成。 这些试验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

和研究方案,其证据足以指导临床,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血

脂水平、临床表现来决定何时开始、用何种治疗饮食、药

物、要求达到何种血脂水平,由此构成临床指南的基础。 以

下简要介绍有重大影响的降脂临床试验。

一、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饮食治疗试验

洛杉矶退伍军人研究 ,

网 例高血脂症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

岁。 干预组例,均限制脂肪供应,饮食胆固醇摄人

量只为对照组的一半,且乃的动物脂肪均为不饱和脂肪酸

构成。 随访 年。 结果表明,干预组血 平均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降低 尸 。 死于动

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性降低 尸 。 结论为

调整饮食结构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并有助于预防冠心

病。

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 。卿

犯例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年龄为 一

岁,具有冠心病的其他高危因素,但无冠心病的临床证据。

其血达 一 一 岁己,平均

酬。 通过减少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与胆固

醇摄取,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人,例属饮食干预组,另

例为不干预组。 追踪观察年。 结果表明,年后平均

血较对照组下降 ,下降 一 ,一平均

上升巧 。 干预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作次数冠心病事件

与卒中较对照组降低 尸 ,心血管死亡率降

低 ,总死亡例数亦减少 。 结论饮食治疗能降

低血浆胆固醇,并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五

‘,〕例一 岁的美国男性高血脂患

者,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与吸烟等项危险因素。 干预

组主要限制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 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摄取,劝其改变生活方式。 观察期平均年。 结果表明,第

年血平均下降, 】岁, 舒张压下降 ,

吸烟减少 。 结合吸烟与高胆固醇血症两项危险因素的

变化,冠心病死亡危险降低 。 结论为通过生活方式的

改善,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欧洲协作研究

州 受试者为例比利时、意大利、波兰与美国的

一岁的男性。 干预组减少吸烟,采用低胆固醇饮食,减

肥,并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追踪观察年。 结果显示,

干预组的冠心病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 ,致命的心肌

梗死减少 ,而非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则减少 。 总

死亡率下降 。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使非致命性心

肌梗死发生率减少。

二药物降脂临床试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即 , · ·

血脂研究临床中心与冠心病一级预防试验

巧 叮 石,

盯肠〕例 一岁的男性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者,血 〕 扩和 一

岁。 治疗组开始服用考来烯胺 岁,平

均随访 年。 治疗组的冠心病死亡危险性减少尸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性下降 尸

。 治疗组心绞痛与以及运动试验阳性者较对

照组分别减低 、与尸 。 长期使用考

来烯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

险性。 研究证实血水平下降 ,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降低 ,从而确定了降低血后可使冠心病危险性相应

降低的“ 规律” 。

· 赫尔辛基心脏研究 , ’〕

例一岁男性, 无冠心病临床症状或心电图一

异常改变, 连续次血脂检查证实血浆非 一大于或等

于 。 随机给吉非贝齐胶囊或安慰剂

次年后治疗组血、、一和一降低,

升高,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致命性心肌梗死

降低 ,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降低 , 但不影响总死

亡率。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巧

‘ , ”例高胆醇血症男性患

者,年龄 一岁无心肌梗死或其他严重疾病史, 无严重

心电图异常。 该组患者的平均血为

岁,一为 扩。治疗组接受普

伐他汀 ,每晚次。 平均随访 年。 治疗组冠心病

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度相对减低

,其中明确的冠心病死亡降低 ,所有冠心病死亡率

降低 ,且治疗组非冠状动脉疾病事件的死

亡率并不增高,各种原因的总死亡率降低 。 在中度高

胆固醇血症而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男性中,普伐他汀治疗能显

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

空军德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

街,

以,〕例一岁男性和例一 岁女

性, 血浆 一 一 酬,一

一 一 岁,

岁。 随杉给予安慰剂或洛伐他汀岁, 若一仍

, 增加剂量至郭。 追踪观察平均

年。 洛伐他汀治疗使一级终点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

和心脏碎死相对危险性下降 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性

下降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对危险性下降犯 使需

接受冠状动脉再通术的相对危险性下降。 两组间总死

亡率和肿瘤发生率无差别。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在治

疗组为 , 安慰剂组为 。 结论对于血浆一

和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无冠心病患者, 洛伐他汀治疗

年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日本成人高胆固醇处理一级预防研究



即。 , ,,丁 名 一 岁男性占

和绝经期至岁女性占,血 一

一 岁、 一平均

酬、平均 酬、 一平均

岁沮的无冠心病者,随机单次给予美国

国家胆固醋教育计划第一期饮食对照组或

第一期饮食加普伐他汀 一 他汀组,平均随访

年。 他汀组 降低 ,对照组降低 他汀组

一降低 ,对照组降低 他汀组 降低

,对照组降低 他汀组一升高 ,对照组

升高 。 他汀组与对照组比,冠心病事件减少 ,总

心血管事件减少 尸 。 两组不良反应相似。

结论轻中度血增高人群用小剂量普伐他汀能安全有效

降低冠心病危险。

二、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对稳定性冠心病的试验

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沮 。,’‘〕州例一 岁的冠心病患者,随

机给予辛伐他汀 一 酬或安慰剂,平均随访 年

一 年。 结果为辛伐他汀治疗使、一与

分别平均下降 、与 ,一上升 ,冠心病死

亡相对危险减少 ,总死亡相对危险减少 。 结论对

冠心病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和 一,

并显著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且不增加包括癌症、

自杀等非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

。, ,,〕 例男 例, 女

例有心肌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随机给予普伐他汀 岁

或安慰剂, 随访年。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普伐他汀组

一水平降低 , 降低 ,一升高 ,

降低 ,致死性冠心病与再发生心肌梗死降低 ,脑血

管意外事件减少 ,而非心血管病事件、总死亡率两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 盯山的

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

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 一

而 ,’〕

例男例, 女例原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

心绞痛史的冠心病患者。 随机给予普伐他汀 岁或安

慰剂,随访 年。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普伐他汀组

一水平降低 , 降低 ,一升高 ,

降低 ,冠心病死亡率降低 ,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性

降低 , 脑血管意外事件减少 ,两组间总死亡率有

显著性差异而非心血管病事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胆

固醇水平很大不同的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

降胆固醇治疗可使各种冠心病的有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少。

· 心脏保护研究 ,, ,,

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成年人,血清〕

梦。 随机给予扩辛伐他汀或安慰

剂。 平均随访年。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辛伐他汀组

全因死亡相对危险降低 ,重大血管事件减少 ,冠心

病死亡率降低 ,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减少

,脑卒中减少 ,血运重建术需求减少 ,肌病、癌

症发病率或因其他非心血管病住院均无明显增多。 结论

对心血管高危险人群, 岁者长期

降低胆固醇治疗可获显著临床益处。

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 一干预试验

一 ,一’

例以低一水平为主要血脂异常的平均年龄岁

男性冠心病患者,随机给予吉非贝齐盯或安慰剂,

随访年。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吉非贝齐使降低

,一升高 ,一无明显变化,非致死性心肌梗

死或冠心病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下降 ,卒中发生的危

险性也下降,死亡的危险性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自杀、癌症

死亡的危险性未增加。

阿托伐他汀与血管重建术比较研究

, 群’

例平均年龄 岁,无症状或轻至中度心绞痛,血浆

一〕 巧 盯,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

在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适合进行的冠心病患者。

随机接受或给阿托伐他汀 酬降脂治疗,随访

个月后。 结果介入治疗组例患者发生缺血性事

件,药物组仅例,两组相比药物治疗组心肌缺血事

件发生危险性降低尸二 。 还观察到药物治疗组

发生第一次缺血性事件的时间较介人治疗组晚。 结论对稳

定性心绞痛患者预防心脏缺血性事件发生,积极的降脂治疗

至少与介人治疗同样有效。

· 治疗达新目标试验 。 缨,孵

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 一

岁。 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或岁治

疗组,平均随访 年。 与一般剂量组比,大剂量组主要心

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与操作无关的非致命性心肌梗

死、心脏骤停后的复苏,致命及非致命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

降低尸 ,非致命性及致命性脑卒中相对危险

降低尸二 ,肝脏血清酶增高、药物相关不良事件

发生率和撤药率均增高,但肌病或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未显著

增加。 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将一降

至 盯能够进一步减低心脑血管事件发

生的危险。

积极降脂减少终点事件

, ‘

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人强化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盯或标准组给予辛伐他汀 一 扩,平均随访

年。 治疗后一水平强化组为 岁

,标准组为 酬。 主要冠状动脉事

件强化组发生率 ,标准组为 ,强化组较标准组

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尸 其他次要终点如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强化组发生 ,标准组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尸 主要心血管事件强化组有

例,标准组有例 任何冠状动脉事件强化组

有例,标准组有例尸 。 肝脏血清酶升高

〕正常上限倍和因不良反应撤药率,强化组高于标准组

比 和 比 。 结论提示强化降脂

有益,但应注意安全性。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卿 卿

, 眨 例男性 例,女性

例有急性心肌梗死史的中国患者,年龄 一 岁,血

清水平 一 一岁,平均

。 随机服用血脂康 或安慰剂每天次,平均随

访年。 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比较,血脂康组冠心病死亡

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 ,各种原因的总死

亡降低 ,肿瘤死亡降低 ,和或的需求

减少 ,不良事件未见增加。 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合并糖

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后获益更显著。

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降脂治疗的临床证据

积极降脂治疗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研究

脚 ,

「叫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无段抬高的急

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 于住院 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

酬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平均观察周。 结果为主

要联合终点死亡、非致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或再次发作心

绞痛并观察证据需住院治疗率发生的危险性,阿托伐他汀

组 比对照组 降低 。 研

究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再发。

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评估和感染一心肌梗死溶栓



, 一 〔斜〕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人常规降脂组

普伐他汀 岁或强化降脂治疗组阿托伐他汀

酬,平均随访个月。 结果表明,与常规降脂组比,强

化降脂组的复合终点各种原因死亡、心肌梗死、需要再住院

的确诊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后天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降

低尸 。 强化组的一降低至

酬。 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降脂

治疗在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优于常规治疗。

到试验 ,该试验的阶段为降

脂治疗试验,目的为比较他汀早期积极治疗与延迟一般治疗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结果。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患者,血 ,随机双盲分人

积极组例,给辛伐他汀岁,个月后增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岁一般组犯例,先给予安慰剂个月,再给予

辛伐他汀 岁,随访年。 治疗中一水平在一般组

服安慰剂时为 。 酬,服辛伐他汀岁

后为 彭而在积极组中服辛伐他汀

酬后为 岁山, 梦后为

群。 积极组与一般组相比,复合终点事件

心血管死亡、非致死心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卒中的

发生率为 比 尸 ,心血管死亡率为

比· 尸二 治疗的前个月两组无差异,治

疗个月后积极组优于一般组尸二 。 肌病的发生辛

伐他汀酬时例,其中例有横纹肌溶解一

时例,安慰剂时例。 结论早期积极他汀类药物治疗

趋向于有益,但未达到预期终点目标。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

疗,肌病的发生有所增多。

三特殊人群的降脂临床试验

老年人群的降脂试验危险老人服普伐他汀的前瞻研

究 ,

陀「〕以例男性以例,女性例年龄

一岁有血管病史或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老年患者,随机

给予普伐他汀 岁或安慰剂,平均随访 年。 结果显

示与安慰剂比较,普伐他汀组一降低 ,复合临床终

点事件降低巧 ,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降低

,卒中或全因死亡无差异。 结论对心血管高危的老年

患者也应进行降脂治疗。

后的降脂治疗氟伐他汀干预预防研究

, ,〕例已接受治

疗的冠心病者。 随机给予氟伐他汀 扩或安慰剂,随访

年。 结果氟伐他汀组平均 一降至

,而对照组为 群。 与安慰剂组

比,氟伐他汀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脏死亡、非致死怀心肌

梗死、、再次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 结论对于

已接受的患者,积极服用他汀类进行降脂治疗,可明显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糖尿病降脂试验协作阿托伐他汀糖尿病研究

, 吕例

一岁型糖尿病患者,至少还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蛋白尿、 吸烟之一危险因素, 一

扩, 岁,随机双盲给阿托伐

他汀盯或安慰剂,随访年。 结果治疗组和一

水平各下降和 ,重要心血管事件减少 ,卒中减

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死亡率减少 。 耐受良

好。 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有益。 糖尿病粥样硬化干

预试验 。,,」

例糖尿病患者轻度血脂升高〔平均

盯,一 ,岁」,冠状动脉造影至

少一支病变,随机给予非诺贝特 梦或安慰剂,随访

年。 造影复查,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发展比对照组少 ,

管腔缩小程度少 下降 , 一下降 ,

一上升 。 结论非诺贝特对型糖尿病有降脂、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血压病患者的降脂试验盎格鲁一斯堪地那维亚心

脏结局试验 一 汕 。 伍,

叫 例 一岁的高血压并有三种以上危

险因素的患者随机给予两种降压药治疗,其中 例随

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 或安慰剂,其血

岁,一平均

。 计划治疗

年,但在 年发现两组终点事件已有显著差别,提前终止。

与安慰剂组比较,他汀组卒中减少尸二 总冠状

动脉事件减少尸 。 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高血

压合并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能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

血脂异常的治疗

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血脂异常治疗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冠心病,所以应根

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

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

目标水平,,〕。

由于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

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无论是

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

脂药物。 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在决定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患

冠心病及伴随的危险因素情况。 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

低一作为首要目标。 临床上在决定开始药物调脂治疗

以及拟定达到的目标值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并存其他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即除一以外的危险因素。 分

析这些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将有助判断催患冠心病的危

险程度,由此决定降低一的目标值‘,,,, 。 不同的危

险人群,开始药物治疗的一水平以及需达到的一

目标值有很大的不同表。 主要结合我国人群的循证医

学的证据制定这些数值。

血清的理想水平是 岁,

一 岁。 对于特殊的血脂异常类

型,如轻、中度升高 一 一 岁

,一达标仍为主要目标,非 一达标为次要目

标,即非一 一一,其目标值为一 目标值

酬而重度高甘油三醋血症〕

岁 」,为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首先应积

极降低。

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一 罗,



一基本原则

是个体策略的一部分,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

要措施。 近年的临床干预试验表明,恰当的生活方式改变对

多数血脂异常者能起到与降脂药相近似的治疗效果,在有效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旦互



表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和一值及其目标值

危险等级 开始 药物治疗开始 治疗目标值

低危年危险性



一〕



一 彭

中危年危险性 一 李



一〕 岁

〕 酬

一 岁



一爵 留



一 亦岁

高危或等危症,或

年危险性 一

〕 〕

一〕 品





〕 亦群

一 岁



一 酬

极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

莽 岁

一 岁

多 岁

一 酬



一 扩



评分



控制血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叫 。 £

是针对已明确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和

肥胖,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其对象和内容与一般

保健不同。

二主要内容表,一〕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人。

选择能够降低一的食物如植物幽醇、可溶性纤

维。

减轻体重。

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

以降低血压等。

上述一项措施均能够起到降低一的作用。 减少

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对降低 一作用最直接,效

果最明显,也最容易做到。 在有条件的人群,选用能够降

一的膳食成分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也有明显效

果。 达到降低一的效果后,的目标应逐步转向控制

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并发临床情况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

应用减轻体重治疗和增加体力活动的措施可以加强降

一效果,还可以获得降低一之外进一步降低缺血性

心血管病危险的效益。 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

包括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虽然不直接影响一水

平,但临床上遇到吸烟的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时则必须

积极进行,以便进一步控制患者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

三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价

饮食治疗的前个月优先考虑降低一。 因此,在首

诊时医生应通过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在以下几方面是否存

在问题是否进食过多的升高一的食物。 是否

肥胖。 是否缺少体力活动。 如肥胖或缺少体力活

动,是否有代谢综合征。

为了解和评价患者摄人升高一食物的状况,推荐

使用高脂血症患者膳食评价表表。 该表虽然不能取代

营养师所作的系统性膳食评价,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患

者所进能升高一的食物,以便有效指导下一步的干预

详见附件。

高脂血症患者膳食评价



您近周吃肉是否 岁否,是

您吃肉种类瘦肉,肥瘦肉,肥肉, 内脏

您近周吃蛋数量二个周,二个周,

个以上周

您近周吃煎炸食品数量 油饼、油条炸糕等未吃,

一次周,次周,次以上周

您近周吃奶油糕点的次数未吃,

一次周,次周

评分总和



口口

注按实际情况在口里填数“或” ,总分为合格总分

为轻度膳食不良总分为严重膳食不良

表 的基本要素

要 素 建 议

减少使一增加的营养素

饱和脂肪酸日

膳食胆固醇

增加能降低一的膳食成分

植物固醇

可溶性纤维素

总热量

总热量的



体力活动



一岁

调节到能够保持理想的体重

或能够预防体重增加

包括足够的中等强度锻炼,每

天至少消耗吐热量

注“ 反式脂肪酸也能够升高一,不宜多摄人

四实施方案

首诊发现血脂异常时,除了进行上述的健康生活方式评

价外,应立即开始必要的。 如前所述,首诊开始的

主要是减少摄人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鼓励开始轻、中度的

体力活动。

在进行约、周后,应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如果

已达标或有明显改善,应继续进行。 否则,可通过如下

手段来强化降脂。 首先,对膳食治疗再强化。 其次,选用能

降低一的植物固醇但目前国内尚无上市产品。 也可

以通过选择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人。 含膳食纤维高的

食物主要包括全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各种豆类。

再进行约一周后,应再次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

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一

如已达标,继续保持强化。 如血脂继续向目标方向改

善,仍应继续,不应启动药物治疗。 如检测结果表明不

可能仅靠达标,应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经过上述个疗程后,如果患者有代谢综合征,应

开始针对代谢综合征的龙。 代谢综合征一线治疗主要是

减肥和增加体力活动。

在达到满意疗效后,定期监测患者的依从性。 在

的第年,大约每一个月应随诊次,以后每一 个月

随诊次。 对于加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应经常随访。

五降脂效果

医生对于启动和维持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

生的知识、态度和说服技巧决定了能否成功。 医生需

具备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价膳食是否合理、制定和

解释治疗计划的能力。 应向患者说明的多重效益,并

强调说明即使使用药物仍需要。

尽管目前有了多种有效改善血脂的药物,医生不应忽视

降低心血管病危险的能力。 表中列出的降低

一的效果说明,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降低一

的效果可以达到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

表 改变膳食的措施可获得降低一的效果

膳食成分 膳食改变

一下降的

大致情况

主要措施

饱和脂肪

膳食胆固醇

减肥

选用措施

可溶性纤维

植物固醇

综合累积效果

的总能量



减轻,







一 群









六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

由于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

下效果可与他汀类药物相媲美,并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无

论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均应

作为所有血脂异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三、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 类他汀类。

贝特类。 烟酸类。 树脂类。 胆固醇吸收抑

制剂。 其他。

一他汀类

他汀类也称经基甲基戊二酚辅酶

一 叮一 , 一还原酶抑制

剂,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

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受体,加速血浆的分解代

谢,此外还可抑制 的合成。 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

低、一和 ,也降低水平和轻度升高一。

此外,他汀类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这

些作用可能与冠心病事件减少有关。 近二十年来临床研究

显示他汀类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

病非常重要的药物洲 。

循证医学证据 世纪后期 、 、 、

和 等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相

继发表,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这

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被认为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

的意义,其共同特点是这些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

一和水平,升高一水平,其中特别显著的是

一水平大幅度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

尤其是总死亡率显著降低而非心血管病死亡率如癌症、自

杀等并未增加。 研究结果一致肯定了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

脂治疗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取得益处,并表示该类降

脂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 随后 、 、

、、 、、一、和等

一系列临床试验更广泛、更深人地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不同

阶段不同范围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试验结果使他汀类药物

的用途从稳定性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扩展到冠心病急性发病

时,以及不同危险的人群。 试验还探讨对高危冠心病患者积

极进行降脂治疗的可能性和价值。 本世纪初,使血清一

降至 已完全可能并证明即使高危患者也受益

确实,因而此水平被定为防治的目标值。 新的他汀类药物问

世使一降到更低水平成为可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后试验一、 、 、 一、和

研究结果均显示积极降脂治疗,使一降至

左右可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 因此年后认为

对极高危人群,将 一降至更低的水平也是一种合理的

临床选择。

降脂疗效国内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表 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脂质和脂蛋白影响的比较’叫

他汀类药物 脂质和脂蛋自的改变水平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白八︵

直勺山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已完成

临床试验的有瑞舒伐他汀 ,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的有匹他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使 一降低

一 一升高 一 降低 一 。

种在我国已上市他汀类药物降低、一和以及升高

一的不同剂量疗效比较见表。 他汀类药物降低

和一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

关系。 当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大倍时,其降低的幅度

仅增加 , 降低一的幅度增加 。

当前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使一至少降低

一 ,要达到这种降低幅度所需各他汀类药物剂量见

表。

表 现有他汀类药物降低一水平 一

所需剂量标准剂量·

药物 剂量梦 一降低

阿托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注” 估计一降低数据来自各药说明书 从标准剂量起剂

量每增加倍,一水平约降低

另外,国产中药血脂康胶囊含有多种天然他汀成分,其

中主要是洛伐他汀。 常用剂量为 ,次。 可使降

低 ,一降低 ,降低 ‘ ,一升高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安全性评价“ 大多数人对他

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包括头痛、

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有 一 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且呈剂量依赖

性。 由他汀类药物引起并进展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罕见。

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回落当再次增加

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常不一定再次升

高。 月旦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

证。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肌酸激酶升高。 肌

炎有肌肉症状,并伴升高。 横纹肌溶解是指有肌肉症

状,伴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倍【即

,,表示酶学指标的正常仁限升高

倍数〕和肌醉升高,常有褐色尿和肌红蛋白尿,这是他汀类

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以引起死亡。 在安慰剂对

照试验中,不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不适发生率不同,一般在

左右。 有些患者无肌肉不适而有轻至中度的升高,

由于升高不具特异性,与药物的关系须仔细分析后判

定。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肌炎以肌肉疼

痛、触痛或无力,通常伴水平高于 为特征可导

致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坏死,威胁生命。 过去

曾上市的西立伐他汀因严重肌炎和横纹肌溶解发生较多而

不再被应用。 肌炎最常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使用多

种药物治疗的患者。 单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很少

发生肌炎,但当大剂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包括环饱

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和烟酸类,

肌炎的发生率增加。 多数他汀类药物由肝脏细胞色素

。 ,进行代谢表,因此,同其他

与药物代谢系统有关的药物同用时会发生不利的药物

相互作用。 联合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有可能会增加发生肌

病的危险,必须合用时要采取谨慎、合理的方法。 他汀类药

物忌用于孕妇。

吉非贝齐通过抑制酶升高他汀浓度,还可能抑

制他汀的葡糖醛酸化,从而导致副作用发生危险增加。 他汀

类药物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发生相互作用的危险较其与吉

非贝齐联合应用要小。

为了预防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生,应十分注意可

增加其发生危险的情况高龄尤其大于岁患者女

性多见。 体型瘦小、虚弱。 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

功能不全,尤其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合

用多种药物。 围手术期。 合用下列特殊的药物或饮

食, 如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烟酸罕见、环抱霉素、

毗咯抗真菌药、红霉素、克拉霉素、蛋白酶抑制剂、奈法

哩酮抗抑郁药、维拉帕米、胺碘酮和大量西抽汁及酗酒

肌病的非独立易患因素。 剂量过大。

在启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检测肝转氨酶、和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复查。 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少于

并不看作是治疗的禁忌证。 无症状的轻度 升高

常见。

建议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

表 与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关的肝酶系统及其诱导剂和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 诱导剂 抑制剂



阿托伐他汀、洛伐

他汀、辛伐他汀

苯妥英、苯巴比妥、巴比妥类、利福平、地塞米松、

环磷酞胺、卡马西平、曲格列酮、金丝桃



氟伐他汀、瑞舒伐

他汀

酮康哩、伊曲康噢、氟康哩、红霉素、克拉霉素、阿

齐霉素、三环杭抑郁药、奈法哇酮、万拉法辛、氟苯

氧丙胺、氟西汀、舍曲林、环抱霉素、他克莫司、

硫氮草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咪达哇仑、皮质类固

醇激素、西抽汁、 他莫西芬、蛋白酶抑制剂

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曲格列酮 酮康吐、氟康噢、磺胺苯毗噢

中华自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耐, , · ·

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报告,并进一步检测。 如果

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其他情

况的处理如下如果患者报告可能的肌肉症状,应检测

并与治疗前水平进行对比。 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易

发生肌病,因此,对于有肌肉症状的患者,还应检测促甲状腺

素水平。 若患者有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伴或不伴

升高,应排除常见的原因如运动和体力劳动。 对于有上述症

状而又联合用药的患者,建议其适度活动。 一旦患者有

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高于 ,应停止他汀类药

物治疗。 当患者有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 不升高或

中度升高一 ,应进行随访、每周检测 水平直

至排除了药物作用或症状恶化至上述严重程度应及时停

药。 如果患者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 有

进行性升高,应慎重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

然后决定是否或何时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疗效与安全性总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在

降低高危患者的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冠状动脉手术和卒中的

发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肯定。 目前,这些作用尚未得到

充分的发挥,许多高危险的患者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治疗。 因

此,应该积极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随

剂量增大,降脂作用增大,但另一方面不良反应也会增多。

因此,不宜为片面追求提高疗效而过度增大剂量。 为了安全

应用他汀类,上述的参考意见可能有帮助。 我国已有个别因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而造成死亡的事件。 这说明在积极推

广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需要按规定进行严格监测,谨慎

使用以达到安全。 作为东方人,可能治疗用合适剂量甚至药

代学与西方人会有所不同,今后要继续探索不同他汀类药物

在我国人群中最合适的治疗剂量,包括疗效和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建议根据患者的心血管

疾病和等危症、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需要用

降脂治疗,如需用药,先判定治疗的目标值。 根据患者血中

一或的水平与目标值间的差距,考虑是否单用一种

他汀类药物的标准剂量可以达到治疗要求,如可能,按不同

他汀类药物的特点作用强度、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及

患者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如血一或

水平甚高,估计单用一种他汀类药物的标准剂量不足以达到

治疗要求,可以选择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合并治疗。 如

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例如肌痛,或

、超越安全限度,则停用他汀类药物,改用其他降脂

药。

二贝特类

亦称苯氧芳酸类药物,此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

生体活化受体。,刺激脂蛋白脂酶、

和 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 基因的表达,增强

的脂解活性,有利于去除血液循环中富含的脂蛋白,

降低血浆和提高一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并使亚型由小而密颗粒向大而疏松颗粒转变。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片剂

,次微粒化胶囊 , 次苯扎贝特 ,

次吉非贝齐 ,次。 贝特类药物平均可使降

低 一 巧 , 一降低 一 , 降低

, 一升高 一 。 其适应证为高甘油三醋血

症或以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

血症。

临床试验包括赫尔辛基心脏研究〔‘叫 、美国退伍

军人管理局 一干预试验一〔’叫 、苯扎贝特心肌

梗死预防研究’叫 、,〕和非诺贝特在糖尿病患者

干预预防事件试验‘叫等证实,贝特类药物可能延

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主要冠状动脉事件。

证实,吉非贝齐降低 ,也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一以低一水平为主要的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观察应用药物升高一和降低

能是否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表明,吉非贝齐治疗

年后降低 ,一升高 ,一无明显变化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一级终点发生的相对危

险率下降 同时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下降但死亡的危险

性下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无自杀、癌症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对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史者,苯扎贝特治疗 年,与

安慰剂组比较,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摔死一级终

点相对危险性降低 亚组分析表明,基线

群者,苯扎贝特治疗组一级终点的

相对危险性降低尸 。 在中,低危糖尿病

患者用非诺贝特治疗年,与安慰剂组比较,非致死心肌梗

死和总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但死亡率减低未达到统计学

意义。

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

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 绝对禁忌证为严重肾病和严

重肝病。 吉非罗齐虽有明显的调脂疗效,但安全性不如其他

贝特类药物。 由于贝特类单用或与他汀类合用时也可发生

肌病,应用贝特类药时也须监测肝酶与肌酶,以策安全。

三烟酸类

烟酸属族维生素, 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

量时, 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尚不十

分明确, 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

合成和分泌有关。 已知烟酸增加 和 的合成。

烟酸有速释剂和缓释剂两种剂型。 速释剂不良反应明

显,一般难以耐受,现多已不用。 缓释型烟酸片不良反应明

显减轻,较易耐受。 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也未见明

显不利作用〔’叫 。 烟酸缓释片常用量为 一 , 次。 一

般临床上建议,开始用量为 一 , 睡前服用周

后增量至酬, 逐渐增至最大剂量盯。 烟酸可使降

低 一 ,一降低 一 ,降低 一 ,

一升高 一 。 适用于高甘油三醋血症,低高密

度脂蛋白血症或以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临床试验包括冠心病药物治疗方案’ 、降低胆

固醇和动脉硬化研究一〔’一,’“〕、家族性粥样硬化治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司, 叮, ,

研究川、 高密度脂蛋白粥样硬化治疗研究

〕、 降胆 固 醇 治 疗 时 观察动 脉生 物 学

甩”,等证实,烟酸能降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并

可能减少总死亡率。 ’的入选患者经过年治疗,单

用烟酸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可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

险达 随访巧年,烟酸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总死亡率降

低 。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烟酸能延缓冠状动脉粥

样斑块的进展。 在一’洲中,两年的烟酸考来替泊联

合治疗明显减缓其进程,并促使冠状动脉斑块消退,治疗组

斑块消退 ,而对照组为 。 继续治疗两年

试验〔““也证实这些益处,治疗组只有 ,而对照组有

发生新的冠状动脉斑块已存在冠状动脉斑块的患者治

疗组斑块消退者有 ,而对照组只有 。 在 ’川

中,对照组中受试者冠状动脉病变有进展,有斑块

消退,而烟酸考来替泊联合治疗组有进展,有斑

块消退。 在”,〕中,治疗年后,安慰剂组平均冠状动

脉狭窄进展 ,而烟酸加辛伐他汀治疗组消退 ,临

床事件相对减少 。 一项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的研究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烟酸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脂质核心区

域变小,脂质成分减少。 在研究〔”,〕中,对伴有低

一水平的冠心病患者,在已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基

础上,加用缓释烟酸治疗,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

化来评估粥样硬化进程。 加用中量烟酸群治疗个

月后,一水平提高了 一 岁,对照者的平

均增长明显 土 ,而联合治疗组

无改变 士。一以 。 结果表明,联合烟酸

治疗减缓了即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

烟酸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高血糖、高尿酸或痛

风、上消化道不适等。 这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为慢性肝病

和严重痛风相对禁忌证为溃疡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缓释型制剂的不良反应轻,易耐受。

四胆酸鳌合剂

主要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内能与胆酸呈不可

逆结合, 因而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 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

外, 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 通过反馈机制刺激肝

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加速血液中清除,结果使

血清一水平降低。

常用的胆酸鳌合剂有考来烯胺每日一 ,分次服

用,考来替泊每日一,分次服用。 胆酸鳌合剂可

使降低巧 一 , 一降低巧 一 一升

高 一 对无降低作用甚或稍有升高。 临床试验证

实这类药物能降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和冠心病死亡「”一,”〕。

胆酸鳌合剂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便秘,影响某些

药物的吸收。 此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为异常脂蛋白血症

和 扩相对禁忌证为

岁。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一,‘〕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口服后被迅速

吸收,且广泛的结合成依折麦布一葡萄糖昔酸,作用于小肠细

胞的刷状缘,有效地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 由于减

少胆固醇向肝脏的释放,促进肝脏受体的合成,又加速

的代谢。

常用剂量为 盯,使一约降低 ,与他汀类

合用对一、一和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未见有临

床意义的药物问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

好。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和恶心,和 、和

升高超过以上的情况仅见于极少数患者。 考来

烯胺可使此药的曲线下面积增大 ,故二者不宜同时服

用,必须合用时须在服考来烯胺前或后服此药。 环

抱素可增高此药的血药浓度。

六其他调脂药

普罗布考〔”一,川 此药通过掺人到脂蛋白颗粒中影响

脂蛋白代谢,而产生调脂作用。 可使血浆降低

, 一降低 一 巧 , 而一也明显降低可达

。 主要适应于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 该药虽使一降低, 但可使黄色瘤减轻或

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其确切作用机制未明。 有些

研究认为普罗布考虽然降低了 一水平,但它改变了

的结构和代谢功能,提高了把胆固醇运载到肝脏

进行代谢的能力,因此更有利于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 普罗布考尚有抗氧化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

心、腹泻、消化不良等亦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 血浆尿酸浓

度增高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引起间期延长,但极为少

见,因此有室性心律失常或间期延长者禁用。 常用剂量

为 , 次。

一脂肪酸一。一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二

十碳戊烯酸,一和二十二碳已烯酸,

一,二者为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制剂为其乙醋,高纯度的

制剂用于临床。 一脂肪酸制剂降低 和轻度升高

, 对和一无影响”,一‘,,。 当用量为一留时,可

使下降 一 。 主要用于高一甘油三醋血症可以与

贝特类合用治疗严重高甘油三醋血症,也可与他汀类药物合

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一脂肪酸还有降低血压、抑制抗

血小板聚集和炎症的作用,改善血管反应性。 预防研

究一。 五”‘〕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用 一脂

肪酸 群治疗 年,与安慰剂组比较,全因死亡危

险降低 , 冠心病死亡危险降低 , 碎死危险减少

。 该类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常见,约有 一服药后

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少数病例出

现转氨酶或轻度升高,偶见出血倾向。 有研究表明,每

日剂量高至时, 临床上无明显不良反应。 与他汀类药物

或其他降脂药合用时,无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一脂肪酸

制剂多烯酸乙醋中的 十 含量应大于 ,否则

达不到临床调脂效果。 一脂肪酸制剂的常用剂量为

, 次。 近来还发现一脂肪酸预防心律失常和碎死的

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

七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为了提高血脂达标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

同类别调脂药的联合应用是一条合理的途径〔‘川 。 由于他

汀类药物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少、可降低总死亡率以及有降

脂作用外的多效性作用,联合降脂方案多由他汀类药物与另

一种降脂药组成。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一 已有较多的临床

试验观察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降脂效果和

安全性。 岁依折麦布与 岁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

汀联合应用,降低一的作用与岁阿托伐他汀或辛

伐他汀相当,使降脂达标率由单用他汀的提高到合用

的 。 依折麦布与其他他汀类药物合用也有同样效果。

合用并不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此,依折麦布与低

剂量他汀联合治疗使降脂疗效大大提高,达到高剂量他汀类

药物的效果,但无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仍不能达标时,加用依折麦

布也不失为当前的最佳选择。 依折麦布不良反应小,联合使

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治疗的患者耐受性好。 联合治疗

不增加肝脏毒性、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一, 此种联合治疗

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目的为使、一和的

水平明显降低,一的水平明显升高。 此种联合用药适用

于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治疗,尤其在糖尿病和代谢

综合征时伴有的血脂异常。 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脂谱。

由于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均有潜在损伤肝功能的可能,并有

发生肌炎和肌病的危险,合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多,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应高度重视。 因此,

开始合用时宜都用小剂量,采取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

服用他汀类药物,避免血药浓度的显著升高。 密切监测

、和,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 治疗期

间继续注意肌肉症状,监测 、和 。 对于老年、女

性、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患者,慎用他汀类和贝特类

联合治疗,并尽量避免与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环

抱素、蛋白酶抑制剂、地尔硫草、胺碘酮等药物合用。 贝

特类药中,吉非贝齐与他汀类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性相对较

多,但其他贝特类如非诺贝特与他汀类合用时,发生肌病的

危险性较少。

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联合应用「’一‘川 在常规他汀类

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烟酸是一种合理的联合治疗

方法,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可显著升高一,而不发生严

重的不良反应。 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

〔”,〕发现烟酸与他汀类联合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血

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术的比例。 缓释型烟

酸与洛伐他汀复方制剂的临床观察证实其疗效确切、安全,

更利于血脂全面达标。

联合使用他汀类和烟酸缓释剂的患者中,仍有因潮

红难以耐受而停药。 目前的研究并未发现他汀类药物和烟

酸缓释剂联用增加肌病和肝脏毒性的发生。 但由于烟酸增

加他汀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能有增加肌病的危险,同样

需要监测、和 ,指导患者注意肌病症状,一旦发

现征兆,及时就诊。 联合治疗较单用他汀类治疗有升高血糖

的危险,但缓释制剂使这一问题大为减轻,糖尿病也并非是

这种合用的禁忌证。 在联合使用他汀类和烟酸时,应加强血

糖监测。

他汀类与胆酸鳌合剂联合应用〔‘””州 两药合用有协

同降低血清一水平的作用。 他汀类与胆酸鳌合剂联用

可增加各自的降脂作用,并且研究还表明,两者联用可延缓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可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

生。 他汀类与胆酸鳌合剂合用并不增加其各自的不良反应,

且可因减少用药剂量而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由于胆

酸鳌合剂具体服用的一些不便,此种联合方案仅用于其他治

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他汀类与一脂肪酸联合应用「’一, 他汀类药物与

鱼油制剂一脂肪酸合用可用于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临

床观察辛伐他汀 酬联合应用 一脂肪酸可进一步降

低、和 。 他汀类药物同一脂肪酸制剂合用是

临床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有效而安全的选择。 他汀类药物

与鱼油制剂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各自的不良反应。 由于服

用较大剂量的一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并且

对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因增加热卡的摄人而不利于长期应用。

四、血脂异常治疗的其他措施

其他调脂治疗措施有外科手术治疗、透析疗法和基因治

疗等。 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小肠切除’ “〕和肝脏移植

等,现已基本不用。 基因治疗对单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技术尚不

成熟。

透析疗法是一种通过血液体外转流而除去血中部分

的方法,能降低、一, 但不能降低, 也不能升

高一。 这种措施降低一的作用也只能维持周左

右,故需每周重复次。 每次费用昂贵,且是有创性治疗,甚

至可能同时移出血液中的某些有益成分。 因此不适用于一

般的血脂异常治疗,仅用于极个别的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

能耐受者或罕见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网 。

五、治疗过程的监测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应复查血脂水平,

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须每个月至 年复查

次,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 次。 药物治疗开始后一

周复查血脂及、和 ,如能达到目标值,逐步改为

每一个月复查次,如开始治疗一个月复查血脂仍

未达到目标值,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或联合药物治疗,再

经一周后复查。 达到目标值后延长为每一 个月复查

次,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临床益

处。 对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降脂治疗

策略。

降脂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期间必须监测安全性。

依据患者的心血管病状况和血脂水平选择药物和起始剂量。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主要是定期检测肝功能

和血。 如或超过 ,应暂停给药。 停药

后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在用药过程中应询

问患者有无肌痛、肌压痛、肌无力、乏力和发热等症状,血

升高超过 应停药。 用药期间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

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

抽搐等,应暂停给药。

六、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治疗

一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机制心血管疾病是型糖

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

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后果更严重。 在血清

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

糖尿病患者的一倍。 这种危险性增加内在的机制不仅与

高血糖有关,也涉及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如脂类代谢紊乱和

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征是升高,一降低,一升

高或正常,升高,即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临床病例中

单纯性血脂紊乱特别是单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很少,

高合并低一较为多见,最常见的是和 水平

都显著升高。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

乏,二者都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异常。 型糖尿病

患者易发生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这与型糖尿病多

伴发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当脂肪组织数量增多,

尤其腹内脂肪细胞肥大时,脂肪细胞内的易分解形成游

离脂肪酸, 循环中常出现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并使以及

肝内、即 等富含的脂蛋白合成增加,且对其清

除也减弱,因此可发生严重的高甘油三醋血症。 在胆固醇醋

转运蛋白的作用下,中的胆固醇酷与脂蛋白中的可

进行交换,将脂蛋白中的转运给,形成富含的

,后者在肝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其中的,最终

形成含胆固醇相对较多的 。。 ,易被氧化而产生过

氧化脂质,并不易被经典的受体途径代谢,从而被单核

细胞一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吞噬,形成泡沫细胞,促

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高极低密度脂蛋白

高甘油三酚血症时,经胆固醇转运蛋白及肝脂肪酶作

用后易崩解。 因此,血脂紊乱者呈现高甘油三醋血症时多伴

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在上述过程中,肝脂酶活性的增加

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起重要作用。 此外,机体长期处于高

血糖状态致使 的糖化率增加,使与受体的结合能

力下降,从而延缓了其在血浆中的清除,增加巨噬细胞对其

摄取,进一步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糖尿病血脂异常合并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时,危

险因素的叠加会使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这类动脉

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为年龄大、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女性

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等。 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

越大。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一例 血脂异常是糖尿

病人群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进

行治疗。 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

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糖尿病血脂紊乱的治疗原则 高脂血症治疗用于

冠心病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

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

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一

级预防要根据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

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

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治疗性生活方式的

调节,用于预防血脂代谢紊乱,也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

饮食调节其目的是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

水平,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 可采用

的方式有控制摄人总热卡量,特别强调减低脂肪,尤其胆固

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比例减少饮酒或戒烈性酒。 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

括运动锻炼和戒烟。

药物治疗措施适用于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疗效不

满意者,冠心病发病危险较高或已有冠心病者。

一作为首要治疗目标现有证据表明,要达到防

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首先要考虑降低 一。

一目标水平依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而定。 糖尿病

伴心血管病患者为极高危状态。 对此类患者不论基线

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他汀类治疗,将 一降至

扩以下或较基线状态降低 一 。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即使无明确的冠心病,也应视为高危

状态。 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显示在这些患者心血管事

件的危险大致相当于有确立心血管病而无糖尿病者。 这两

类患者均得益于降一治疗,治疗目标为一

扩。 治疗首选用他汀类药物。 无心血

管病的糖尿病患者其基线 一

岁时, 是否起用降一药必须结合临床判断。

他汀类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

的作用十分明确。 一明显升高者他汀类药物是首选治

疗。 一轻、中度升高的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研究也显示出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

死亡的主要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在高危或中高危患者使

用降一药物时,建议治疗强度应达到一水平降低

一 。 他汀类药物使用有禁忌者可用胆酸隔置剂或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高甘油三醋血症作为治疗目标血清水平临

界升高在一, 一 岁时, 治疗措

施是非药物治疗,包括治疗性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

烈性酒等。 如血清水平在 一

一岁时, 可应用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一、、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 ·

证明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状况,防止粥样硬化的发生与

发展。

降低还有另外的作用降低纠正脂毒性可减

轻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素日细胞功能,这两点都有

益于阻止糖耐量恶化。 在 〕

岁者易反复发生胰腺炎,不仅会使糖尿病恶化还可能因

胰腺炎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此时应首先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

迅速降低水平。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作为治疗目标一低于

梦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一

低的患者如果一水平较高,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一。

一达标后,当有高甘油三酚血症时,下一个目标是纠正

低一。 低一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因此能改善

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尤如减肥和增加体力活动和药物

如胰岛素增敏剂都有助于提高血一水平。 使一

〕 岁应作为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尚无心

血管疾病但已是高危患者的治疗目标。 包括戒烟、减轻

体重、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人和增加不饱和脂肪摄人、

规律运动,有助于升高一。 未能达标时加用药物治

疗,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 一研究证明,对于 一

低、一不甚高的患者,给予贝特类药物治疗有益,对此类

患者推荐用贝特类药物。 烟酸缓释制剂能较好地升高

一,可视情况选用。

二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脂质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的血脂异

常表现为水平高、一水平低、 增多。 代谢综合

征患者肥胖呈内脏型,内脏脂肪细胞的代谢比皮下脂肪活

跃。 脂肪细胞释放游离脂肪酸增多。 为的合成原

料,肝内对、 等富含的脂蛋白合成增加而清

除减弱。 血循环中增高。 许多非脂肪组织器官如肝脏、

骨胳肌、胰腺等出现沉积,从而引起肝脏及外周组织的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一,〕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目

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以及型糖尿病的发病,对已有心血

管疾病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 积极持久的生活方式

治疗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措施。 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

式治疗,如不够,再用针对个别危险因素异常的药物治疗。

代谢综合征时调脂的目标是较为一致的, 即

群、一 扩。 具

体如下

基本危险因素的治疗长期预防心血管病与防治糖尿

病。 腹部肥胖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使体力活动增加和限

制摄人饮食的热卡量,使体重在 年内减轻 一 ,争

取达到和腰围正常化。 体力活动推荐规则的中等

强度体力活动。 每周一天有每天一步行以上轻

或中等强度运动。 对有心血管病者,在危险评估和运动试验

后指导其运动量。 控制饮食推荐饮食中饱和脂肪

总热卡,胆固醇岁,总脂肪占 一总热

卡。 饮食调整中除热量摄人限制外,要多食全谷类及纤维素

食品。 根据标准体重及平时体力活动情况将热卡限制在一

定范围内。 保持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一、脂肪

一、蛋白质巧左右的合理比例。 对于水

平特别高者应将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进一步减少,增加蛋白质

的比例。

血脂异常的治疗按危险程度和血脂异常的类型决定

治疗目标和措施。 低度危险坚持。 如仍一

酬,加用药物治疗,一 一

一 扩者,根据临床考虑是否加用药物治

疗。 治疗目标为一 岁。 中

度危险基线一 者给予,

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如一〕 岁,

同时加用药物治疗。 基线 一 一

一 岁而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好者,可考虑启用

降脂治疗。 治疗目标为 岁。 高

危患者加降一药物。 基线一〕

岁者即用降脂药物已治疗而 一仍〕

群者,加强降一治疗。 基线一

盯沮者,按临床判断用药。 治疗目标为

扩,如属于极高危,治疗目标为

岁。 非 一升高者对高危患

者, 或是积极降脂并使一已达标,但非一仍高者,

加用贝特类非诺贝特优先或烟酸。 如

岁应及早启用贝特类或烟酸治疗。 一低

者强化, 减低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 的非糖尿病患

者,用降压药使血压达到 以下血压〕

的糖尿病患者用降压药使血压达到

以下。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强调的重要性。

高血糖的治疗对血糖调节异常者,可采取饮食控制、

增加体力活动、减低体重,使血糖恢复正常已有糖尿病者,

在生活方式的于预下,加用降糖药物,使糖化血红蛋白

。 在此,可以考虑合理应用改善胰岛素敏

感性利于调 脂 的药物 如 噬哩烷二酮 类药

该类药物可激活细胞内过氧化酶增殖

体激活体一烈一们 ,从而促进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活

性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 其次,

能够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体和 的作用而改善骨骼肌和

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 研究证实该

类药物能降低游离脂肪酸、一、,增大体积,升高

一。 二甲双肌能抑制葡萄糖吸收,减少肝糖异生和

输出,还有降低游离脂肪酸、 一、,升高一的作

用此外,尚可显著降低体重。

促栓状态高危患者启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已有粥样

硬化心血管病而对阿司匹林禁忌者用氯毗格雷。 中度高危

者考虑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

促炎状态生活方式治疗。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

三其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的降脂治疗〔’一,州 因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或行收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住院后立即

或 内进行血脂测定,并以此作为治疗的参考值。 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属于极高危,无论患者的基线和 一

值是多少,都应尽早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原已服用降脂药

物者,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不必中止降脂治疗,除非

出现禁忌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可

以较大,如无安全性方面的不利因素,可使一降至

。 岁或在原有基线上降低以上。 在

住院期间开始药物治疗有明显的益处调动患者坚持降脂治

疗的积极性,使医生和患者自己更重视出院后的长期降脂治

疗。

‘ 重度的高胆固醇血症如空腹血清 亦

盯或一妻 岁,常见于明

显基因异常者,如单基因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

性载脂蛋白缺陷症和多基因型高胆固醇血症等。 对于这

些情况, 无论患者是否有冠心病或危险因素,都应积极进行

治疗。 对于患者,能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首推普罗布

考。 对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也可考虑联合用药措施,

如他汀类药物加普罗布考、胆酸鳌合剂、依折麦布、烟酸、贝

特类等,以达到治疗的目标值。

中度以上的高甘油三醋血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提示,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

险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升高最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

部分富含的脂蛋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部分主

要是残粒脂蛋白即部分降解的。

对于升高治疗的策略取决升高原因和严重程

度。 为了防治冠心病,对于临界或轻中度高甘油三醋血症

者,首要目标仍是降低一,并使其达到目标值。 水平

在 一 一 酬者,主要采取非药

物治疗措施, 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 如水平在

一 一者,非一成为治疗的

次级目标。 为了达到非 一的目标值一的目标值

十 ,需要药物治疗,加用烟酸类或贝特类。

以 岁时,首要目的是通过降低来

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治疗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对于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疾

病高危人群,在常规进行血脂检测时应包括一的测定。

这不仅有助于分析个体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而且有

益于制定心血管病防治的具体措施。 推荐 一

留作为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虽无

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而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高危患者的

治疗起始值。 具有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型糖尿病患者

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腹型肥胖伴空腹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是主要的防治对象。 提高一水平是继一后未来治

疗的另一个方向。 推荐 对于单纯低一的个体,应

首先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鼓励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

括戒烟、减轻体重、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人、规律运动以及适

量饮酒,以达到升高一的目标。 对低一、低危

一患者,或用他汀类药物后一仍低者,给烟酸类或

贝特类治疗。 低危一定义为一低于现有临床指南

所推荐的药物治疗界限。 烟酸类或贝特类可中度升高

一,且同时能降低非一和。 这一推荐适用于不

需要他汀类药物降低 一的患者,以及按照指南已应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低一且属高危者,宜用

他汀类药物合并烟酸或贝特类药。

下列措施对升高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轻

体重。 肥胖常伴有血清一水平降低。 弗莱明汉子代研

究资料表明, 年期间体重每增加 , 血清一水

平即下降 。 临床试验已显示,减轻体重明显升高一。

〔适量运动。 弗莱明汉的研究表明, 即使是轻微运动亦有

升高血清一水平的效应。 每周运动以上者比运动

少于者的血清一浓度高 一 一

盯。 戒烟。 多数研究资料显示,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

的血浆浓度低于 一 一扩。 有人认

为可能还低估了吸烟的影响, 因为吸烟与饮酒常常相伴随,

而饮酒与血清一水平正相关。 适量饮酒。 适度饮

酒可升高一, 但这取决于肝脏能正常合成。 长期

大量饮酒可损害肝脏功能, 反而会造成血清一水平下

降。 少量长期饮酒者,血清一水平相对较高, 患冠心病

的危险性也低于不饮酒者。

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治疗混合型血脂异常仁高低密度

脂蛋白血症伴高甘油三醋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

症和严重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

治疗上使用一种降脂药难以使血脂水平满意达标,常需要联

合作用机制不同的降脂药物。 联合降脂药物治疗具有如下

优点相当一部分患者使用单一降脂药物不能达标时,

联合用药可提高血脂水平的达标率。 联合用药充分发

挥药物互补协同作用,有利于全面调整血脂异常。 避免

增大一种药物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以他汀类药物

作为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另

一种降脂药以全面改善血脂异常,或增强安全性,旨在进一

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

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伴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一水

平达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然后根据水平来选择治疗措

施,即逐渐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以进一步降低 一和使

非一达标,然后加用另一种降脂药以降低 。 如

一已降至其日标水平,但水平

群,通常需要小自加用一种烟酸或贝特以尽快降低。

如患者血清水平 『,但

岁,可鼓励患者积极控制饮食,增加体力

活动以及减轻体重等,或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以进一步降低

一水平,可使非一达标。 一般来说,混合型血脂异

,’患者,如果水平 岁但

群时,首先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水平

中华合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浦, ,

约降低 ,在一达标后再根据血脂指标的变化选择

单药治疗或联合药物治疗。 在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伴严重高甘油三醋血症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他汀类与贝特

类药物或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

高一伴显著低 一患者,一仍为达标的首

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根据一水平首先以生活方式改变

为主,必要时合用可升高一的贝特类或烟酸类,特别是

存在代谢综合征时。

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合用有增加肌病的危险,

应特别注意安全性。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合用以非诺贝特

为首选,以小剂量开始,在安全性监测下逐步调整剂量。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研究〕与其他大

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益处不受

年龄的影响,对于老年心血管危险人群同样应进行积极的调

脂治疗。 由于老年人摧患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度高于一般

成年人,其调脂治疗的收益可能较好。 在肝肾功能正常的老

年人采用的调脂药物的剂量一般无需特别考虑。 但由于老

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有不同

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及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改变,易于发生药

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降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个

体化,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在监测肝肾功能和 的条件下

合理调整药物用量。 在出现肌无力、肌痛等症状时需与老年

性骨、关节和肌肉疾病鉴别,及时复查血清水平。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的组织与人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方沂 诸骏仁 高润霖

胡大一 匣亚豆〕武阳丰 赵冬 赵水平 游凯 陆宗良

叶平 匡亘圈 吴净 陈在嘉 龚兰生 徐成斌 姜永茂

宁田海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项冲三 贾伟平 潘长玉

杨文英 翁建平 纪立农 陆菊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李光伟 曾正陪 陈家伦 高妍

宁光 滕卫平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都盛恺 陈文祥 叶平 摹亘盖…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血脂异常防治委员会诸骏仁

高润霖 胡大一 冯建章 胡盛寿 杨跃进 葛均波

霍勇 马虹 沈卫峰 陈纪林 吴宁 曾定尹 吴学思

贾国良 黄德嘉 徐成斌 陈在嘉 陆宗良 匣亘

武阳丰 陈保生 叶平 潘长玉 陈文祥 赵冬 赵水平

陆国平 严晓伟 游凯 郡盛恺 李建军 李小鹰

李勇 李莹 杨晓光 项志敏

指南制订编写组成员诸骏仁 画亘 武阳丰 赵冬

赵水平 叶平 陆宗良 游凯 陆国平 项冲三 贾伟平

李光伟 郡盛恺 陈文祥

参 考 文 献

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北京 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陶寿淇,武阳丰,主编 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北

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 , 颐



犯 ,

, 一

」 , , ,

吐 ,

,,



, , ,

, , 一从



〕赵冬,吴兆苏,王薇,等 北京地区一年急性冠心病事

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方案的研究 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一

〕王文化,赵冬,吴桂贤,等 北京市一年人群脑卒中发

病率变化趋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王文化,赵冬,吴桂贤,等 北京市一年急性脑出血和

脑血栓发病率变化趋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刘静,赵冬,吴兆苏,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

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李莹,陈志红,周北凡,等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

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石

「川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 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

特点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一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 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

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年代初至年代末的变化趋

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一

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血

脂异常防治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课题协

作组 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认知水平的横断面调

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一

〔巧〕全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高胆固醇血

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一达标率及影响因素 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 ,一

仁」 , , , 一

斗 盯



司 罗

一 一

耐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协作组 , 冠心病与脑卒中综合风险

的评价与干预研究一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

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赵冬,王薇,刘静,等 中国人群年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

及应用刀胡大一 心脏病学实践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一

【」赵水平 血浆脂蛋白代调赵水平 临床血脂学 长沙湖南

科技出版社,一

【例 赵水平 血脂临床检测及其意义 中国临床医生,,



, , 斌, ,





,,刀

, , 〕 ,



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 期 司, 叮,

。 ,,一

〕 , 一

叼叭

改脚 , ,



, 一



,,一

」 , 一

川 卿

, ,



,, ‘

而 朋 ,,



, 邵 , , ,

叩 一,



,,召

, , , 巧,



,,



「」 , , , 习, 石〔甲成韶 ℃

脚斌 ,,



〔, , , 一一



年 〕玩,,一

〕 , , ,







〔」赵水平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中国临床医生,,



【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 中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治和分层方

案的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

世纪预防策略的研究 医学研究通讯, ,

【〕王薇,赵冬,刘静,等 中国 一岁人群胆固醇水平与年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李莹, 陈志红, 周北凡,等 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

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石

〕王薇,赵冬,昊兆苏,等 中国 省市石岁人群血清甘油

三酷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 ,一

【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 缺血性心血管病一个反映血脂异

常潜在危险的新指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王薇,赵冬,刘静,等 中国 一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一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专题协作组 年代初期

我国心血管病的总体形势与特点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一



, ,



跳 脚



〕、℃ ,



〔安宁,谢高强,武阳丰,等 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对其发

病和死亡的归因危险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五, , , , 柳



, ,一

」 , , , 曲,,

, 一

习 ,,

川以

〕 , 晚 , ,

, ,



」 , 叮 , 一 , · ‘

脚 毗 司 扣词祀, 翻

,,



〕习铭 , , ,

一 一



砂 ,,一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中国成人体重指

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

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周北凡,武阳丰,李莹,等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

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

与控制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 , 阮 一





二 , ,



仁口, , ,

” 一

,,



仁 ,

,,



〕乳 铭 ,即,



· , 吧 ,

, , ,



叮 拍 ,



,一

, , ,



】月,,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

建议 中华医学杂志,,一

〔〕陈蕾,贾伟平,陈俊茜,等 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

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刁

, ,

好即

,,



, , ,

‘ 肠, ,



一一别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

」 , , , 一

曲 ,

, 一

「」 , , ,沮



”, , 脚



, ,一

〕 娜

,,一

, , , 跳



, ,

【〕 脚

凡罗 , ,







, , ,





砂 , ,





恻 柳 ‘



, ,一

【」, , 即 , 可

颐 罗汕 略

‘ ,,加

」, , , 柳

即二

,,一

〕 , , , ‘卿





脚 ,

,一

, , , 脚



, ,



【」



肠, ,



【」 , , ,

附娜 睑



,,· ,,一

仁 肠一 蔽

脚,



罗 ,,







一 一

,,一

」 , , , 顽



一 ,

,并

「〕, , 研氏 , 脚 一

叩 娜砰



, ,一

, , , , “

】刀 娜

,, 一

, , , 一

一 娜

〔滋丘

, ,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 中国冠心病

二级预防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

〕 , , ,





,,一

, , ,



扣 邝

脚 ”

, ,一

,, ,

即 罗

娜盯 , ,



, , 甲, 〕

己 而

, ,一

」 , , 盯 ,



柳 ,,一

」 , 罗 , 州 , 娜







,,石



〕 娜 叮



, ,,一

仁 , , , 。



即 一一罗

。, 一

行一 月琳石

己 , ,



, , ,



五,,



〕 , , ,

娜 , 毛,



, ,



〔〕王振杰,武阳丰,周北凡 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 中国慢性病

预防与控制,,一

飞 , 一 , ,



滋 ,

,,叫

, , , ,

毛 脚 一 ,,



, , , 。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即加,



即 , ,



〔〕诸骏仁 正确认识合理使用调脂药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一

「〕赵水平 他汀治疗学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

· , ,

」 ,碗, ,

, , ,



,,一

」 , , 一, 灯



,, 一

〕即 , , ,

· 听 , ,巧

」 , , , 吐

侧一 一

二 , ,

, , , 、



丽 卿 卿’



· , ,

娜 而

叼巧

涵 ,

,一

〔夕, , ,





,,



〕, , ,

, ,

一哪初





,一

」, , , 讥一”

叼一

耐,,一

仁〕 , , , 五

一苗 卿

柳 ,,



」一, , , ,

一 鲜

一 ,,一

〔〕 , , , 罗 呵

即 王

笋 脚 砂

,,一

」 , ,, ,

, ,

娜 ,,一

仁盯, , , 盯



一, 一

一 笋

下 们 儿 ,

,一

柳 叮

呵 柳



脚 吕 ,,



〔一〕 , 竹 , , 叩

脚 柳

脚 ,

,一

一, ,, 而,



叮 ‘ ,,



仁」 ,罗,,

印 ,,

娜 凡 耐,

,一

」几 , , ,心 一



日, 。

曰 盯。

。 , ,一

」“ , 汕, 裕 , 助一



即 , ,一

江 , 汉 , ‘ , 日·

比 ’

, ,一

」耐任, 即 , ,



一 川

二匕,,一

〕盯 , 而, , 价 叨





,, 一

〔,跳 一·

,,一

〔〕 一 叩

,,一

」。 一钾 州

, ,一

」一

一 卿

一 , ,



〕玩, , 兄 , 滋

一 担西

一 , ,



仁〕 ,

尔 , ,



, , 枯,





, 一

, , ,



叮 邓 , ,

一 , , 一

, , , 一



, ,石·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叮,



」, 一

而 压

, ,一一

叮 , , ,

一 罗

葫 一, 一





」 , , 石

即, , ,

衍柳

,,二 , ,一

」 , , , 仆 叨





呵 叮 砰 叮

歹苗 , ,一

【〕, , ,

邵一



, ,一

酗 , , , 召

邓 而 邓

巨脚



, ,一

〕腼, , ,

叮 脚

即代

脚 即

,, 一

, , ,

币 邓 一 脚

一而 一



翔 ,,一

一 一 叩

娜 仆 ,

,礴

」 叩

,,







, ,一



曲 , ,



, , ,







, ,麟七

, , 外 一、



, ,巧

, , , 邵



币 ,,

」, , , 卿





,,一

」 ,

,,



, 脚 , 吧 ,

娜 叮

勿 , ,一

〕 , , 恤 ,





, ,一

」 , , ,

硫 呵

,,一

附件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年发表“关于临床血脂

测定的建议”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一。

此建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周新、范侠、

庄一义、朱立华、李清华、钱士匀和郡盛恺等位委员分项目

起草,后由鄙盛恺执笔整理,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础

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意见,李健斋、陈保生、诸

骏仁等教授提出宝贵建议。 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

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综合全国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委员

会意见,就血清、、一、一、即 、即 及却

等项目的临床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使临床实验室常规

血脂测定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

作的有效开展。

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

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如标本的来源、测定方

法、仪器和试剂等,其中分析前即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之前

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应特别引起关注。 主

要包括

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 研究

发现,、、一、一、 、 和的平均

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 和 。

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

锻炼等。

临床因素如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

肝胆疾病及其他和用药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

素等等情况。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叮,

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

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

对结果的影响

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周

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测定前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如血脂检测异常,在进一步处理前,应在个月内进

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周。

虽然有人认为测定可不用禁食,但应注意饱餐后

会有所下降对于和其他脂蛋白检测则需至少禁食

采血。

具体做法如在采血前一天晚点钟开始禁食包括零

食,可少量饮水。 于次日早上至点采取静脉血,也就

是应空腹 一 晨间取血。

除卧床不起者外,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试者

至少应坐位休息。

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

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血脂、脂蛋白测定,但应尽

量用血清。 若用血浆,可将结果乘以 ,近似折换为血清

浓度。

血清标本应及时测定,尽量避免血清贮存。 若必需

贮存,短期天可存于℃ ,长期需存于一℃以下。

此外,若使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

某些降压药、激素等,应记录用药情况。 妊娠后期各项血脂

都会增高,应在产后或终止哺乳后个月查血才能反映其基

本血脂水平。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后,应在 内抽血

检查,否则因脂蛋白的结构或浓度改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

睦。

二、血脂测定的方法学

一测定方法

血清 测定化学抽提法一一一

法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 卫生部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也推荐作为我国测定的参考方法。

建议酶法如胆固醇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一氨基安替比

林和酚法一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的

常规方法。

血清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测定的参考方法,

二氯甲烷一硅酸一变色酸法 一 法是美国疾

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测定采用的参考方法。 卫生

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总甘油和游离甘

油的方法拟推荐为我国测定的参考方法。

建议酶法如甘油磷酸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一氨基安替

比林和酚法一以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的常规方法。 一般临床实验室可采用一步一法,有

条件的实验室如三级以上医院应考虑开展游离甘油的测

定或采用两步酶法。

血清一测定超速离心结合法为一

测定的参考方法。 硫酸葡聚糖一镁沉淀法法结合

法被美国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作为指定的

比较方法法。 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在国

内推荐的磷钨酸镁沉淀法一十法,但此法的主要缺

点是标本需预先离心处理,结果易受高影响。

建议匀相测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一的常

规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清除法

包括反应促进剂一过氧化物酶清除法法和过氧化氢酶

清除法法, 修饰酶法法,选择性抑制

法法,免疫分离法 法包括 抗体包裹法

法和抗体免疫分离法法。

血清一测定超速离心结合法为一

测定的参考方法。 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在国内推

荐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法作为一测定的常规方

法,但此法的主要缺点是标本需预先离心处理,结果易受高

影响。

建议匀相测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一的常

规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清除法

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法,杯芳烃法法,可溶

性反应法法和保护性试剂法法。

一般情况下一也可通过公式计算如血

脂测定值以扩沮表达,则一一 一十

如血脂测定值以 表达,则一 一 一十

。 但是,公式计算法存在下列缺点

公式假设一与之比固定不变。 事实上在

高甘油三酷血症时,一比例变化较大。 只有

、、一三项测定都准确,才能计算得一的近似

值。 当血浆 扩时,中

胆固醇与的比例已不是 以为单位或

以为单位。 若继续采用公式,计算所得

的一会明显低于实际的一浓度。 此时应该直接测

定一浓度。

采用公式计算法所得一值与直接测定

的一结果有时可能存在差异,前者可能比后者高出

,,一。

血清 和即。 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

和 测定的参考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 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和免疫浊度法〔包括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

透射比浊法理〕。

建议免疫浊度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

的常规方法,首选法,其次为法。

血清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坤测定的

参考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的方法主要有

和免疫浊度法,其中以法最为常用。

建议免疫浊度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坤的常

规方法。 试剂所用抗体应为多克隆抗体或混合数株识别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腼

。上不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 首选法,其次为

法。

二测定所需仪器设备

性能符合要求或经检定合格的分光光度计、 自动全自

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可用。 所用加样器、稀释器或微

量与常量吸管等均需校正合格。

建议用自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血

脂常规测定。

三参数设置

应按照仪器和所用试剂盒的要求合理设置测定及校准

参数。 一般不宜随意更改参数。

四质量控制

采用符合要求的质控血清进行室内质控。 质控血清应

至少包括有参考范围内水平和病理异常水平的两个值。 有

条件的实验室可购买商品化的血脂质控专用的质控血清。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质控血清时,应考虑血脂测定的项目和

所用测定方法以及质控血清的适用范围。 更换室内质控物

时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前后衔接。 还应重视室间质评工

作。

三、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

一不精密度与不准确度

各实验室进行血脂测定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要

求对同一批标本的血脂测定值取得基本一致,要求测定值在

可允许的“不精密度” 用变异系数表示及不准确度

用偏差表示范围内。

对于、、一和一四项,建议不精密度应分

别不大于 、 、和 ,不准确度应尽量分别不大于

士 、 、 士 和 士 ,总误差应分别不大于 、

巧 、和 。 总误差偏差 与参考血清

的靶值比较。

对于 、 和饰三项,建议不精密度应分

别不大于 、和 ,不准确度应分别不大于 、 士

和士 。

二灵敏度

酶法测定血清显色剂用酚时, 时的

吸光度。约 一 ,故, 。。 时的浓度

约 心·。

酶法测定灵敏度为口时。。。

匀相测定法测定一、一时,最小检测水平至少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 、 检测下限至少为

岁,饰至少为群。

三可检测上限

酶法测定血清血清与酶试剂用量之比为时,

测定上限为 ,过高地提高血清用量的比例,会使

测定上限降低。

酶法测定线性至少应达 。

匀相测定法测定 一、一时线性至少分别应达

, · ·

和 。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 、 线性至少不低于

留,坤至少应达。

四特异性

酶法测定血清时,血清中多种非胆固醇幽醇会不同

程度地与本试剂显色。 正常人血清中非胆固醇幽醇约占

的 ,故在常规测定中这种影响可以不计。

酶法测定时,脂蛋白脂酶除能水解外,还

能水解甘油一醋和甘油二醋血清中后两者约占的

,亦被计算在中,实际上测定的是总甘油醋。

匀相测定法测定一、一,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

、 和环时回收率应为 一 ,基本不

受其他脂蛋白的干扰。

五干扰因素

酶法测定血清时,血红蛋白 酬会引起正干

扰,胆红素 群时有明显负干扰。 血中抗坏血酸与甲

基多巴浓度高于治疗水平时也使结果偏低。

酶法测定 干扰因素与胆固醇测定类同。 胆红素

林亦或抗坏血酸 林时出现负干扰。 血

红蛋白的干扰是复杂的。 其本身的红色会引起正干扰。 溶

血后,红细胞中的磷酸酶可水解磷酸甘油产生负干扰 。 当

岁时反映为负干扰岁时反映出正干扰,但

蕊岁时干扰不显著,明显溶血标本不宜作为测定。

、胆红素 林、 岁

时,对匀相测定法测定一、一,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

即。 、 和环测定结果基本无干扰。

六试剂稳定性

干粉试剂未开瓶一℃存放应至少稳定年。 复溶后

的胆固醇和酶试剂在一℃应至少稳定天,在此期内

出现肉眼可辨的粉红色建议不要使用。 试剂空白吸光度

、 蕊 。

液体试剂未开封的试剂盒在一 ℃应至少稳定个

月,开封后应至少可保存个月。

七反应速度

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反应到达终点时间℃不应超过

。 酶法测定℃不应超过。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 、 和饰可根据自

动分析仪反应进程曲线确定读取终点时间,一般以一

为宜。

八校准

应选用试剂配套的校准物,校准物的定值应可溯源到已

有的参考系统。 应避免不同试剂体系间校准物的混用所带

来的测定结果的系统偏差。

用免疫浊度法进行即。 、 和测定校准时

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一的校准血清,并应备有不

同水平多种浓度至少个水平。 采用多点定标,用数学

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制作剂量一响应曲线。

不能用定值质控血清作校准物使用。

· · 中华心血 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盯,

血脂测定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血脂测定结果准确,具有跨时空的可比性,是血脂异常防治

工作的基本需要,应充分重视血脂测定标准化,使血脂测定

质量满足本建议所提要求。 对血脂测定结果的解释,需考虑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血脂水平在分层标准、开始治疗标准或

治疗目标值附近时,需根据多次血脂测定结果作出医学决

定。 已出现多种血脂检测指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

南》建议、、一及一为基本血脂指标,在筛查

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不建议使用其他指标。 血脂水平是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不是心血管病诊断指标,应避免把

危险因素当作诊断指标看待,也应认识到血脂异常只是心血

管病危险因素的一部分,心血管病还有其他已知或未知的危

险因素。

附件 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

水平及分布状况表一

表 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

样本数









































平均数 百分位数

加气︶︸曰哎一心叹︸︶、气︸‘﹃一门﹃︸工了八、内,‘一︺‘,内,,‘飞︸八、︸…︸、哎曰月呼八,门︸飞凡、︶口︺八、︸门飞︶内,月片斗科八、︶内门︸,‘山‘︼,污乙︺,︸门,内飞月、八只叮声,犷口、︸,才心两产︸工了哎︺一…,妇‘︸内乙丹‘山城市男性

一闷







农村男性









城市女性

闷礴







农村女性

























































































表 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清一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

年龄组别

岁 样本数









































平均数 百分位数

















































































么又生















































































目‘,山,工自勺巧城市男性

一月







农村男性









城市女性









农村女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叮, · ·



年龄组别



样本数 平均数

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清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

百分位数



城市男性









农村男性

一月







城市女性









农村女性









































































































































































































勺了

































































































表 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清一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澎

年龄组别

岁 样本数 平均数

百分位数



犯城市男性









农村男性









城市女性









农村女性

































































,工曰‘巧



























































飞︺,一一、勺妇,︸

































































八︸‘曰︸气产





月了山,‘



· 中华心血 杂志年月第卷第 记,

附件 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

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每增加

留,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 因

此,在东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之一。

一、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

影响血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

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人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

胖。 因此,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的摄人量,以及控制总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

衡,同时为防治高血压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 这是治疗血清

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

疗的全过程。

二、膳食治疗的目标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进行膳食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

低血清胆固醇,同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

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还要有利于降

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 由于高脂血症

患者的膳食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

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表。

此方案大体相当于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年人群营养素平

均摄人量。 因此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是可以做到的,其中最关

键的是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人量。 热量百分比的计

算方法

脂肪或脂肪酸 脂肪或脂肪酸摄人量

总热量

蛋白质蛋白质摄人量

总热量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人量

亦 总热量

表 血清高胆固醇膳食治疗目标

营养素 建 议

总脂肪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胆固醇

总热量

蕊吐



一 滋





左右



达到保持理想体重

注二

三、膳食治疗的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中国人膳食中以上几种成分的主要食物来源如下饱和

脂肪酸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糕点、棕桐

油胆固醇蛋黄、蛋类制品、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总

脂肪肉类尤其肥肉、动物油脂、植物油多数植物油固然

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但它和动物油一样能提供较高的热

量,有些植物油也含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故植物油也不应

摄人过多。

具体的膳食控制方案见表。这个方案的重点是根据

表 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

食物类别 限制量 选择品种 减少或避免品种

肉类 岁 瘦肉、牛、羊肉、去皮畜肉、鱼 肉、畜肉片、加工肉制品肉



、脑

、鱼子、鱿鱼、动物内脏

、肾、肺、胃、肠

肥肠肝

蛋类

奶类

食用油

一个周



平勺

鸡蛋、鸭蛋、蛋清

牛奶、酸奶

花生油、菜籽油、豆油、葵花子

油、色拉油、调和油、香油

蛋黄

全脂奶粉、奶酪等奶制品

棕搁油、猪油、牛羊油、奶油、鸡

鸭油、黄油

糕点、甜食 建议不吃 油饼淇淋

、油条

、雪糕

、炸糕、奶油蛋糕、冰

糖类

新鲜蔬菜

新鲜水果



谷类

白糖、红糖

深绿叶菜、红黄色菜蔬

各种水果

各种水果

加工果汁、加糖果味饮料

黄酱、豆瓣酱、咸菜

干豆

平勺





半勺

貂吕颤霎



米、面、杂粮

黄豆、 豆腐、 豆制品‘或豆腐 油豆腐、豆腐泡、素什锦

,豆腐干等

注“ 指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 盯, · ·

表 对膳食教育依从情况调查表

姓名



食物

分类

肉类

性别

次膳食检查

病案号

过去 周

摄人情况 品种

超过标准

天数和人量

每天保持口

有时妻口

瘦肉口

肥瘦肉口

肥肉口

内脏口

瘦肉口

肥瘦肉口

肥肉口

内脏口

口天,口口

口天,口口

口天,口口

口天,口口

蛋类

煎炸

食品

个周口

个周口

未吃口

奶油糕点或巧克力

次口

次口

未吃口

一次口

一次口

油饼、油条口

炸糕口

其他口

按实际情况在口里划“了”或城数

填表日期年月日仁

上述食物来源来指导患者限制食物摄入量,并选择适当

品种,同时考虑到有利于降低其他危险因素水平,如限盐、增

加抗氧化维生素蔬菜水果等。 此控制方案列为对高脂血

症患者膳食治疗的总体要求,实际应用时要针对患者情况加

以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血清或一水平及其目前膳

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某些项目强调教育。 以上控制方案也

可以用来作为评价患者膳食的参考标准,尤其着重了解肉、

蛋、食用油和糕点甜食的摄人量及品种。 如有超过表中“限

制量”或多食用表中所列“应减少或避免”的品种者,即应进

行教育,要求减量并选择表中所列“选择品种” 。 在治疗前

及治疗中评价患者膳食及对膳食教育依从性可参照表进

行询问和记录。 表询问的结果如每天摄人肉类 ,或

蛋类每周个,或食用煎炸食品每周一次,或食用奶油

糕点每周一次者,应视为对高脂血症者不合理的膳食,予

以教育使之改正,如经常食用肥肉或动物内脏,虽然

酬,亦应予以引导,建议改用瘦肉包括畜、鱼及家畜的瘦

肉。 对于高甘油三醋血症和血清一过低者的治疗应

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因为它们常是代谢综合征或称胰

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 控制体重除应限制膳食中的高

热量食品如脂肪、甜食之外,还应增加体育锻炼,如步走、慢

跑、体操、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 一 ,以达到热量收

支平衡。 超重肥胖、血清增高者除按照上述治疗方案

外,还应适当控制主食,即吃“八成饱” 。

收稿日期拼一

本文编辑宁田海干岭刘冰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