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存与溪北书院|百年书院的两个错别字(下)

 另一面的海南 2023-02-28 发布于海南

前文链接

潘存与溪北书院|为什么叫溪北书院

潘存与溪北书院|百年书院的两个错别字(上)

潘 存 与 溪 北 书 院

第二章 | 百年书院的两个错别字(下)

说回溪北书院的这“讲堂”二字。

先生的儒学了得,在书法领域更是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楷法溯源书籍

对于整个书法界而言,先生所辑录的这本《楷法溯源》都称得上是扛鼎之作,幸运的是,几经周转我终于购得了这本书。我认为,它也将成为我所藏之书的扛鼎之作。

翻完《楷法溯源》,你便能知道,这本巨作能成书,单靠有点“文化”是万万不行的。它收集整理了从魏晋到五代的碑帖达700多种,单这收集所费的功夫,想想都令人咂舌,而再想想全书字帖均由潘文昌和他的学生杨守敬依原字大小一一模刻而成的,便更令人叹为观止了。之所以在这里非常认真地写这本书,是源自于自己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的私心,我想把它郑重地推荐给大家。这本书按《说文解字》部首序列编排,每一字都举出了古碑古帖的多个例字,如“岁”字便举出了三十四种之多,这种做法对于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是极其有益的,当你写到某个字,便可通过这本书追根溯源,比较不同碑帖中这个字的写法及变迁,这样既能师承正统,又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法,确实是件快事,当然在当下这本书还有一份功德,那便是能彻底地防止网络上那些野生书法家的泛滥。

我是很难想象这样一本书法教科书居然只是一对师生而非某一机构完成的,这当然能练就上文所说的“能悬笔做蝇头小楷”的硬功夫,但这里更需要的是创作者的“克己”精神。做不到严于律己,做不到抵抗诱惑,做不到高度专注,是下不了这苦功夫,出不了这细活的。

杨守敬像

偶与朋友聊及人畜之差,我认为仅一处,便是“克”,然人最难做到的,也是这“克”,我也极爱书法,但终究是下不了先生这份苦工,自然也难为他人之师了。而先生,则不仅教出了宜都杨守敬这样的大家、名人,还影响了近代的整个日本书法界。

日本书坛领袖杉村邦彦在《近代中日书法艺术比较》一书的序中是这样说这份影响的:明治十三年,书法家中林梧竹以一介布衣抱着专门的学习书法的目的渡海去中国,向杨守敬的老师潘存学习汉魏六朝笔法;自此以后、秋山白岩、亚川春洞、日下部鸣鹤、宫岛咏士、山本竟山等等,以书法学习为主要目的,相继赴中国留学,揭开了真正的书法交流帷幕。而这来拜师的中林梧竹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书法爱好者,他是日本明治书法三大家之一,是日本书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近代中日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序》

可能很多人知道杨守敬,但没多少人知道潘存;可能有学界的知道杨守敬的赴日之行引发了明治维新,但没多少人知道他带去的碑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老师的书法作品;可能书法界有人知道日本近代书法界奉杨为师,却不知日本近代书法界半壁江山都曾渡海向潘存求学,潘存才是他们真正的祖师爷。遗憾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人提《楷法溯源》只提杨守敬,不提潘存。先生不用我来为其鸣不平,他历来不在乎,这在《克己集》里已表露无遗,我想说的只是:文昌所拥有过的,不仅是海南史上的一代儒师,还是近代日本书法界的一代宗师。

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知是先生之幸,还是先生之但对于文昌,我想说:文昌,何其幸哉!

溪北书院的“讲堂”名匾

这时候再来看这似乎少了一竖的“講,便知她的宝贵了。它也如山门名匾的“溪”字一样,是刻意为之吗?最简单的办法,便是找来《楷法溯源》,查看先生所录的“讲”字的多种写法,一一比对。

楷法溯源》上册第213页,共收录了“讲”字的四种写法,分别采自 《根法师碑》、《道因法师碑》、《兖公颂碑》以及更多人熟悉的《多宝塔碑》,其中,《道因法师碑》、《多宝塔碑》中的“讲”字,便没有中间那一竖。

《楷法溯源》第213页

再较真一点,找来《道因法师碑》、《多宝塔碑》,查到其中的“讲”字。

《多宝塔碑》中的“讲”

《道因法师碑》中的“讲”

至此,算弄清楚了,这个“讲”只是看似是个错字,它只是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写法而已。“溪北书院有两个字是错的!” ——只要去网络上搜索这句话,你能查到十数篇言之凿凿且深情款款的软文,不查证就妄谈已然成风,这确实不可取,但确实查证也是很费功夫,很费精力的,但却是有意义的。先生留下个看似错了的“讲”字,将其与确实少一横的“书”字前后呼应,再到今天我们来小心求证,这么一来,能说没有意义,能说不有趣么?

在上一本《另一面的海南》里,我一直想说明白一件事情,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不是你喊自信就自信了,它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也一样,不是说自觉就立马自觉起来了,它基于文化自知。你得知道你要自信的这“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有些什么东西,又有哪些值得被记住、值得被称颂、值得被传播的。不然,那所谓的自信便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源了。

2018年,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栏目来过溪北书院,也采访了我遇到的溪北书院当前所在的文北中学的沈校长,湖北人千里迢迢来为他们的守敬看望师父,这份对杨守敬的尊崇与认同,以及对于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知,令人感佩。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潘存老先生的存在,文昌人应该“自知”,也值得海南“自信”。

要跟着本文作者去旅行吗?请点击这里。

前文链接:

潘存与溪北书院|为什么叫溪北书院

潘存与溪北书院|百年书院的两个错别字(上)

下篇预告:

潘存与溪北书院第三章 | 这个错别字必须要改

活动预告:

6月3日,备受关注的如琢壮游营将正式开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