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廷鹄与石湖书院|第一章:天下西湖三十六,最是僻幽在琼州

 另一面的海南 2023-02-28 发布于海南

郑廷鹄与石湖书院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古塔宝刹倩影婆娑,梁山伯与祝英台牵手走过,白娘子许仙断桥相会——杭州的西湖早已不是一片简单的湖,也不仅指那一片湖。哪怕不坐游船,单游后山,便足够流连数日。
每次我的西湖之行都从飞来峰石刻造像处起,碰上阴雨的日子,千年古刹的灵气在峰前的河面徜徉,在众多石刻的佛像前升腾,但千万不要在这就开始挪不动步子,这西湖的后山,藏了近七座超1600年的古刹,法喜、法净、法镜寺,灵隐、灵顺寺,永福、韬光寺,七星如北斗状散落在山间,有的俊美,有的肃穆,有些可亲,有些神秘。
使西湖更有名的,自然是人,白居易筑过堤,杨万里送过林子方,东坡自更不必说。海南,也有西湖,只是不大有人听说过。她藏在海口市的西南角,很不起眼。于是我把那句夸杭州西湖的谚语改一下——天下西湖三十六,最是僻幽在琼州——送给这海南的西湖。

杭州西湖背倚古刹,琼州的西湖也有龙婆庙守护。龙婆,本是上仙,她手持朝笏、头戴凤冠,端坐庙的主殿,左右各有一手持绿蛇的水神,身后两侧白墙壁画则讲述了她在仙界的往事。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凡有水处,皆有龙神或蛇仙,龙是海之王,龙神之中又有龙王、龙婆、龙子、龙女等各路分神,护佑一方安宁。有龙神,便少不了济世为民的美好传说——传说这西湖所在的羊山一带曾连年干旱,庄稼无法生长,山林也已秃颓,一对母女挨不过饥荒,遍寻食物至此,见有两笋,相去不远,硕大无比,抓住救命稻草的母女刚拨出其中一颗,便见山摇地动、沙飞石走,一恶龙破土而出,瞬间将这对母女吞入巨口之中。乡民闻声赶到,与恶龙搏斗,终赶走作怪的恶龙,忽天降甘霖。乡民为纪念母女,自宋代起,便立庙以祀。《琼山县志》里对此也有很生动的记载:闻昔石无缝,丁丁鬼斧凿。夜半触龙须,风雷怒交作。平地成重渊,中有老龙跃。龙去石旋合,重渊化林薄。凭空飞石龙,雌雄状宛若。张口流清泉,琴筑喧润垫。 这恶龙飞走后,平地成重渊——便有了这西湖,凭空飞石龙、张口流清泉——于是,有了玉龙泉。

 《琼台志》却载有不同的说法:县西南十五里博崖村有龙潭,父老传,初有富户而不义者居其地,人甚恶之,曰:“胡不绝灭”,一夕,风雨交作,其家遂陷没,后积为潭,深莫测。这里所说的潭,便指西湖,这故事便没“拔龙角”来得精彩了,倒是多了几分村人日常聚在一起说闲话的乡趣。不管是恶龙还是恶人,终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龙婆龙女斗走了恶龙,从此,龙泉涓涓,膏泽万民。村人也把更多的期待寄托给了这对母女,把更多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拜托给了这座神庙,甚至连古时的郡官,也带领郡民前来求雨,现仍立在庙内的《亘古奇逢碑》对此做了简要的描述,此碑立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碑文正文:钦差海南提学道魏步行西湖求雨,士民感概。这“魏”指的是魏鹏池,名成忠,万历戊戌科进士,官至山西按察使。又有立于康熙十六年的《神灵感应碑》记载了时任官员“步祷有应”求雨得雨后重修神庙的事迹: 钦差分巡琼州道按察司佥事范讳养民,总镇琼州等处地方都督佟讳其卿,步祷有应,重修庙宇,士民勒碑,以志不朽。琼州府知府王讳元士,琼山县知县茹讳铉。康熙十六年岁次丁巳仲夏谷旦。里老:若干人

正殿前悬挂的“膏泽下民”匾也证实了康熙十六年的这次神迹,“道台步行乞雨则应,故亲题四字”。有了这些颇为“光辉”的历史,这龙婆西湖庙的香火自然便日益旺盛,时至今日,仍不乏迢迢从海口市赶来的香客,或求平安,或求姻缘,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与他们一样常活跃在此的,还有一些赤膊的当地汉子,他们大多提着桶,有的甚至将一串桶串在扁担上,悠哉游哉地奔这神庙而来。

下篇预告:郑廷鹄与石湖书院 | 第二章

活动预告

只此一家 | 作家、博士带队,小作家夏令营火热报名中

本文作者便是带队导师之一

夏令营活动详情,请扫码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