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厉氏兄弟的过往

 新用户24030ygV 2023-02-28 发布于北京
    对于厉氏兄弟来说,3”是个不祥的数字。今年,2023年,号称“厉股份”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而在十年前的2013年,同为经济学家的他胞弟厉以平去世。
    从江苏仪征走出来的厉以宁及其两个弟弟厉以京(华南理工大学工管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和厉以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首任学部长),在学界号称“厉氏三兄弟”。
    我与厉以京素未谋面,但与同在京城的厉以宁、厉以平则有过长期过往。在此记叙一些片段,以表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两兄弟中,我最早认识的是厉以宁,那是1984年夏我受清华大学老校长刘达之托创办中美合办的《科技导报》之际。办刊首先要在美中两国筹建编委班子,对于美国来说,由于原先早有已经落实的名单经中方和美方召集人潘毓刚教授共同努力,美方编委班子大致落实对于中方编委,当然也必须是成就卓著的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学领域的顶尖人物因为毫无基础,需要从头找人。刘达推举并亲自出面聘请了著名电子、物理学家孟昭英,建筑学家吴良镛以及清华校长、中科院院士高景德,其余的空白名额就要我去填充了。初出茅庐的我对谁都不认识,凭借刘达等人提供的线索,我就按图索骥逐一登门拜访。
    首访的编委旗开得胜,大数学家2001年成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不费口舌就同意加入了编委班子,相继登门诚聘几位编委的工作也都基本顺利。但当另一编委、北大社会学系主任袁方指引,我前去邀请厉以宁时却碰了钉子。当我见到这位以“西方经济学”而名噪当时的北大教授,向他提出担任《科技导报》编委的要求时,他紧绷的脸甚至没挤出一丝笑影,淡淡地说:“很对不起,我现在已经在20多家刊物上挂了名,不能再挂名了!”但我并未因他的一口回绝而作罢,在办公桌上向他展示了刊登在美国版《科技导报》上的编委名单,对他说:“《科技导报》不同于一般杂志,报道的内容不仅限于科技,也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美方编委中不仅有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等大牌科学家,也有邹至庄那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像你这样的中国大教授,如果不参加《科技导报》编委会,无论对你还是对杂志都将是一个遗憾。”我的说服工作似乎起了作用,厉以宁拿起《科技导报》浏览了一下后,态度顿时变化,当即表态说:“那我就参加吧!”
    自加入《科技导报》编委会以后,厉以宁对于科技导报社组织的重大活动,基本上都是应请必到十分陌生的出版界后,厉以宁继续给予我大力支持。我在出版界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经济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到新岗位后参与筹划的第一个项目——中国第一家专业经济书店“中国经济书店”,厉以宁应邀热情地前来参加开业仪式。
    在我主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工作时,厉以宁不仅应担任了公司的副董事长,而且参加过不少公司的有关活动,有时还特来公司与我一起接待来访的海外经济学家当我在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后,他又因我所邀成为该会的顾问。
    漫长岁月,纷繁人世,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人和事。大江淘沙,当水面的泡沫被洗刷后,留存在脑海的往事都是珍宝;当混杂的泥沙被冲走后,沉淀在心田的故友都是金子。厉以平就是使我不能忘怀的珍宝和金子之一,他是我人生生涯大转弯、改行跃入陌生的书海后的最早支持者
    我调到中国经济出版社不久,首都企业家俱乐部主任董玉麟邀请我参加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高希均的学术报告会,在这次会上我与厉以平结识并很快成为互相信任的朋友。我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后,厉以平更是尽一切可能为我引进经济学、社会学领域中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其中就有林毅夫、史清琪、杨德明、杨仲伟、王于渐等。这位胸有大志的经济学家,总为未能掌管一方领地得以施展才能而感遗憾,在遇见我这个志同道合的“一把手”后,他怀着利用我的平台一起为国家为社会做几件实事的心愿,不断向我描绘一幅幅蓝图,可惜多因不逢其时和鞭长莫及而未能如愿。
    1987年底,我刚调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厉以平获讯后就急急来访,向我展示了一份《成立企业与公共关系研究会》和另一份《关于创办<发展与比较经济学丛书>和开展国际性学术活动的设想》的策划书。前者拟以陈岱孙为名誉会长,厉以宁、董辅礽等为顾问,蒋一苇为会长,我和他分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后者则是一个规模、内容丰富的出版和学术交流项目,作者和拟邀来访者涵盖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厉以宁、董辅礽特为丛书写了序言。
    然而其时我的屁股尚未坐热,何况出版社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着一大堆的烂尾工程等我收拾,只好辜负了厉以平的一番热情。此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作为“韩国通”的他,更给我引进了不少韩国著名学者和企业家。
    在我退休以后,厉以平与我的联系始终未断,还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后来他又迁居到我家旁边,我们的来往就变得更加方便。2009年11月,也已退休的厉以平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委任为该校首任国际商学部部长,这是一个在原国际金融学院、商学院、国际学院基础上创建的十分重要的教学部门,非厉以平这样学术地位、经历和能力的学者难以“镇住”。
    深感任重道远,接过这一使命的厉以平亟需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成了他“招贤纳士”而到珠海发挥余热的人之一,被他聘任为国际商学部顾问。我于2010年和2011年两度应邀去珠海分校,与厉以平及副部长边晓红等商谈建“部”大业,厉以平还曾希望我与他们一起访美,借助我的旧关系在美国寻求合作伙伴。
    路遥知马力,岁久情愈真,厉以平与我结下了一段不想放也放不下的情,他是我一生中不想忘也忘不了的挚友之一。
    2013年7月12日,正在家中敲打电脑的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筒那头还没说话,就传来一阵哭泣声。正当我惊讶地要发问时,对方泣不成声地开口了:“谢伯伯,我是厉京,我爸爸在昨天下午去世了!”
    “啊!你爸去世了?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惊天噩耗,须知她爸爸厉以平不仅年纪比我小外表也显得年轻,而且从来都精力旺盛,对自己掌管的一摊事业充满理想和信念。为照顾他和支持他的工作,身为医生的续弦夫人也特地从天津调到他身边。如此好的身体和条件,他怎么可能遽然而走呢?然而这却是不容置疑的残酷事实。
    放下话筒后,我急急从百度上搜索“厉以平”的信息,按说这位经济学界“厉氏三兄弟”之小弟的逝世,应该在网上有所反应。果然一则简短的消息跃入我的眼帘:
    【文汇网讯】7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发布讣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厉以平因心衰抢救无效,已于11日逝世。据了解,厉以平是厉以宁的弟弟,与厉以京在业界号称“厉氏三兄弟”。
    
    讣文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部长厉以平同志因心衰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11日15时50分在广东中医医院珠海分院逝世,享年68岁。
    遵家属意愿定于2013年7月17日上午10时在珠海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一位与我往来20多年而且在北京的寓所又近在咫尺的好朋友,就这样突然地不告而别了。记得这年春节期间厉以平回京时,我们还欢乐相聚,他与我相约一年后再度在京相聚。悲从心来,夜不能寐,按照我惯有的纪念方式,我在灯下为老友写下一首《送别以平》的小诗:
    二聚珠海滨,分别总依依。
    来往两绸缪,始终共勉励。 
    胸藏神州图,人栖南国枝。
    君殁精灵在,梦中叙旧谊。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朋友泪满襟。在珠海的几年任职中,厉以平承担了超乎自身体力的重荷,他太累了!
    “佳茗宜对饮,情景映杯生。”我想要是喜好古诗的他当年不去珠海,也许此刻正在我家“阳光餐厅”与我对坐品茗、赏景论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