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处除三害以后结局如何,阵前绝命诗一语成谶

 老街味道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前言

说到诗人的浪子回头,总会想起唐朝大诗人韦应物,他少年时横行跋扈,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把笔学题诗”,这一学,学成了唐朝山水诗人的代表人物。

浪子回头的诗人中,还有一位更有名的人物,就是除三害的周处。只不过,周处并没有被当作诗人看待而已。其实周处也有诗作传世,不过是一首绝命诗。

一、周处绝命诗

周处的这首诗被记录在《晋书》中,是他在牺牲前写的一首绝命诗: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这是西晋时期比较少见五言绝句,五言诗在汉朝成为主流诗体,但是只有四句的五言绝句却极其少见。

南朝齐梁时期,才出现四声的概念,所以西晋时期的诗,肯定都是非格律化的古绝句。不过,周处的这首诗后两句,是标准的律句,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偶合: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戎【东】韵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终【东】韵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策马遥望远方的西戎,此去当成永别,一切的成败悲欢都将结束。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以藜藿(粗劣饭菜。苦难、低贱)为美味的粱黍(稻粱、黍米美食),期望能够有个好的结果。

令终,出自《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郑玄 笺:“令,善也。

前两句,是赋体: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后两句,是比体: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驱动马匹前进,遥望西戎的军队方向,诗人感慨,我这一去,估计再也无法生还了。

粗劣的野菜当作精美的稻米,期望有个好的结果,可能吗?

二、周处的悲观

周处为什么这么悲观呢?为什么要把藜藿比作粱黍呢?

原来,周处改邪归正以后,过于正直。在朝廷为官时,秉公执法,因此得罪了太多的权贵。所以被人设计,仇家借刀杀人。

而周处清清楚楚地知道原因,然而他慷慨赴死,没有一丝的犹豫。

据《晋书》记载,周处除三害以后,发奋读书:

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周处在东吴时期担任东观左丞、无难都督,西晋灭吾以后,周处在西晋也受到了重用。他在御史中丞任上,不避宠戚。梁王司马肜róng违法,周处毫不顾忌地依法办理。

然而不久之后,氐族人齐万年造反,一众被周处得罪过的官员推举周处去平叛,而且还给周处安排的上司是梁王司马肜 。
周处被迫以五千士兵,进攻敌人七万之众。而且在军队没有吃饭的情况下,司马肜róng仍然命令周处速战。周处知道自己这一去必然失败,因此赋诗感叹: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三、周处之死

据《晋书》记载,周处奋勇而战,杀敌无数。但是援军不来,友军不救,最终力战而死:

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周处在得知自己将要随军出战时,已经知道前途凶险。而且伏波将军孙秀还劝他想办法推辞不去,结果被周处拒绝了:

(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在周处出发以后,朝廷安排了梁王司马肜为其统帅,朝廷上下无不知周处将要遭到陷害,有人为周处之事进奏:

中书令陈准知肜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不然,肜当使处先驱,其败必也。」朝廷不从。

从周处的遭遇可以看出,西晋的朝政的昏暗。但是也能看出,他得罪了一个狠角色:司马肜

这时已经处于八王之乱时期,司马肜虽然不是八王之一,但是手段异常凌厉。他用借刀杀人之计,害了周处;两年后平定了齐万年之乱,入朝任尚书令。又一年后,司马肜辅佐司马伦篡位称帝,在司马伦被诛杀后,司马肜依旧担任宰相。不过一年后,司马肜就病逝了。比周处多活了5年。

结束语

周处的一生,真是传奇的一生。在他少年为害乡里之时,谁也想不到他将来会作为一个将军战死沙场。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我小时候听到时还以为是个神话传说,但是这件事却记录在正史中。而周处最后以悲剧英雄的形象结束生命,更是令人感慨万端。

结束时,作一首小诗《周处之死》:

周处除三害,浴血岂辞劳。宁识奸雄辈,杀人不拔刀。

@老街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