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代码与感知的回声——艺术实践中的三种媒介视角”正在展出

 顺其自然h 2023-02-28 发布于北京

2023年2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2021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文本、代码与感知的回声——艺术实践中的三种媒介视角”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媒介“一直以进化的面貌出现,提出挑战并创造全新的可能性,在当下复杂的艺术媒介景观中,拥有显著历史的二维媒介仍被广泛地传续,同时跨学科技术加持的媒介也在为艺术表达的可能世界提供更多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今天的媒介现实,不能以技术进步观主导下的简单的新旧迭代来看待,可为艺术创作者采用的,是以往所诞生媒介的集和式存在;在艺术的认知中,曾经一度将媒材视为工具,但今天在控制论原则下发展出的人工智能、神经科学、通信工程等更深入的学科技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社会运转系统转向多点互动、参与、连接、分享的多中心机制,正在或已经塑造了我们当下的可感现实,它像弥漫在空气中玄妙的氛围,隐匿又无处不在,一旦你想要触碰,它便立刻散入那些具体学科之中,无迹可寻。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造性兴起,也给人类智能带来了恐慌和伦理担忧。是该赞美,还是批判,抑或调和之下的共存?媒介在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到艺术家的思考系统之中,究竟什么被改变了,什么又是恒久的存在?

图片

高文谦《情绪食物链》

鱼缸、气泵、电路板、编程,2022

 媒介及技术:计算爬虫,人工智能语义识别,

计算机编程,红外捕捉

图片

耿雪 《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黑白影像视频,有声,19分10秒,2015

 媒介及技术:雕塑、影像

图片

蒲英玮《黄昏记忆·返乡》

高清彩色视频,有声,10分35秒,2018

媒介及技术:影像

本次展览由感知的新灵韵、无声者的展演、计算机的生命三个板块组成,试图通过对艺术实践中的媒介视角的观察,触及创作者面对如此多重复杂的技术现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媒介的历史、特性的细微把握,其中涉及对所谓旧媒介的语言维新,对艺术表达空间和关切维度的拓展,以及对技术未来的寓言和反思。

图片

邱宇 《微·声》 装置 2021

 媒介及技术:植物叶片,计算机程序,

电子显微镜 ,控制电路等

图片

王郁洋《王郁洋 #——操作》

布面油画,266×400cm,2015

 媒介及技术:计算机算法、爬虫技术、绘画

展览以六位艺术家包括高文谦、耿雪、蒲英玮、邱宇、王郁洋、武子杨的作品为研究样本。每一位/组艺术家的作品涉及了不同的媒介思考及表达的维度,这种多重性折射了今天这个时代艺术创作经验的多重复杂的状态,展览中艺术家从他们的媒介工作方法出发,以文本、图像、影像和媒介具有的视觉特性,去建造一个综合体验的展览空间场域,希望通过观察艺术家如何从不同的媒介特性出发,完成各自的感知经验的表达,看到由此所勾勒、演绎、虚构出的思想现场。

图片

武子杨  《巴石河2030 - 6 Plus》

2022 彩色数码有声影像 8分30秒

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

媒介及技术:3D动画软件(Maya Cinema 4D Blender)

CG建模 & 动画:陈艺杉 廖嘉琪 李嘉涛 李倜然 王心玥

艺术追寻的是一个依赖个体经验的意义世界,在“媒介”和艺术之间关系的反思和讨论中,艺术家通过技术的“祛魅”与感知的“光晕”不断探寻,借助技术不断打开认知世界的新空间,也在共同搭建起来的“真实”中,寻找通往意义世界的阶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文本、代码与感知的回声

——艺术实践中的三种媒介视角

展览时间:2023年2月26日-3月2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4层展厅

展览总监:张子康 韩文超

学术顾问:李军

展览统筹:王春辰 高高

策展人:王静 

参展艺术家:高文谦 耿雪 蒲英玮 邱宇 

                王郁洋 武子杨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