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

 zqbxi 2023-02-28 发布于江西

这世间总有一种风景能与“奇迹”媲美,它的存在,甚至超出惊叹之外,“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石钟山石窟,中国西部唯一幸存的佛教石窟便是如此……

石宝山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石钟山中,始凿于南诏时期。因山上有一大块红砂石形如钟而得名石钟山。

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石窟人物造像线条细腻流畅,栩栩如生。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剑川石钟山石窟佛教造像以及外国人造像等3类。

01

南诏王室造像。刻在狮子关顶的一块巨石上,高为0.85米,宽1.2米,共有造像7躯,左方男像,头戴莲花高冠须长垂胸,穿圆领宽袖袍,两手纳袖抱笏;右方为女像,头戴莲花高冠戴耳环,穿圆领宽袖衣,两手纳袖拱于胸前。两人中坐一孩童,手执货郎鼓,两男女侍从分立左右。案前供花鲜果三种供品。上框边外左上有红色圆轮,绘金鸟;右上角有黄色圆轮,绘桂树及玉兔,分别象征日、月。王者与王妃两像间有一榜题,上刻4行题记。

02

南诏王异牟寻礼佛图。雕于一拔地而起的巨大石钟上,龛高1.7米,宽1.2米,深0.5米。窟内雕一平座,有造像9躯,中座龙椅者,头戴金刚宝塔形莲花冠,左右有展脚上翘,身着圆领左衽大袖宽袍,两手入袖,俨如王者。座前一童子头顶供盘,上列花鲜果等供品。其左、右有两躯造像,前靠王者头挽髻,右手执卷,左手抚刀;靠王后者戴维帽,左手执净水瓶,右手执扇;其余站立左右的5人,有执羽、赤藤杖者均为王者侍从。龛左、右两侧两清平官像,头戴短翅幞帽,身着朝服,相对而坐。

03

南诏王阁逻凤议政图。在石钟寺的绝壁上,石窟窟高1.9米,宽1.52米,深0.51米,造像16躯,是石钟山石窟中人数最多的一窟。此窟雕成一座华丽的殿堂式龛,檐前帷帐高悬,正中王者盘膝坐龙椅上,头戴金刚宝塔形高冠,双展脚上翘。身着圆领左衽宽袖袍,两手纳入袖中,须弥座下伏2犬,顶上现1龙。王者右侧一僧盘膝坐于须弥座椅上,头部已毁,手执念珠,头上撑一曲柄伞,王者左右及其后的侍从武士,有捧瓶、执旗、执羽、抱剑。龛左、右两侧两位穿朝服的清平官相对而坐。从整窟的布局及雕刻的人物看,为王者与群臣在宫廷商议朝政的场面。

04

佛教造像。在第15、16号窟及禄劝密达拉石刻,均有多闻天王和大黑天神的造像,两窟的造型大体相同,只是并非单独造像,而是与大黑天神合龛。大黑天神造像,头戴化佛冠,开慧眼,身穿甲胄,天衣绕身,项系一串人头,由腰及肩斜挂一串骷髅,6臂,左3手各执三叉戟、剑、念珠;右3手分托钵、鼓、索;跣足而立,面目狰狞,头后有火焰纹的背光。

05

八大明王造像。是体量最大的窟,编号为6号,称为明王堂。窟长11米,高3米,龛式呈八字形,正中为如来佛,头为螺发高肉髻,着法衣,右手臂及胸袒露,手结印,跏趺座,顶光与身光组成莲花式背屏。阿难、迦叶两弟子合掌立于左右,两人均有圆形头光,身着内交领衣,外披袈裟,跣足,踏于莲台上。佛及两弟子左、右各列4尊明王,这是云南石窟群中最有代表性的造像。

06

观音造像,最早到云南传播佛教观音称为梵僧,现为男像。在石窟狮子关石崖上,龛内造像为梵僧像,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头现宝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瓶,脚穿靴。左下方有一犬,弓身回首,项系铃。石钟山石窟出现了一些在北方石窟群罕见的造像,诸如南诏王室人物、多闻天王、大黑天神、八大明王以及各种类型的观音造像等,它们具有浓厚的云南佛教密宗艺术的色彩。

石钟山石窟的开凿年代,上迄南诏(唐),下至大理国(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石窟,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剑川石钟山石刻艺术作为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为研究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等社会历史和民俗历史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实物资料,以其高超的雕刻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