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造就了吕梁优质杂粮黄金产区的区域优势。如何让小杂粮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大产业?市政协委员、兴县县委统战部长杨瑞廷以兴县为例,就推动小杂粮品牌化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 杨瑞廷委员认为,当前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存在良种选育落后、功能产品研发程度低、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经营能力弱、杂粮文化挖掘不够等问题。 杨瑞廷就推动小杂粮产业发展建议,一要加强科技推广,提升优种种植水平。对标中央农业“特”“优”战略要求,构建良种供应体系,支持农技推广部门同省市和周边省份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加快形成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机制,引试、繁育、推广适合本区域气候特点的小杂粮优良品种,推进杂粮基地、杂粮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不断培育杂粮优质特色品种来实现品种标准化。提升产业技术,延长产业链条。二要研究小杂粮的功能性优势,逐步实现小杂粮消费的方便化、大众化,对已有杂粮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和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粉糊、饮料等直接入口类方便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消费量。三要加强品牌建设,支持鼓励小杂粮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注册区域公用品牌,并积极推介,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四要推进产业化聚集,加快杂粮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综合推进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区域性杂粮种子研发、种植、收储、加工、销售集散地,以“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为核心,推进小杂粮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形成杂粮产业发展完整链条。五要加强对小杂粮产品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挖掘,把黄河文化、黄土高原文化、晋绥文化、红色基因等优势和饮食文化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兴县地域独特魅力的杂粮名优产品和蕴涵地域文化元素的杂粮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