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草剂大梳理-下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3-01 发布于湖北

1

今天是最后一节除草剂梳理。

第九类除草剂是极长链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共同特点是具有内吸传导性,禾本科杂草以幼芽吸收,阔叶杂草以根、胚轴、幼芽吸收,大部分品种是防除一年生禾草的特效药,对多年生禾草和阔草大多无效或效果差。

极长链脂肪酸合成抑制剂主要是两大类,氯代乙酰胺和芳氧乙酰胺,前者代表产品大家都熟悉,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等,使用范围极广泛;后者以苯噻酰草胺和氟噻草胺为代表。

苯噻酰草胺主要用于水稻田,移栽返青活棵后拌肥撒施,对1叶1心前稗草有良好杀灭作用。

氟噻草胺主要在小麦和玉米田土壤喷雾使用,小麦田常与吡氟酰草胺复配使用,主要防除对象如玉米田狗尾草、稗草、马唐等,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如菵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等,对阔叶杂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片

2

第十大类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主要特点是内吸传导,茎叶吸收为主,专杀禾草,通过抑制禾草脂肪酸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含酯结构,抑制细胞分裂,破坏叶绿体,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及同化产物运输受阻,杂草生长受抑制死亡。

主要分为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和环己烯酮类。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代表产品使用广泛,水稻田主要有产品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小麦田主要有炔草酯、禾草灵、精恶唑禾草灵、唑啉草酯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等适用于绝大多数阔叶作物防除禾草

环己烯酮类代表产品烯草酮和烯禾啶,作用特点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适用于绝大多数阔叶作物防除禾草

图片

3

第十一类是光合作用抑制剂,这是一大类除草剂,分为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两大类。光系统I主要是灭生除草剂敌草快和百草枯。

光系统II又分为均三氮苯类,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传导能力有限,代表产品莠去津、西玛津、莠灭净、扑草净、西草净,防除阔草与禾草,阔草效果优于禾草。

还有三嗪酮类,代表产品嗪草酮、苯嗪草酮、环嗪酮,作用原理与均三氮苯类相同,嗪草酮主要用于大豆、马铃薯,苯嗪草酮主要用于甜菜,环嗪酮主要作灭生性除草剂,用于除草灭灌、森林防火线等。

此外,取代脲类的异丙隆、敌草隆、绿麦隆,苯腈类的溴苯腈和辛酰溴苯腈等均属于光系统II抑制剂,取代脲类以根吸收为主,通过木质部传导累积于叶片,导致杂草死亡;苯腈类是触杀型除草剂,杂草吸收药液仅能有限传导,促使叶片褪绿并产生枯斑导致杂草死亡。

图片

4

十一大类除草剂介绍完毕。

我是李守兵,感谢大家一路相伴!

下周一晚上九点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