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吃绝户”有多可怕?只要没儿子,诰命夫人的下场也会很惨

 独角戏jlahw6jw 2023-03-01 发布于江西

“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在男尊女卑,等级秩序严苛的古代社会,“吃绝户”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现象。并且这种文化糟粕在漫长的时间中并没有被完全除去,直到现在也还有部分遗存。

那么,什么是“吃绝户”呢?为什么会有“吃绝户”的现象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明清时期的“吃绝户”现象。

文章图片1

明末清初的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就对这一现象有着生动的描述。当时有个叫晁思孝的知州在被免官后回家,虽说没有官职了,不过因为在任上捞了一大笔钱,因此日子十分风光,还新娶了一个小妾。

不料就在得意之时,乐极生悲,晁思孝在一次与小妾的“交流”中过猛,一命呜呼。

而晁思孝的妻妾虽多,却只有一个儿子,叫做晁源。祸不单行,这晁源也是个不务正业的,在去收麦子时还和人通奸,结果当场被抓,被愤怒的苦主直接杀死。

文章图片2

于是一度辉煌的晁家就这么成了“绝户”,被人盯上了。晁思孝没有什么近亲,但有一堆远房亲戚。

这帮人在晁思孝死的时候全都不知去向,连葬礼都没有参加,因此这次晁源死的时候晁夫人没有通知他们。

但他们还是打听到晁源也死了,便纷纷犹如嗅到味的苍蝇一般围了上来。

他们认为既然晁思孝和他唯一的儿子晁源都死了,那晁家就成了“绝户”,遗产理应由他们这些亲戚继承。

他们甚至觉得晁思孝的夫人和这些遗产没有任何关系,全都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个晁夫人也不简单,她可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妇,而是得到了朝廷册封,有着自己品级的“诰命夫人”,还被册封了两次。

什么是诰命夫人呢?

这是唐、宋、明、清时期存在的一种“女性品级制度”,用于授予官员的妻子,品级与该官员的品级一致。一至五品官员的妻子有时会被授予诰命,这就是“诰命夫人”。

文章图片3

诰命夫人也有自己的特制“官服”,甚至还有品级对应的俸禄,只不过没有实权。

诰命夫人的头衔并非只要是官员的夫人就能有,得做出相当的贡献,或者特别受皇帝的赏识才行。

虽然这晁思孝不是个好人,但他善于钻营,还是成功让自己的夫人两次受封,拥有了诰命夫人的头衔。

由于古代女性一般无法做官,因此诰命夫人就成为了女性的最高“事业追求”。无数女子费尽心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丈夫能够为自己争得一个诰命夫人的头衔。

而晁夫人就是一位诰命夫人,这个地位可以说已经是古代女性地位中相当高的了。

文章图片4

但即便是这样一位算得上地位高贵的女性,却依然免不了被“吃绝户”的命运,因为古代女性地位再高,也是不能参与遗产分配的。

晁思孝的远房亲戚们认为晁家既然没有男丁了,那这些遗产就理应归他们所有,哪怕晁夫人是诰命夫人,也不能违背这一传统原则。

因此这晁思孝和晁源死去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就如同喜讯一般,因为自己能获得从天而降的财产了。

他们凑在一起商量了一番,一家出了一点银子。

买了一个猪头,一条烂鱼,一只鸡,一叠纸,就跑到晁家的庄园。名义上是吊孝,然而这帮人脸上一点悲伤的神情都没有,上来就是指责晁夫人:

“俗话说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现在你没了丈夫,也没了儿子,就应该算我们族中的人了。怎么晁源死了也不告诉我们?难道你们家现在还有功名在身吗?你还有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

文章图片5

这话可以说已经相当无耻了,当初晁思孝死的时候他们不见踪影,这会儿又纷纷跑来指责晁夫人不告诉他们消息了。

几天后,他们又带上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各种容器,再次来到晁家的庄园,要分晁家的粮食。

当时晁夫人不在家,留守的仆人阻止这帮人抢夺粮食,但这帮人早就把这些粮食当成了自己的,反而对这些晁家的忠仆拳脚相加,还边打边骂:

“现在你们家夫人有儿子吗?能守得住家业吗?这些财产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的。你们要是顺我们的意,我们还愿意发发善心,把这些财产分完后给你们留一栋房屋,每年给点粮食。要是把我们惹急了,别怪我们翻脸不认人,直接把你们净身出户,什么都不留给你们!”

在这些远房亲戚家的男人们围殴晁家仆人的时候,他们的妻子也纷纷扑了上来,不但抢粮食,连晁家的各种家具和器皿她们也要抢,甚至就连丧事上用的烛台和孝帐都被她们抢走了。

表面上是一群来“吊丧”的亲戚,实际上这行为与强盗无异。

文章图片6

这帮人抢了东西还不满足,回家后又开始盘算,还要把晁家的庄园和房屋也占下来,他们商量后决定全族都搬到晁家的庄园去住,把晁家的仆人控制住,来一个“鸠占鹊巢”。

说干就干,这帮人再次回到晁家庄园,由强盗升级为土匪了,不但要抢人家的钱财和粮食,还要把对方的家也占下来。这帮晁家族人公然开始分房子,瓜分晁家的财物,在晁家庄园里闹得鸡飞狗跳,晁夫人和仆人们根本无法阻止。

关键时刻,还是县令从外边路过,发现里面乱成一团,这才来看看。了解情况后县令赶走了这帮族人,但仅仅是赶走,对这种土匪行为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而赶走的理由也不是他们抢夺财物或殴打他人,而是因为“既有怀孕的妾,焉知不生儿子!”。

文章图片7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实,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真的晁夫人完全只是个寡妇,没有后代的话,那这些族人的抢劫行为就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官府也不会阻止,也不能阻止。

仅仅是因为晁思孝死的时候晁家还有一个小妾怀着孕,有生出儿子的可能,县令才赶走了他们。并且县令对这些人也没有做出任何惩罚,可见这种事情在当时是符合“常理”的,人们并不认为瓜分“绝户”的财产有什么问题。

最后,那个小妾还是生下了儿子,于是就没有人再打晁家庄园的主意了。晁夫人得以继续保有这些产业,抚养那个儿子长大成人。

看起来是个其乐融融的圆满结局,但细细想来,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悲剧。

这种野蛮的抢劫行为本就应该是要被制止的,而这一切却要靠生下儿子才能实现,并且这些恶人也并没有受到任何制裁,属实是十分荒诞。

正义能否实现,居然要取决于受害者腹中胎儿的性别,这是什么道理?

而再一想,如果那个小妾生下的不是儿子,而是女儿,会怎么样?即便是县令,也是靠着“生儿子”的未来来阻止众人的。

如果她生的是女儿,恐怕这些族人就会理所当然地瓜分掉晁家的财产,真的鸠占鹊巢了。她们如果运气好点,可能还能分到一栋房屋和一点粮食,勉强维生。

如果运气不好,被赶出家门甚至被卖掉都有可能。

文章图片8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古代社会常有的现象。尽管有法律规定“凡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

但实际执行中并非如此,大家也会根据“传统”,默认族人瓜分“绝户”财产的行为。晁夫人的地位如此之高,尚且得到这样的待遇。

那一般的寡妇在成为“绝户”之后会如何,可想而知。事实上,许多族人会强迫“绝户”家的寡妇改嫁,这样就等于变相把这个寡妇逐出了遗产分配的行列。

而更丧心病狂的一些人则会直接将寡妇卖掉,这样他们还能在遗产之外“再赚一笔”。

这就是宗法体系下的社会,而“吃绝户”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宗法体系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继承制度不但是决定古代平民遗产传承的制度,也是决定皇室权力传承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名字看起来复杂,实际上我们把它分开来看,就很容易理解。

文章图片9

嫡:指的是正妻所生。正妻的地位是永远高于小妾的,对于皇帝而言也是如此,皇后永远高于嫔妃。而正妻所生子女叫嫡子、嫡女,小妾所生子女叫庶子、庶女。

嫡子、嫡女的地位是永远高于庶子、庶女的。而嫡子在继承体系中的地位也永远高于庶子,只要这家有嫡子,那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嫡子,不管庶子年龄多大,有多优秀,都是如此。

长:指的是年龄长幼。在嫡子之中,嫡长子的地位是高于其他嫡子的。而在庶子之中,庶长子的地位也是要高于其他庶子的。如果没有嫡子,那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庶长子。但如果有嫡子,那就永远是嫡子优先继承。

子:指的是儿子。中国古代基本实行的是“男性继承法”,这一点跟西方许多国家古代的“男性优先继承法”不同。

所谓男性优先继承法,指的是男性成员在继承中处于优先地位,但如果没有男性成员的话,那女性成员也可以继承。

这也是西方许多国家都曾有名正言顺继位的女王、女皇的原因。而中国古代普遍是“男性继承法”,也就是只有男性可以继承,女性永远都不能继承,继承体系之中只有男性。

因此如果一个家族没有男性成员了,那就是“绝后”,哪怕有再多女儿都不行。

文章图片10

以上三者合一,就构成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成为了古代继承的基本规则。对于平民而言,继承的是遗产,对于皇室而言,继承的就是皇位。

当然有人会问,那武则天不就是女皇吗,这也没按男性继承法来啊?

是的,但是武则天不是名正言顺继位的,而是发动政变上台的。因为虽然嫡长子继承制是基本规则,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按规则办事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总有特殊情况。但是,以公主身份正式继承皇位的女性,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

回到“吃绝户”的问题上,正是因为在嫡长子继承制之下,只有男性才有继承权。

因此一旦一家人没了男丁,也就成了“绝户”,会被各路远房亲戚盯上,并且还是合理合法的,就算是官府也无法阻止。这也是古人总是强调“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原因。

文章图片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这种男尊女卑、排斥女性的传统无疑是一种糟粕。

其实直到今天,这种“嫡长子继承制”依然有部分遗存,比如“女人不上桌”“女儿是赔钱货”“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落后思想。但愿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落后思想能够被一扫而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