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三观

 昵称11410324 2023-03-01 发布于四川

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看世界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此为基础从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不同的世界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世界观。一个是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世界观,一个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世界观。世界上自然法则只有一个,而自然规律则众多,所以才有各种形形色色不同的世界观。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世界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言必称显示自然法则之哲学原理;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世界观,科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言必称显示自然规律之科学原理。

科学世界观是指原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哲学世界观是指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毛泽东思想世界观,用哲学取代科学才显中国特色。当今学术理论则未予以厘清混为一谈。

在哲学教科书中,把世界观定义为“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一定义是不恰当的。—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表述为无产阶级世界观,斯大林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这就足以说明,哲学教科书中,把世界观定义为“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一定义是不恰当的,应当定义为“是看世界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才恰当。

形成不同的世界观,是因人们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导致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自然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从内向外角度观察用内容解释现象,观察结果就是整体观;从外向内角度观察用现象解释内容,观察结果就是局域观,整体观体现相互相成之和谐,局域观体现相斗相争矛盾。整体观显示自然法则,局域观显示自然规律。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不是哲学教科书中认为的,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无形之物精神、内容与有形之物形式现象的关系问题,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内容是无形之物,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物资是有形之物,无形之物为主决定为次的有形之物。

西方所谓之“哲学”遵循的是自然规律,其“形思维”方式是从外向内用现象解释内容停留在局域观,认为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进入不了整体观,因为对立面象征局域之现象,而统一象征整体之本质。所以西方所谓之“哲学”观主张“同而不和”之斗争。由此可见,西方所谓之“哲学”观实质上是科学观。所以西方所谓之“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两者关系中主次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西方所谓之“哲学”中唯物主义世界观,其“存在”=“实在”之物作为第一性,“存在”=“实在”之物决“意识”=“精神”,从而只追求“实在”之物,而忽视“意识”之精神。

中国古代之哲学观遵循的是自然法则,其“象思维”方式是从内向外用内容解释现象,认为事物的对立是相对的而统一则才是绝对的直接进入整体观,因为对立面象征局域之现象,而统一象征整体之本质。所以中国古代之哲学观主张“和而不同”之和谐。因而中国古代之哲学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无形之内容与有形之现象的关系问题,无形之内容决定有形之现象,和有形之现象决定无形之内容,从而形成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并将前者定为内道心物一元哲学,将后者定为外道心物二元哲学,西方所谓之“哲学”也是外道心物二元哲学。当今西方所谓之“哲学”则是多元哲学,体现的是多元科学。所以中国古代之哲学观所追求的是无形之精神,而不是有形之物资。老子的“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则寿”(《老子》第三十三章),就是失其者是生命载体有形之物,不失其者是精神无形之物,故“死而不亡”。老子所论的这种无形之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追求过简洁朴实生活的公天下大同社会精神,这种精神显示世界上独一无二之“中国特色”!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就是道德二字,只有尊道才有德,遵循自然法则就是尊道就有德,否则就无德!所以老子主张道法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世界观中,千个人中有一千种观点,不同的观点的触碰,冲击,融合,都能成为一种看似合理合据的新观点,好的出发点,但是违反自然法则而不能融入这个世界,结局总是那么惨不忍睹。而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世界观(道法自然),则能融入这个世界,结局美好。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是世界观决定的。不同的人生观生存的目的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其生存的意义也不同。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形成的人生观显示占有欲自私自利,追求金钱物资名誉地位企图过奢侈生活主张私天下社会,其特征是善用心机明争暗斗巧取豪夺。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世界观所形成人生观是恬淡虚无大公无私,追求崇高的精神过简洁朴实生活主张公天下大同社会,其特征是自然无为为而不争慈善和谐。

恬淡虚无过简洁朴实生活是抑制欲望的中庸之道进入王天下,占有欲自私自利奢侈生活是放纵欲望的走极端之路进入霸天下。善恶就体现在欲望二字之上,欲望两边分,抑制欲望为万善之本,放纵欲望为万恶之源!人生观的本质就是放纵欲望,还是抑制欲望!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无忧无虑!所以,老子才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东方绝学!《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对此予以专论,从而形成上可治人、中能治国、下则治病传统医人医国医病之中医,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的《老子》、《庄子》、《黄帝内经》这三经一线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取向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対价值取向不同,对事物贵贱取舍不同,一般利害关系的“取舍”是,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对事物贵贱的认识,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世界观“物无贵贱”。《庄子·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 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 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 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这就是庄子所论的价值观!

价值观三层次,物质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人的价值观是以生存为核心,所以老子着重阐述了贵身:“贵大患若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人们常说身体是前面的1,金钱名利是后面的若干个0。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0也没用。但行动上却总是背道而驰,出现损贵求轻价值颠倒。《庄子·让王》批评价值颠倒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老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章)。老子论如何贵身:“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章)。

价值观的最高次是精神价值观。《老子》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是说失其所者是生命之载体,不失其所者是崇高之精神,这个精神“死而不亡”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所以后世有舍身取义、杀身以成仁之说。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显示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文天祥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之不同常人。北京天安门广场所树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纪念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