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彩陶言和,嗦6000年国潮

 林歌作品 2023-03-01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一捻土,中原的土,捏出了锅碗瓢盆,塑型人间最初的世态模样。
两分水,黄河的水,浇出了渔樵耕读,惊动九州远古的艺术绝响。
三束火,文明的火,照耀了春夏秋冬,催发味道最初的舌尖芬芳。
四成力,匠心的力,提炼了煎炒烹炸,迷醉宅兹中国的烟火厨房。
五行凝聚,土为坯,水塑型,金饰境,木火契合。
聚天地灵气,敛人间菁华,彩陶在仰韶丰沛的供养里,诠释着人类文明最初的密码。
触摸彩陶,感受到了万物,在二十四节气里生长,惊艳了六千年的仿佛刹那。
陶与粉的相遇,就像跨越时空,用酸香咸辣甘的五味,与舌尖进行的一场约定,一次对话。
嗨吃之间,凝望乡愁未散的家。
那时嘴动,此时心动。
陶与粉的搭配,留住了时间,融汇了艺术,绽放了味蕾,馥郁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阳光。
茶饭之余,用味蕾丈量了历史长河。
与你,访陶源,享陶福,品陶肴,共陶醉,闻陶乐,鉴陶艺,挽陶礼。
推杯换盏之间,回望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陶缘,汉时宫阙承载的彩霞。

一访 · 陶源 

满堂「红」

彩陶的红,是中国的红,烈焰的红,人间烟火味道的红。
史前,栖落在黄河之滨的先民,种植、畜养、筑墙,集聚成村落。男耕女织,主内主外的分工,让生活变得条理分明。
唯一的不足,便是食粮果腹渐足,储藏食物、清水的器皿不足。虽有果壳、葫芦、竹筒等自然的馈赠,但受季节的影响,需求日渐不能满足。
或许爱有天意,漫长的雨季来临。孩子不能出去劳作,只能躲在草房里烤火。百无聊赖,他们抓了一把泥土,捏成见到的各种动物形状。然后,随手丢进火里。
于是,土、水与火的相遇,造就了先民文明中,最早的烟火神话。
人类最初的陶,就这样诞生了。
受到启发的先民,试着用黏土。捏塑成理想的模样,不断改进陶器的制作。
时光,或许漫长。
但土,终于在水与火之歌的节拍里,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陶器。
那一刻,定格在黄河之滨,仰韶村落。
历经6000年的遥望,时光永遂。
陶,承载了人们,对味蕾最初的企望。

二享 · 陶福 

吉缃「黄」

彩陶的黄,是华夏的黄,吉祥的黄,厚重的黄,符纹的黄。
黄皮肤,黑眼睛,先民以最接近人间烟火的器皿,符箓炎黄的图腾。
先民的浪漫,从一朵花开始。
或许,他们觉得光洁的陶皿,缺了些什么,略显单调。
于是,便像梁山好汉刺绣那样,试着将自己喜欢的花,雕刻在坯胎上。
最初,可能是一朵桃花,一片梅萼,一点杏苞。
他们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的构图,融入写实与抽象的表达,再辅以阴与阳的衬托,组合多种母题纹样。
最终,沿着花纹,一笔一划地篆刻出,专属于陶器的横撇竖捺,早期中国的模样。
也成为仰韶文化,庙底沟彩陶上最典型的纹饰。
他们这次的无心之举,从而造就了金文中,中华民族的“华”,最初的由来。
央视春晚上,“庙底沟彩陶花瓣纹”的亮相,立刻惊艳了华夏。
一圈圈、一点点、一片片纹路,就像一部仰韶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烟火气息,绽放了永不凋谢的鲜葩。

三品 · 陶肴 

薯媚「绿」

彩陶的绿,是天然的绿,原始得绿,绿得自然,绿得健康。
我们的先民,日出而西,日落而作,在四季轮回里,狩猎,渔获,蓄养,耕作,收割。
所有的收获,被那一方陶瓮,中和五味,烹饪出独属于九州天下的味道。
待客时,用陶煮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辟谷时,用陶烹素:清香过齿春草碧,还听脆雪人行声。
团圆时,用陶蒸鱼: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自嗨时,用陶烫粉: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叩齿香。
古人说天地不仁,但黄河之滨的中原,给了人们无上的丰硕。
丰饶的黄土地,极适合薯类生长。
夏种,秋收,冬藏,春制的粉,美好的味道,恰逢其时。
一方陶,一碗水,一团粉,一把火,一滴醋,一包料,烹煮出一天的酸香麻辣。
这粉,这汤,看似朴素无华,但有春和、江景、繁花、明月、灿夜。
与亲人朋友围坐,时光也变得美味和亲切。
而陶与粉的交融,更完成了食材碰撞,风味中和,造就多彩的饮食风貌。

四共 · 陶醉 

雨过「青」

彩陶的青,是杜康的青,夷狄的青,竹叶青的青。
更是雨过天晴,沉淀出的仰韶佳酿。
青得清冽,青得醇厚,青出了粮食与陶瓮的碰撞。
青出了的时间,在沉淀里发酵。
时光倒转6000年,人类的先祖,就已经知道,将野果、杂谷堆于陶瓮,即可发酵出佳酿。
陶与酒的相逢,经受了天地滋养。
随便抓一把空气,都能炼出酒的浓香。
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酒器,饮酒之器,藏酒之器。
谷雨时节,大师封坛,洞藏整齐,凝神静养,发酵沉顿,等待着终有一日,重见天光。
冬去夏往,春秋就着酒香,书写陶筒的新模样。
重装上阵的粉团,以酸香咸辣甘的滋味,潜行于人间,解醉酒后的疲乏。
我们不劝酒,唯有用风味,对宿酒做多样的消解。
让人间失格的生活,在那一陶粉团里,渐渐弥合。

五闻 · 陶乐 

风雅「橙」

彩陶的橙,是陶笛的橙,陶埙的橙,陶缶的橙。
橙得浅斟,橙得低唱,橙得风雅,听得到六千年前,远古祖先的声音。
在中原大地,民间音乐,生动热烈,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连续无间。
葛天氏之乐,歌咏八阕:
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万物之极。
歌之舞之,陶乐伴之。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这是陶笛奏出的洒脱淡泊、放荡不羁。
开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这是陶缶击出的春夜无眠,灯影自怜。
荣联花萼诗难和,乐助埙篪酒易醺。这是陶埙唱和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六千年前的先民,或渔樵耕读,或巴里下人,行走在陶乐里,亦步亦趋。
以陶乐的宫商角羽徵,陶冶情操,诠释风雅。
以陶粉的酸香咸辣甘,果腹人间,烟火气息。

六鉴 · 陶艺 

染釉「蓝」

彩陶的蓝,是文墨的蓝,釉变的蓝,工艺的蓝,匠心的蓝。
蓝得绝伦,蓝得惊艳,蓝得永恒与绚烂。
蓝出了最初的文明曙光,升起在东方大陆的地平线。
一团泥,经由工匠的神奇妙手,印坯、利坯、画坯、施釉、煅烧。
经历多少风流云散的深迷,窑变多少醉舞狂歌的炽丽。
才以陶的形式,绽放出艺术之花的绚丽。
小口尖底瓶、月牙纹彩陶盆、弧线三角纹彩陶盆、蛙纹双耳彩陶壶
不同的陶器,被匠作成不同的样貌。
不同的粉团,被放盛进同样的桶里。
陶器与粉团相遇,酸香辣甘鲜盘旋,藏真滋味在粉里,在汤里。
青豆、番茄、花生、豆筋、花甲、锅巴,与陶相遇。
吃粉,一搅,一嗦。
喝汤,一抿,一吸。
整个身心,都仿佛在自然里,时光里。

七挽 · 陶礼 

海池「紫」

彩陶的紫,尊贵的紫,会员的紫,老饕的紫,嗨吃家的紫。
紫得火爆,紫得热烈,万红千紫的嗨吃家,是陶与粉的相遇。
用一筒粉,在酸香辣甘香的五味中,讲述6000年的故事。
酸辣粉有几百上千多个名字,但嗨吃家,只有一个。
在人类文明衍生的仰韶大地,迈出一步,就是星辰大海。
此刻,它以陶为器,以粉为礼,酸辣出别样的乾坤,嗦出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
仰韶先民耕作的身影,都隐匿不见,但制陶的技艺,经典永流传。
六千年的时光,浩如沧海。彩陶上的纹饰,热烈如初。
传统复兴,国潮出圈。
彩陶与嗨吃家的相遇,激活“粉圈”的一池春水。
一捧土,两分水,三束火,四成力,凝聚五行,炼就六千年的惊艳,器宇不凡的陶中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