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印度文明存在感弱的成因分析

 大公becnx9o9xv 2023-03-01 发布于广东

前言

谈及文明,我们经常能在历史类教科书里看到“四大文明古国”,其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对如今的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教科书里的四大文明古国就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

如今的印度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不论其知名度来源于牛粪饼的民俗还是一杯恒河水自信一整天的乐天派精神,这些极具观赏性的特点使得印度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人类大脑并挥之不去。

但神奇的是,每每提起埃及,我们能想到其古代文化金字塔;每每提起古巴比伦,我们能想到《汉谟拉比法典》;每每提到中国,我们能想到商鞅变法。

唯独提起古印度,只有牛粪饼等跨时空的产物出现在脑海里。所以古印度文明的存在感为何如此弱?我们不妨先从“文明”一词说起。

文章图片2

文明的具体含义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的形成通常伴随着三个必要的条件: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以及阶级的产生;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文明才算成立。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文明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人类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同样意味着人类已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完成人类本性的进化,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形成。

文明的产生会使得人类开始由独行变成群居,然后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这是人类社会雏形出现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

文章图片3

文明的具体标准

文明具体标准有三条:有文字、有城市、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有文字:没有文字很难形成一个文明。文字的发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思想文化积累的传承与传播。曾经称霸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国内虽有十分多具有当地特色器物,但一直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字。

到后来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之后,强极一时的印加帝国也抵不过180人的葡萄牙外来入侵者,最后国家被灭,国内极具特色黄金器物被高温融化带走,几乎一件不留。没有文字的记载,印加帝国也不能成为一种文明。

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有城市或者出现过城市的特征。但要注意,城市与原始的小聚落是不一样的,城市应该有农村有较大的差别与对比。出现文明的城市还必须能容纳5000人以上。

文章图片4

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为什么不能只是建筑,而要复杂的礼仪建筑呢?因为建筑的定义太广,就是为了生活建造的房子都可以算作建筑,但这并不能代表一种文明。复杂的礼仪建筑是能代表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建筑。

例如古埃及金字塔,人们只要站在金字塔前就会感受到这是一种文明。他不是原始的,不是野蛮的,他的存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古埃及时期尊重法老,愿法老与神永存的观念,这是一种文明时代阶级分化的产物。

这是有克拉克洪归纳提出、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他们认为,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能满足两条就可以当做一种文明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的发明是必要的,其余的两个标准只要再满足就可以被认定为文明社会。

文章图片5

但东方学者认为这样的条件远远没有达到文明的标准。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日本学者,他们都认为应该再加上一条必要条件:冶金技术的发明与使用。而我国学者通常用这四个标准衡量社会文明。当然,我国古代历史的文明是否符合这四个标准?如今还在深入研究阶段。

还有另外一个文明评判标准是格林·丹尼尔提出来的,他认为判断文明的存在只需要两个要求:

  1. 必须要有文字,没有文字本身就不具备评判资格
  2. 必须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文章图片6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都知道四大古国一般指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在中国,梁启超先生对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提出与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外,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统称为文明摇篮,也就是原生文明发展起源的地方----Cradle of Civilization

与中国不同的是,外国公认的文明范围更精准,它们包括新月沃土(两河流域,有时包括埃及)、埃及、印度河谷、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中美洲、安第斯高原。

造成信息误差较大的原因是人们对美洲古文明了解不透彻。梁启超时期,他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大多数欧洲学者认为埃及就是最古老的文明,所以当时人们认为文明摇篮就是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

但按照文明的摇篮的标准来说,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西北沿海,阿富汗东部等印度河谷文明。

文章图片7

5300年前,印度河谷文明逐渐形成。当地人建立规划严整、度量衡统一,拥有成熟下水系统的城市,创造了至今无法破译的印章文字,这一切都符合文明建立的标准。印度河谷文明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还与当时的两河流域、伊朗南部的文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印度河谷文明之所以没有被吞噬,是因为这一文明足够原生、足够独特、足够统一且一直流传。但印度河谷文明的创造者究竟是何方神圣额,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迷。当然,有较多学者提出达罗毗茶人创造印度河谷文明的观点,但无从查证。

但能确定的是,印度河谷文明的繁盛期只持续了1400多年。大约在3900年前,印度河谷文明逐渐衰落,而数百年后,大多数城市也被废弃。

之后在北印度的很河流域,吠陀文明开始崛起。吠陀文明的先人创造了婆罗门教,深刻影响了今天南亚人民的精神世界,虽然可能有所继承,但吠陀文明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同于印度河谷文明。

在梁启超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时候,印度河谷文明的考古发掘才刚进行,当时人们根本没有印度河谷文明的概念,所以梁启超所提出的古印度,大致是后来崛起的吠陀文明。

文章图片8

印度文明存在感弱的原因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最为古老,其无论是建筑、宗教、思想、法律都极具创造性,所以存在感非常高。但四大文明古国中,起步最晚的是中国。但为拥有更多时间发展的古印度文明,其存在感不如古代中国文明呢?

1、角色因素

尽然中国文明发展较晚,但我们是中国人,四大古国里有,中国始终占据一份,我们成长在自己的祖国,接受的教育中也有专门的学科专门了解属于中国的文化,所以对于中国文明的存在感为什么高于古印度文明,答案就出现了。

注意,上面以中国为例,是为了让人更客观地看到角色因素引起的误差。也许古印度文明的存在感并不弱,只是因为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明,所以形成了古印度文明存在感弱的命题。这侧面说明“文明存在的强弱”的根本来源,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饭发展。

在当今的世界,印度并不是发达国家,也不是引领科技发展的先进国家。对大多数人而言名字,只有强国,其历史才会被更多人分析了解,所以印度文明自然而言存在感比较有限。

文章图片9

极具中国特色古代建筑

2、宣传乏力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分析古印度文明存在感为何不强。就拿两个不是文明古国:韩国、泰国来说。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感非常有限,但在当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存在感非常明显。

就像说到韩国,我们能想到女团、韩剧、部队火锅等等,说道泰国,泰国菜、泰剧等等都能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但认真想一下,他们的这些文化质量真的无人能比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饮食文化的多元化上,韩国菜系、泰国菜系根本的比不过印度尼西亚;在影视艺术的开拓性、思想性上,韩国和泰国也比不上大多数欧洲国家,那么他们为何还能获得那么多观众的关注度?

文章图片10

泰国菜

因为推广与宣传。

3、历史叙事边缘化

这是古印度文明存在感弱的最重要一个原因----历史叙事边缘化。因为只有这个解释,是唯一能把古巴比伦、古埃及一同拿出来对比的。

在一般的世界史叙事中,只要提起文明的起源,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历史,一定占据最大篇幅。因为这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

希腊文明虽然不是原生文明,但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古希腊文明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两河流域额文明,并在希腊文明在它们之上做了修改,最后创造欧洲。

于是在西方的世界史叙事中,尽管希腊是希波战争中虽大的反派,但这丝毫不影响以为源头的往后的正向历史描述。马其顿东征被称为“象征希腊文明扩张的荣耀之举”,而不是对东方文明的破坏。

在马其顿之后,罗马人认为自己已经征服世界,尽管东方的汉帝国与罗马不相上下。在经历了尝试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界之后,西方世界就通过文艺复兴和大规模航海运动,逐步成为世界文明的领导者。

文章图片11

希波战争的人们

所以如果需要追溯文化文明的根源,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就不得不详细着重介绍。对应之下,对于出现时间较晚中国文明,对西方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有限的印度文明,自然而然没有存在感,被迫边缘化。

印度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主要在精神领域,除了宗教领域,还有语言学、哲学、印度数学、正弦、余弦、反正弦、反余弦等领域;

在物质领域,印度发展了棉、麻纺织业,蔗糖生产,各种香料、农作物等,总的来说,印度对世界技术发展的贡献十分微薄,远不如后出现的中华文明。

这不仅让人怀疑,难道印度没有文化遗产,所以影响力、存在感才那么弱的吗?其实恰恰相反,印度文化遗产非常多,而且印度的条件还十分适合留下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12

印度泰姬陵

首先印度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印度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耕地面积,都与中国非常接近,是唯一体量和中国在同一级别的文明古国;

其次印度宗教气氛非常浓厚,信仰趋向多元化;

再者印度的建筑技术、艺术水平都在中等偏上的,风格也十分具有印度特色。

文章图片13

综上所述,古印度文明存在感低,是一个较为片面的论题。首先是因为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文化起源性质,几乎垄断了人们对文明古国的了解途径;再者就是现阶段印度的发展并没有十分出色,又或者说过于出色,以至于人们提到古印度,都会首先想起如今印度的特殊文化:牛粪饼等美食。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