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忽而回头,发现自己和家乡越来越远了。 人的依恋情结是很浓的,无论是身在何地,哪怕是万水千山的异国他乡,老了或者弥留之际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这就是“落叶归根”吧,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才安心,只有回到家乡的那一刻,才觉得自己寻到了根,就像迷路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里。 家乡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站,有着与生俱来的物理属性,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载了童年无知,少年的轻狂,多少的欢乐与悲伤,以至于一生都无法忘怀。可是,远行的人啊,家乡真的回不去了,不是家乡不存在了,而是面目全非了。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可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能养活人,赚钱的门路太少了,家乡的人们也都进城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月能有多少收入?而进城无论如何一个月三千两千是没有问题的,能不进城吗?推进城镇化建设,从宏观方面来说没有问题,这是长远的考虑。但有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一派沧桑了。 小时候,我家下面有条小河,河水清清,一眼就可以看到底。每到夏天,我和伙伴们光着脚丫,在河里玩水,掀开石头抓螃蟹,或者用撮箕去捞小鱼和小虾。而如今的小河,却是污水横流,臭不可闻,小鱼小虾早已灰飞烟灭。 忘不了小时候的那一缕炊烟,每到做饭的时候,炊烟从瓦房里飘出来,从瓦片的缝隙里,袅袅升起。特别是傍晚炊烟升起,是在召唤劳作的人们,辛苦一天该吃饭休息了,召唤放牛的孩子们归笼撵牛回家。有炊烟的地方,就是家。那时候,有很多好吃的,像糍粑、甜酒、腊肉、红薯片......现在想起来,都令人嘴馋。只是现在再怎么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或许是食物生长的环境不好了、或许是现在物质丰富了。 家乡有山有水,青砖瓦房,鸡犬相闻,蜿蜒的小路,一丘丘稻田、一片片油菜、一棵棵大树,还有父母的呼唤,始终都在梦里萦绕。只是现在山非山,水非水,良田荒芜,杂草丛生,家中留守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儿童,鸡犬之声早已绝迹。 但无论如何,从家乡出去的人升官发财了,还是失魂落魄了,“落叶归根”时都回来吧,家乡会默默的接纳所有回来的人。 “儿不嫌母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