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蜜的是是非非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蜂蜜为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再由工蜂将转化后花蜜或分泌物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经15天左右反复酝酿,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而水分含量少于23%的花蜜或分泌物就是蜂蜜。蜂蜜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糖类复合体,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蜂蜜中含有180多种不同的物质。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有人说蜂蜜营养价值很高,有人说没有那么神奇,有人说什么人都可以吃,有人说小孩不能吃,有人说糖尿病能吃,······面对众说纷纭,到底哪个对?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一、蜂蜜的主要成分

(一)水分:成熟的蜂蜜含水量在18%~22%。

(二)糖类:成熟蜂蜜总含糖量达75%以上,占干物质的95%~99%。蜂蜜中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一般品种的蜂蜜中葡萄糖占总糖分的40%以上,果糖占47%以上,蔗糖占4%左右。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麦芽糖、松三糖、棉子糖等多种糖,作为多糖的糊精在优质蜂蜜中含量甚微,只有甘露蜜才含有一定量。果糖的含量越高,水分越少其蜂蜜质量也相对较好。

(三)酸类:蜂蜜中含有多种酸,占总量的0.1%左右,且绝大多数为有机酸,其中最主要的是葡萄糖酸和柠檬酸,此外还有醋酸、丁酸、苹果酸等。除有机酸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酸,如磷酸等。蜂蜜的含酸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糖类甜味的掩盖,食入感觉不到明显的酸味。

(四)矿物质:蜂蜜中的矿物质含量为0.03%~0.9%,种类多达18种,主要为铁、铜、钾、钠、镁、钙、锌、硒、锰、磷、碘、硅、硫、铅、铬、镍等。蜂蜜中的矿物质主要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深色蜜比浅色蜜含量高。

(五)酶类:蜂蜜含有丰富的酶类,有转化酶(如蔗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还原酶、脂肪酶等。这些酶是蜜蜂在酿蜜时所分泌,有少量是由植物所分泌。

(六)维生素:蜂蜜中维生素的含量与蜂蜜来源和所含花粉量有关。所含维生素以B族为最多,每100克蜂蜜中含有300~840微克;其次是维生素C。常见几种维生素含量(μg/100g):硫胺素(B1)2.2~9.1;核黄素(B2)35~145;抗坏血酸(C)0.5~6.5;毗哆醇(B6)227~480,泛酸(B5)25~190,叶酸(Bc)3,烟酸(PP)63~590。还有生物素、维生素K、维生素E等。

(七)胶体物质:蜂蜜胶体物质主要由部分蛋白质和蜡类、戊聚糖类及无机物质组成,决定着蜂蜜的混浊度、起泡性和颜色。色蜜胶体物质含量在0.2%左右,而深色蜜含量达1%。

(八)蛋白质和氨基酸:蜂蜜中蛋白质通常为0.29%~1.69%,平均 0.57%。蜂蜜中游离的氨基酸达16种之多,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九)芳香物质:蜂蜜的芳香味,是由蜂蜜中的芳香物质所形成的,现已发现,蜂蜜中的芳香物质是由几十种到上百种分子组成的复合物,主要是苯乙酸,一般含量在0.6~242.1毫克/千克。含有17种酚类、8种醛类、7种醇类和9种烃类物质。不同的蜂蜜由于所含芳香物质的品种和数量不同,就形成了蜂蜜味道的多样性。

(十)其他成分:每100克蜂蜜中含1200~1500微克乙酰胆碱,0.1%~0.4%的抑菌素。含松树素类黄酮物质、色素、激素等有效物质和一些不明成分的物质等。

二、蜂蜜的分类

蜂蜜的分类方法较多,这里说常见的分类:国家标准和蜜源植物两种。根据2020年《GH/T 18796-2012蜂蜜》 国家蜂蜜质量最新要求,纯蜂蜜分为一级品蜂蜜、二级品蜂蜜。

(一)蜂蜜等级划分以理化指标为标准要求

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百分比:≥ 60% (所有等级蜂蜜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2.水分(不同标准不同等级要求),荔枝蜂蜜、龙眼蜂蜜、柑橘蜂蜜、鹅掌柴蜂蜜、乌桕蜂蜜:一级品≤23% 二级品≤26%;其他蜂蜜:一级品≤20% 二级品≤24%。

3.蔗糖:(所有等级蜂蜜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1)荔枝蜂蜜、龙眼蜂蜜、柑橘蜂蜜、鹅掌柴蜂蜜、乌桕蜂蜜 ≤10%。

(2)其他蜂蜜 ≤6%。

4.酸度(1mol/L 氢氧化钠), mL/kg ≤40。

5.羟甲基糠醛,mg/kg ≤ 40。

6.灰分 ≤ 0.4%。

(二)根据蜜源植物分类

分为单花蜜和杂花蜜(百花蜜)。如椴树蜜、向日葵蜜、刺槐蜜、荆条蜜、狼牙蜜、枣树蜜、油菜蜜等。此外在多种蜜源植物同期开花时,蜜蜂采集酿造的蜜,成为百花蜜或杂花蜜。从营养角度来讲,杂花蜜优于单一花种蜜。

1.单花蜜:来源于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桔花蜜、荔枝蜜、龙眼蜜、狼牙蜜、柑橘蜜、枇杷蜜、油菜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枣花蜜、野桂花()蜜、荆条蜜、益母草蜜、野菊花蜜等等。

2.杂花蜜(百花蜜):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其中单一植物花蜜的优势不明显,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由于其蜜源多样,保健功效相对稳定,常被用作药引子

三、蜂蜜的真假

(一)看光泽和黏度:辨别真假蜂蜜第一是看光泽和黏度,好的蜂蜜色泽清透,光亮如油,晃动蜜瓶时颤动很小,停止晃动后挂在瓶壁上的蜜液会缓缓流下。

(二)倒置蜜瓶:优质蜂蜜由于含水量低、质感黏稠,如果将密封好的蜜瓶倒置,会发现封在瓶口处的空气很难上浮起泡。

(三)拉“蜜丝”:用小汤匙牙签搅起一些蜂蜜向外拉伸,真蜜通常可以拉出细而透亮的“蜜丝”,而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并且呈现球状。

(四)磨颗粒:购买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天然“结晶蜜”,可以将结晶挑出小部分放在指尖研磨,真蜜的结晶颗粒细腻,会完全融化。

(五)尝味道:蜜有蜜味,糖有糖味。纯正蜂蜜甜而微酸,口感绵软细腻,而假蜜的蜜味淡,余味淡薄短促。

(六)保存期:天然蜂蜜是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密封状态下长期保存不变质的。但蜂蜜吸湿性强,内含有丰富的活性酶和酵母菌等,如果密封不够好,蜂蜜容易发酵变质。

四、蜂蜜的食用禁忌

(一)糖尿病和肥胖者不建议吃蜂蜜,因蜂蜜所含糖分为葡萄糖,对糖尿病而言导致血糖升高。当然,在血糖控制良好的状态下尝一尝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多。而肥胖者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加重肥胖。

(二)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肉毒乳杆菌的污染。婴儿由于抵抗力弱,食入肉毒乳杆菌后,则会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乳杆菌性食物中毒

食用蜂蜜中毒的婴儿会出现迟缓性瘫痪,哭声微弱,吸奶无力,呼吸困难。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

(二)蜂王浆含雌激素较明显,天然蜂蜜一般不含激素。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雄性生殖细胞—花粉,它具有一种和人垂体激素相仿的植物激素。建议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吃蜂蜜,以防雌激素过量而带来危害。

另外,有人大便干燥喜欢喝蜂蜜水,短时间的没问题。不建议长期靠喝蜂蜜水来解决,一方面糖摄入过多,肯能带来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隐患;另一方面会延误便秘的病情。

(四)通常蜂蜜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但当蜜源植物花粉有毒,如雷公藤、洋地黄、断肠草等有毒植物的花粉被蜜蜂采集,所酿的蜜也会因此而含毒素。不慎食用这种有毒的蜂蜜后,就会发生中毒。

蜂蜜中毒的原因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成分有关。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无毒植物的花期较早,多在春天。而有毒植物的花期则较晚,多在夏秋两季。目前,绝大部分无毒植物花期已过,有毒植物则正是盛花季节。此时,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会混合有毒物质—生物碱。吃了这种含有毒素又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蜜,可能出现过敏、气喘、皮肤斑疹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也可能造成人的精神烦躁,易怒,影响睡眠。

预防有毒蜂蜜中毒,首先在购买时,需要了解该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以免误食中毒。一般情况下,有毒蜜源酿成的蜜,色泽较深或呈棕色糖浆状,有苦味或涩味。食用时要先熬开成熟蜜,尤其是老年人因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更不宜食用秋后生蜂蜜。

五、蜂蜜的储存

蜂蜜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清洁、通风处,温度保持在5~10℃。空气湿度不超过75%的环境中。装蜂蜜的容器要盖严,防止漏气,减少蜂蜜与空气接触。

保质期,蜂蜜由于浓度极高,渗透压大,进入其中的细胞会严重脱水死亡,所以蜂蜜不易变质。作为食品上市的蜂蜜,根据《食品法》都要在食物上标明保质期,因此,蜂蜜生产厂家一般把蜂蜜保质期定2年或者18个月。

六、蜂蜜的食用方法

(一)食用方法:新鲜成熟的蜂蜜可直接服用,也可将其配制成水溶液,水溶液比纯蜂蜜更易被吸收。但不建议用开水冲或高温蒸煮蜂蜜,不合理的加热,会使蜂蜜中的营养物质严重破坏,使蜂蜜中的酶失活,颜色变深,香味挥发,滋味改变。

研究表明,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粉酶对热极不稳定,淀粉酶值降低则证明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坏而挥发,抑菌作用下降,营养物质被破坏。因此,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服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用冷开水冲蜂蜜饮食,能消暑解热,是很好的清凉保健饮料。在进餐时将蜂蜜涂抹在面包、馒头上,也可把蜂蜜加在温热的豆浆、牛奶中,调和后一并饮下。还可将蜂蜜拌在凉菜中或用其兑矿泉水、纯净水饮料,清香可口,营养丰富。

若考虑其它因素需要加热时,可用隔水加热法,家庭可将蜂蜜置于盆中,放在锅中蒸,蜜温达60~65℃时保持15~30分钟,酵母菌即被杀死。60℃蜜温不会导致维生素和酶等活性物质失活,有效地保持了蜂蜜的营养成分和作用。熬药或特殊条件下高温加工处理,酶等活性物质大部分被破坏,其作用主要来源于其各种糖类和矿物质等稳定成分。

(二)服用时间:一般均在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食用比较适宜。但对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则应根据病情确定服用时间,以利于发挥其医疗作用。

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蜂蜜对胃酸分泌有双重影响,当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时,蜂蜜可起到调节作用,使胃酸分泌活动正常化。如在饭前一个半小时服用蜂蜜,它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如在服用蜂蜜后立即进食,它又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温热的蜂蜜水溶液能使胃液稀释而降低胃液酸度,而蜂蜜水溶液却可提高胃液酸度,并能刺激肠道的运动,有轻泻作用。因此,胃酸过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宜在饭前1个半小时食用温蜂蜜水,不仅能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能使胃酸降低,从而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而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宜服用冷蜜水后立即进食;神经衰弱患者在每天睡觉前服用蜂蜜,可以促进睡眠,因为蜂蜜有安神益智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三)服用量:成年人每天服用60~100克较为适宜,最多不可超过200克,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以较大剂量为例。早晨30~60克,中午40~80克,晚上30~60克。儿童不建议食用,如需要则每日30克即可,可分多次以温水冲服为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