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年,60岁的欧阳修和他的儿媳有不伦之恋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早朝上传开了,然后整个开封城都传得沸沸扬扬。刚登基的皇帝赵顼听闻此事,先是惊掉了眼珠子,接着怒火中烧。他恨不得立刻把欧阳修杀掉,以儆效尤。 1067年1月,宋神宗赵顼继帝位掌皇权,刚刚继位的宋神宗赵顼,面对着财政不堪重负的国家,正打算以变法来改变现状。 可没想到就是这等用人之际,竟然有人给了自己一个天大的“惊喜”。 一日早朝,谏官蒋之奇上书宋神宗赵顼,控诉正二品官员欧阳修与其儿媳有着不顾伦理的龌龊关系。 此言一出,整个早朝上的文武百官都惊掉了下巴,宋神宗赵顼也是闻言一呆,一脸的不敢置信。 随即,宋神宗赵顼便恼怒了起来,本来正值自己大刀阔斧改革之际,欧阳修如此做,岂不是损害我大宋王朝的脸面,岂不是在打朕的脸。 宋神宗赵顼越想越气,恨不得一刀斩了欧阳修,以捍卫大宋的尊严。 可宋神宗赵顼何许人也,敢否定祖宗流传下来的治理之法,就说明宋神宗赵顼不是一个听信谗言的庸君。 冷静下来的宋神宗赵顼,随即便找来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孙思恭,让其从头到尾的调查一下此事的始末。 孙思恭隶属于天章阁,对于调查此类事件最是擅长,待其接到宋神宗赵顼的命令后,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而早朝之后,关于欧阳修和其儿媳的“风流韵事”便流传到了民间,这么大的事,作为当事人的欧阳修自然也听说了。 这让已到花甲之年的欧阳修十分不解和愤怒,他实在是想不到是谁与自己有这么大的恩怨,要往自己身上泼这样的脏水。 为了自证清白,欧阳修随即向宋神宗赵顼上书,说自己绝没有做过此等事情,如果自己做了这种事,愿意一死了之以平众怒。 欧阳修在奏折中希望宋神宗彻查此事,还自己一个清白。 随即,欧阳修便配合官吏,停职配合调查。 宋神宗在孙思恭调查期间,也没有闲着,他把进谏的蒋之奇召来,想看看蒋之奇手中欧阳修的“罪证”。 可蒋之奇来了之后,却丝毫拿不出能证明欧阳修乱伦的证据,还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谏官,只要是听到此类言论,便不需要证据。 此番说辞让宋神宗赵顼大为恼火,随即喝令蒋之奇是在那听到的传言。 蒋之奇随即回答道:“臣是在彭思永那里听闻的此事。” 赵顼一听还是从御史那里得到的消息,便立即传召了御史彭思永。 待彭思永进宫后,面对着宋神宗赵顼的追问,一时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随即也回答道:“臣也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 蒋之奇和彭思永的话让宋神宗赵顼怒火中烧,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堂堂朝廷重官的所作所为,如此听信风言风语,简直是胡闹! 同时,天章阁孙思恭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欧阳修与儿媳的乱伦之事的真相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欧阳修的妻子有一个弟弟,名叫薛良孺,欧阳修与儿媳有染的传言所在就是薛良孺传出来的,可为什么身为亲属关系的两人,薛良孺会想着置自己的姐夫于死地呢? 当初,薛良孺曾举荐他人为官,可却没想到自己举荐之人竟然在官场上犯了大祸,作为惩处,其本人不仅要被贬官,连带着推荐他做官的人,也同样要受到严惩。 就这样,薛良孺便被牵连,可薛良孺的运气很好,赶上了天下大赦,按照规定,薛良孺可以免除惩罚。 可当时欧阳修身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当朝的副宰相。他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命官,自己的亲属犯错不应该得到宽大处理,便向皇帝上书,希望不要免除薛良孺的责罚。 就这样,两人的“梁子”便彻底结了下来,于是,薛良孺为了报复欧阳修,便编出了欧阳修与自己长媳有染的谣言,然后将之传播了出去。 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便传到了彭思永和蒋之奇的耳中,这才上演了这场闹剧。 而欧阳修经过此事后,自己的名誉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即使有宋神宗赵顼为自己洗刷了冤屈,可伤害已经落下了。 随即,欧阳修请求外调,远离了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的威力可以把一个人清白的人逼上悬崖,有多少人,在谣言的攻势下,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欧阳修两次被诬始末思考》 #历史开讲# ![]() ![]() ![]() |
|
来自: MHWHCH > 《哲学/语文/历史/文字/地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