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醉翁,

见信如面,大拜!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的作品无数,名篇璀璨。本想再多拜读你的一些作品以及更加详细了解你的风流韵事后,再跟你聊聊作品创作与感情生活的联系的话题。

今日看到你为你的好友诗集所作的序,序言明白畅晓,舒纡婉转,是你一贯的文风。你在文中提出的“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观点,引起我的共鸣,忍不住就想向你请教。至于上面的关于“作品创作与感情生活的联系”待以后我更有些文化的时候,再向你讨教。

你听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一般说世上流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困不得志诗人的文辞。大致说来,诗人境遇愈是困顿,诗愈能写得好。并不是写诗能使困顿,恐怕是诗人处于困境之后,诗才会写得好。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无独有偶,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杜甫在《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韩愈“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大凡艺术、作品的创作是经过披沙淘金所淘出来的黄金,是经过冶炼锻打所造出来的钢铁,是生活真实之精。言者,心之声也。人在窘迫困顿时,可以更加清醒,清晰地认识自己,认清周围的环境、周边的人,耿加深刻地观察事物的本质。

景,写眼睛所看见的东西;情,抒发心中想要吐露的情感。情自心中而生,景由外界得来,二者难易的分别,判如宵壤。

同一个月亮,李白在流浪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在被贬远离京城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在与友人分别时,明明知道这次分别可能就是永别了,因为那时候没有飞机、高铁,仍豪迈得写道“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可我看到月亮时,除了想起月饼外,就是我们财务分析的饼图了。能够写出最好的感慨不过是那月、那人、那饭;或者说是元夕节的感怀“今年此夕无银光,明月多应在故园。欲向素娥借晶盘,两乡共享一清辉”。

温饱思淫欲。一个人顺风顺水,衣食无忧,口食甘味,出行驷马,可能对生活的感悟就是无聊、无趣、无味。所以要寻求的就是新奇、刺激。我们现在所谓的才子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不好意思,没看过他们的作品,倒是听说改编自他们小说的电影,呵呵,也就是听说而已)要么就是愤世嫉俗,语不惊人誓不休;要么就是镀金时代,物欲横流。

但问题在于你们的作品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越看越值得回味,越看越值得深思,越看越有启迪,而我们现在的青年才俊们别说几千年,也就是3、4年的时间,像阵风一样没了。为什么呀?我想这就又回到了你老人家提出来的观点了,生活与创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创作体验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下乡、下基层体验生活啦。就是去看农民伯伯种地、收割;去工厂看工人叔叔车间操作。在炕上与人唠嗑,在车间与人畅想。挺好的,就是写出来的作品像白开水。倒是看到过一个矿工自己写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所谓的合韵合格,但看了就是感人而已,起码我感动了,哭了。

当然,写文章也是通神的,因为有时心不是这样想的,可笔却驱使你这样写的,好像其间有神鬼控制着。如鬼谷子的文章,堪称千古奇文,后世的人只有研究揣摩的份儿,在无人写出如此的天书!所谓“千古奇文,非人为之,神为之、鬼为之,人则鬼神所附者耳”。这个也是今后要向你详细讨教的,作为唐宋“千古文章”四人之人的你,有这种神奇的经历,神奇的感觉吗?

另外,今天是父亲节,以前你们那个年代没有的,咱就一起过吧。遥祝父亲节快乐。

如上.谨再大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