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亦有命,因缘各不同。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世说新语》绎: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所以与以往不同,列示两篇短文于一处,因为文中有相似的地方;不同处在于事虽相类,但阐述角度不同,落笔收敛处的情韵景致不同。如带棱的水晶球,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相同处。

一人写了一篇赋,并找当时的名达显贵或为之荐引,或为之作序,最终人人求之,为之纸贵。

相异处。

1、作者不同,文字不同,构思不同。

左思写了《三都赋》,庾阐写了《扬都赋》。从数量上说,《三都赋》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分别描写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城的山川、风俗、物产等,也是写蜀、吴、魏三个国家的概况。按《新语》注,左思构思十年才修成此三都赋。我想,他应是亲历三都,吹过三都的风,见过三都的山,赏过三都的月,看过三都的花,品过三都的菜,饮过三都的酒,遂将点滴感受,纤毫思绪存蓄胸中,谋篇布局,不急于落笔,不骛于成形,如若雕刻美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庾阐写《扬都赋》,几案之上,左铺张衡《二京赋》,右展左思《三都赋》,想想停停,写写看看,虽辞藻精丽,叙致精妙,不免落于张、左二人的窠臼。

2、文章品质不同。

左思是原创。而庾阐是依葫芦画瓢,用谢安的话说:“屋下架屋”,只是重复模仿,处处仿照学别人,没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要新,虽然同样是这四五千常见的方块字,但经你重新排列,组合之后,给人耳目一新,动心骇听之感。让人一眼能分辨出是你的文字,而不是别人的文章,他人的口水,有你自己的味道。

这,区别很大。原创是从无到有,而模仿是从少到多。树叶繁密,树干挺拔,看上去不错,没有根就没了树叶,树干。这一点于今时的我们感受并非是一纸文字,而是实在的切肤之痛,华为、中兴感受犹深,被人把着命门的互联网企业也知此中滋味。

3、成文后,文章扬名路径不同。

左思文章出来后,被人讥嘲,不受待见。张华给他指了一条明道。“不是你文章不好,是你没名气,得找一个大文人介绍”。于是找到名望皇甫谧,一看便爱不释手,赞叹不已,欣然作序,于是扬名,原先说文章一塌糊涂的人此时称许叫好,虽然还是这篇文章,只字未改。

庾阐比左思聪明。文成之后,径直找庾亮,同宗同族的大官,朝中权贵。庾亮称扬不避亲,说,这篇赋简直可以与《东京》、《西京》二赋鼎足而三,与《魏都》、《蜀都》、《吴都》三赋并列为四。于是也出名了,人人抄写,一时纸贵。

4、虽最终文章显名,短文整体基调不同。针对左思的文章叙述是先抑后扬,而对庾阐的赋文是先褒后贬。

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出名,不仅文章要好,同样重要的是,引荐或作序的人亦是关键。如同《史记》,我说:“写得好,很好,真很好,特别好。”不会有人搭理。而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人们便趋之若鹜。这是引荐人作用的大区别。所以引荐人很关键,否则,就像去衙门公务,楼层众多,阶梯入云,别说门房难以一时分清,若是楼上无人引见,连门卫这道坎也难以越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