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虽沦蕴,身却飞腾。

 昵称vR8Dhu4m 2023-03-01 发布于上海

《世说新语》修:

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蕴。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此文字无多,却四个人,两对主臣,不同的命运。简单几句话将历史风云际会,两位从臣的不同遭遇描绘的鲜活生动,入木三分。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桓玄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攻入健康(南京),废安帝,自立为帝,国号楚。此时的羊孚(字子道)任职兖州刺史之重要佐吏,从京都来到桓府拜访,在谒见信中说:“最近以来遭逢变故离散,心事郁闷积聚。您在昏暗中开启了曙光,用清澈的水源澄清了百条浊流。”

言辞中迎合奉承,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要知道,桓玄是篡位称帝,这在古代是被人所不齿的行为,特别是饱读诗书的士子们所唾弃。别说投怀送抱,就是征召做官也坚辞不行。而此时羊孚却主动上门,公然称道,全然不顾正统大义。难怪桓玄急忙召见,说道:“子道啊,子道啊,你来得太晚,太晚了啊!”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朝廷中很多大臣都退避三尺,默不作声,迟疑张望朝廷政局情势,在等待局面的进一步明朗,就缺一位站出来公开支持的人,起表率作用。来得好,来得是时候啊。随即启用为将军府中掌管文书的记室参军。

而文中所提及的孟昶没如此幸运。此时他还是刘牢之的主簿。刘牢之何人?在淝水之战中与谢玄,大败符坚的秦军,对整个战争起了重要作用。后来王恭、司马元显、桓玄等为争夺朝权,都拉拢刘牢之。刘牢之对他们先靠后反,反复无常。后兵权为桓玄所夺,其子劝牢之袭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欲据江北以拒玄。参军刘袭等不赞同,佐吏多散走。其子“先还京口拔其家,失期不到。牢之谓其为刘袭所杀,乃自缢而死。由是,出现文中所说的一幕,登门向桓玄谢罪,见了羊孚就说:“羊侯,羊侯,我全家老少百口的性命全靠您了!”

乱世之中远祸全身,有时身不由己。同为主将的僚佐,选择不一,命运截然不同。羊孚,兖州刺史别驾,随后弃“暗”投“明”,投奔当时实力强大的桓玄,获得要职,一时煊赫。而孟昶却险为阶下囚。以世俗功利眼光,羊孚无疑是成功人士,身居要职,富贵显赫。然则在史学家眼里却是另外一副样貌。

《资治通鉴》司马光中描写冯道为求荣华富贵,见风使舵,“臣光曰”这样写道:

“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

“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

无独有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叔孙通,这完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冯道式的人物。他的人生准则就是见风使舵,投统治者之所好。司马迁说他“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这是很有意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