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带着课本去远行

 一中大语文 2023-03-01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就要毕业了,理想和远方在召唤。回看学过的经典课文,你心里有哪些感受和思考?请从下列课文中选取两到三篇,形成有机关联,以“带着课本去远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离骚》《荷塘月色》《赤壁赋》《兰亭集序》《劝学》《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老人与海》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材料作文的能力。

分析要求,“请从下列课文中选取两到三篇,形成有机关联,以'带着课本去远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里限定了写作对象或者角度,即一定要就材料中的信息来写作,不可选择其他;另外就是确定了主题,“识别”就是辨别的意思,即不可生吞活剥,结合现实灵活借鉴先哲的智慧,“践行即在生活中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的意思。

1.走进经典,学以致用,智慧生活;

2.古圣先贤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方法,阅读经典,汲取智慧和能力;

3.经典永不过时,辩论的技巧,思想的光芒,卓越的见识,坦荡……依然可以在现实中闪光。 

【参考立意】

1.品味经典,启迪智慧。我们在生活中寻找一份份的感动,为的是塑造自己那充满柔情的心灵。心灵受到感动,在行动上必然有所体现。期,寻找感动还有另一一种简单的方式一品味经典。经典的力量,从来都是不可估计的。这种力量,胜过任何一场激昂澎湃的演讲,也胜过任何一次发人深省的教化。阅读经典,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甚至一生。更为重要的是,经典所传达的感动经过岁月的洗礼,哪怕光阴尽逝,也可以感到它带给我们充满智慧的启迪。品味经典,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行,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还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要用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之门,领悟一部部经典中的内涵,寻找属于经典中的每一分感动。

2.人的身上最硬的是什么呢?不是拳头,也不是牙齿。我说是头,头的力量大无边,烛之武的故事就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我国古代有很多外交使节以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春秋后期齐国的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大智大勇,完壁归赵;战国时期唐睢代表安陵弱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三国时期蜀国的邓艺从容镇定,与吴联盟;汉代的张寒不畏艰险,开拓了丝绸之路;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坚贞不屈,名垂青史。

3.历数这些历史上出色的外交官,他们无一不是善于辞令的。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就让我们看看春秋末期郑国的烛之武是怎样颠覆这个观点的。秦、晋国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守城守不住,杀出去无疑是自杀式进攻,此时此刻,拯教郑国,惟有外交。在这个紧急关头,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身入穴。见到秦伯之后,卑不吭,只给对方讲道理。如果烛之武哀求秦伯,请求成为秦的附属国,可以吗?不可以,虽然也可能保全国家,但失去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烛之武采用的方法是先表示谦卑,说郑国要灭亡,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了,这样会满足秦伯的骄傲自满的心理。紧接着烛之武对秦伯晓之以理,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4.古人常说:“祸从口出,实福也从口出“,头的力量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就看你怎么去利用。为国为民,摇唇鼓舌就强于万之师;造谣诬陷,搬弄是非就会众口铄金毁谤销骨。口乃心之门户,要想练就好的舌头,助你人生收获成功,就要“修心”。推根究底,舌头的力量,不在你有怜牙俐齿,有铜齿钢牙也不行;舌头的力量,不在你肚子里有多少华丽辞藻,有诗词歌赋也不够;头的力量,不在于你有悦耳的嗓音,莺歌燕语也无济于事。舌头的力量源泉,在于你的德行,你的勇气,你的智慧。

【佳作展示】

品读经典,走向未来

——品读《老人与海》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品读经典,传承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品读经典,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若不是海明威的坚强意志,怎会有《老人与海》的激励语言?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品读经典,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经典著作,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