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04
2023-03-01 | 阅:  转:  |  分享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最全梳理(2022·辽宁·高考真题) 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
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
。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A.湿热?B.冷湿?C.干冷?D.干热15.“大流
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A.河流堆积?B.冰川侵蚀?C.基岩风化?D.风力搬运16.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
“大流砂”所在地(???)A.坡面植树造林?B.两侧设排水渠?C.坡底修建挡墙?D.坡顶平整土地【答案】14.D15.C????1
6.B【解析】14.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
,可推测大致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易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热,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阅读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大流沙”现象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山
高谷深的峡谷地区,峡谷干热情况明显,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发装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故A错误;该区域内无冰川分布,故B
错误;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发至坡底,说明是上坡的岩石破碎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岩风化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山高谷深,且处
于背风坡,风力不大,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被风力搬运,故D错误。故选C。1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流砂”
,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A错误;“大流砂”是粒径
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形成的概率,减轻地质灾害,故
B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坍塌的危险,故C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
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D错误。答案选择B。【点睛】流砂现象及其危害: (1)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
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2)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土方开挖无法达到
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费用。(3)产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
、粉砂、亚砂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则取决于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2022·辽宁·高考真题) 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
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
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
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18.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
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19.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
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答案】17.D18.A19.A【解析】17.根据
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
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
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所以选D。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显著
,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碍,在丙地不断聚集,导致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
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1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
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
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
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
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
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
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
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022·江苏·高考真题) 2022年3月25~
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影响
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形格局?C.植被覆盖?D.洋流性质21.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
域是(???)A.甲?B.乙?C.丙?D.丁22.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
?D.墨西哥湾【答案】20.B21.D22.D【解析】20.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
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
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
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
D错误。答案选择B。2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
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
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D正
确。答案选择D。2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题1结论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
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动向墨西哥湾,故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
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动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故AB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冷锋过境特点: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
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冷锋过后会:1、气温:下降,由冷气团控制;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过后会下雨;4、天气:逐渐转晴。暖锋过境前,当地完全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如果空气湿度较小,则出现多云天气;过境后,当地完全被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202
2·湖南·高考真题)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
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24.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答案】23.C24.B【解析】23.读图可知,北风
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
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
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24.受南北风辐
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
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
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
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点睛】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
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
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2022
·广东·高考真题)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
主要是(???)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 ? ④盛行西风带? ? 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26.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A.寒流的范围更广?B.离
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答案】25.A26.C【解析】25.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
,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
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
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
。26.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
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墨西哥湾
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
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洋流是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其流动的方向通常十分稳
定,洋流的形成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盛行风,主要是低纬信风带和中纬西风带,在盛行风的长期吹拂下,海水就会稳定的超风向吹拂的方向运动,从
而形成“风海流”。由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规模十分巨大,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此外,海陆轮廓对于洋流的强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位于南
半球40°至60°的西风漂流带,由于没有陆地阻挡,使得洋流可以360°环绕地球,形成环状的西风漂流带。(2022·全国·高考真题)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
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2
8.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9.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答案】27.C28.D29.B【解析】2
7.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
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
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28.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
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
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
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29.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
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
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2022·湖南·高考真题)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
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
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3
)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该地河
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黄土状物质空
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3)可
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
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分析】 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
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详解】(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
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
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
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2)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
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
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