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月竞临-隶书(第22期):汉《郙阁颂》

 巴市硬协 2023-03-01 发布于内蒙古

截稿日期:2023-3-31

请扫描以下投稿二维码进行投稿:


投稿作品统一为A4纸(可多页)扫描版(300像素)图片,投稿时请确保图片可正常打开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及“月月竞临-隶书”字样。

  

《郙阁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也称《析里桥郙阁颂》。“惟斯析里,处汉之右。”之析里碥(又称白岩碥),东汉灵武年间属于武都郡沮县(今略阳县),位于县城以北三十里的嘉陵江西岸(古时称为西汉水或故道水),今属略阳县徐家坪镇郭家地。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略阳故道和嘉陵江水道曾是汉高祖刘邦暗度陈仓、张良筹运军需,建立四百年大汉基业的水陆战略要道,也是千百年来达秦入蜀、“路当二州”(即东汉连接辖武都郡的凉州与辖汉中郡的益州)的官驿大道。其中,郙阁栈道段山高千仞、江水奔腾、石突弯急、险象环生,尤为艰险,难怪诗仙李白途经此道入川时能发出“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的旷世之叹!
  《郙阁颂》是为纪念阿阳(现甘肃静宁县)人、武都太守李翕,其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到官后,得知略阳故道之西岸白崖栈道与东岸郙阁栈道交会处的析里碥,行人常常过者愕啼、提心吊胆,雨雪天更是举步维艰、马仰车翻,正所谓:“溪源漂疾,横柱于道。涉秋霖漉,盆溢滔涌,涛波滂沛,激杨绝道,汉水逆让,稽滞商旅。”同时,官方公文信函、军需辎重,常人物俱坠、滞留丢失,“或给州府,休偈往还,恒失日咎,理咨,郡县所苦,自古迄今、莫不创楚”,“思维惠利,有以绥济。闻此为难,析里大桥,于今乃造,校致攻坚,结构工巧,虽昔鲁班,莫亦凝象、又配散关之崭,从朝阳之平参,减西浚高闻,就安宁之石道”。为颂扬此功绩,于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由仇靖撰文,仇绋书丹上石,刻于新建成的析里郙阁栈桥桥头摩崖之上。作为著名的“汉三颂”之一,《郙阁颂》千百年来受到金石学家、书法家及无数后人的顶礼膜拜。近代书法家康有为就曾评价其“削繁成简,遂成汉分,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
  然而,由于《郙阁颂》石刻选址于江水流急、水陆繁忙的江边岩石上,常年饱受风蚀浪击、纤绳磨砺,损毁严重,至南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时已缺失40余字。幼时曾临摹过此碑帖的时任沔州(今勉县、略阳)太守田克仁看到千年名碑剥落日甚,恐其绝迹,遂仿原刻形制,重刻此碑于江下六十里之灵崖寺内,又称南宋《郙阁颂》。历史又过了近千年,上世纪70年代末,立于析里桥原址、具有二千年历史的东汉《郙阁颂》摩崖石刻,因修建沿江公路,凿迁时方法不当,致使其碎裂成百余块,后经粘接补合,镶嵌在灵岩寺前洞西侧,但近500字的原石刻文仅存220字,实在可惜。‍‍‍‍‍‍
晚清康有为对《郙阁颂》是十分推崇的,其在《广艺舟双楫》中多处议及:“汉隶之始,皆近于篆,所谓八分也,若《赵王上寿》《泮池刻石》,降为《褒斜》《郙阁》《裴岑》《会仙友题字》,皆朴茂雄浑,得秦相笔意。”相比汉三颂中的《石门颂》与《西狭颂》,国内目前对《郙阁颂》的临创研究并不是很热门,展览中取法此颂风格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我们通过对《郙阁颂》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其用笔、结字、章法等多方面作探讨学习,以此丰富隶书创作的元素。刻石汉隶在当时起着实用性的作用,多用于歌功颂德、祭祀、传承文献和记事等目的,《郙阁颂》是颂德石刻,东汉建宁三年太守汉阳李翕效法高帝开石门之勋功,想给当地百姓办点好事,使得庶民安宁,于是凿石架木,建造了析里郙阁大桥,以济行人。其部属作《郙阁颂》摩崖刻石以记载他济世利民的不朽之功,该颂高170cm,宽125cm,全文19行,第6、12行为11字,第15行为18字,其余每行27字,计472字,现存220字。
隶书发展到东汉已至顶峰,此时的隶书风格流派之多,有俊逸秀美的《曹全》,有厚重古拙的《张迁》,也有率真恣肆的《石门》。风格不同,用笔也有差异。《郙阁颂》古拙敦厚,用笔笔圆意方,总体以方笔为主,质拙而圆润。因篆为隶之母体文字,东汉隶书仍然保留了许多篆意,无论是用笔上还是对于偏旁部件的运用,如“绥”字(图1)其绞丝旁,以篆入隶,此字圆浑厚重,朴拙敦厚。线形厚重平实,在平正中蕴含着起伏变化,有一波三磔之趣,如“荡”字波横(图2),上放下收,行笔舒缓。哪怕有些简单的横竖笔画,皆裹锋按笔铺毫,刚健含蓄,行笔亦有轻重、虚实、疾缓之变。笔性上与之相近的还有《樊敏碑》《校官碑》等。而《郙阁颂》和《西狭颂》书丹时间只差一年,分别为仇绋和仇靖所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有人说是兄弟或父子,但也正因此,其书风相近,可以和《西狭颂》参照着临习。
《郙阁颂》在体势上因字赋形,气息高古,气格雄壮,该颂结体表现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多为纵长之势,体态憨拙。如“确”“阳”两字(图3、图4),虽为成熟八分书,但弱化了大部分字的波磔之势,强化空间感,笔画控制在固有的造型之内,方正朴茂,形成纵长的方势。第二,结构严谨,茂密严实。《郙阁颂》笔画结实粗壮,结构紧密,空间的疏密上分割明显,松紧对比强烈,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势。第三,宽博端正,方中寓圆,势撑四边。如“石”“官”两字(图5),其形端势正,内部空间宽博,与《好太王碑》有近似之处,强化面的张力感,转折处方中寓圆,外形方正,四角撑满,故余白在此颂中尤为重要。
再论章法,布局形式在书法中影响着风格,章法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而两汉的隶书布局形式若单从行列上去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三种情况。而《郙阁颂》是属于有行有列中的纵横等距式布局,和《曹全》《孔宙》章法相比而言,虽说皆为有行有列,但后者更为疏阔。《郙阁颂》每字结体造型敦厚方正,字行间距紧凑密不透风,第6行、12行、15行不满整行(图6),故在整体上又较为协调。在整齐规矩的章法中求得疏密变化统一,尤其在全篇的空间黑白分布上极具变化,富有生机。

本期临摹参考以下版本

局 部


友情链接

巴彦淖尔市硬笔书法家协会:投稿指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