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骥才先生过81岁生日,给学生们上了新学期第一堂课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03-01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新学期第一课

图片
昨天(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九,是冯骥才先生的81岁生日。他的生日总是过得不同寻常。这一回适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新学期伊始,冯骥才先生借全院师生在“大树书屋”为他庆生之机,给大家上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鼓励老师同学们“一定要注重田野”
“我喜欢把人生的每一个纪念日过得深一点。因此,我希望生日不只是我个人的事。”冯骥才先生说。去年他在步入人生第80个春天之际,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与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知识分子与故土的关系。而今年,在生日这一天,在分享生日蛋糕之前,他先请前一晚刚从浙江瑞安归来的学院兼职教授王晓岩做了一场田野考察报告。
图片

师生们聆听冯骥才先生教诲

过去的一个星期,王晓岩老师带领学院博物馆部的成员们前往浙江瑞安,调查此地东源村的国家级非遗“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传承情况。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为何东源村的木活字技艺至今依然能够活态传承?王晓岩老师一行带着问题深入田野,梳理东源村世代从事木活字印刷的王氏家族传承流变,考察木活字的应用情况和工艺流程,了解传承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他们发现,与全国其他几个产地仅存一两名传承人的情况不同,由于温州瑞安一带有极为强烈的宗族观念,木活字印刷技艺应民间不断重修族谱之需,在此地得以兴旺,至上世纪90年代仍有大量使用。然而随着铅字印刷乃至电脑排印技术的冲击,用木活字修族谱的需求大大减少。瑞安现存的木活字传承人数量尽管居全国之最,但平均年龄都已60岁左右,后继乏人。在木活字之外,这次田野调查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瑞安也有纸马的印刷和使用,而且与“陈十四娘娘”等民间信仰和庙会活动息息相关。这一发现为中国古代印刷术与年画的产生之间有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片

王晓岩老师分享此行的田野考察收获

去年,学院首批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之后,受疫情影响,很多课程被迫转入线上授课,师生们实地田野调查受到冲击,这让冯骥才先生很焦虑,也是为何他要在生日这天安排一场田野报告。
“非遗是田野科学,田野就是民间。就像我过生日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母亲,亲吻我生命的本源。在你们去年入学的时候,我就问过你们是否真心热爱自己的文化。如果热爱,你们不也该亲吻自己文化的本源,到田野中去吗?”听完王老师一行的田野报告,冯先生说,如果自己还年轻,面对如此濒危的文化,得知这样珍贵的发现,一定会立即买机票赶赴田野。“你对珍稀的濒危的文化没有这样一种火烧屁股的感觉,是没法搞非遗的。”
图片

冯骥才先生号召师生们'到田野中去”

冯骥才先生透露,做瑞安木活字的田野调查,是为了将来在学院新博物馆的建设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播文堂”木活字工坊,将其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并探索如何真正按照非遗自身的规律,对非遗进行博物馆保护。而这次田野的收获超出预期,也引发他的很多思考,“比如我刚才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保护的民间文化,将来是仍以民间文化的形式自然地存在,还是会以非遗的形式存在?如果是后者,那么非遗学的意义就更大了。冯先生表示,非遗的研究更着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以往民间文化的研究有很大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学的学科想要建立起来,必须搭建起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其中有大量前人未曾涉及的学术空间。
冯骥才先生强调,学院的非遗学今年要做学术和教学的调整,一定要注重田野。“呆板的课本式学习,隔着文化学文化,是学不好非遗的。应该在文化中学习文化。文化是要去感受、让你感动的。我说过一句话,文化学习的一半来自于体验。”冯先生希望这次田野的冲击,能激发大家对田野的兴奋和思考。

图片

开学第一课,也是温馨的生日会
把自己的生日会变成大家的新学期第一堂课,冯骥才先生的用心令全体师生分外感动。老师同学们纷纷送上鲜花和礼物,去年新入学的硕士生们还集体朗诵冯先生的散文作品《春天最初是闻到的》,学院全体合唱生日歌,向敬爱的先生表达祝福。冯先生则与夫人一起切开生日蛋糕,跟大家共享。

图片

图片
敬爱的冯骥才先生,祝您生日快乐!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文转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