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夜书房 四集》该怎么编?

 胡洪侠 2023-03-01 发布于广东


前几天启真馆的志毅兄在北京为我组了个饭局,席间说起《夜书房·四集》书稿,我坦言相告,尚未动手编辑,“我在琢磨一个新的编法,但还没找到。”

今天下午我忽然若有所悟,于是微信志毅说,不走前三集的路子了,干脆用日记体把疫情三年间买书、读书、谈书的文字编为一集好了。志毅曰:可。

这个思路并不新鲜,和十年前海豚版俞晓群社长命我编印的《非日记》有点像。只不过那本书“2002年前后的书情书色”里的“2002”,并非是我刻意强调的年份,而是碰巧那年写了“非日记”而已。我将要编的《夜书房·四集》,“非日记”的时间则是明确圈定“2020-2022”三年。我对自己说,疫情三年,太不容易,值得用一本书留真存档。

当然,我没有全方位记录疫情三年生活的雄心与野心,更无以春秋史笔存当代史实的见识与能力,我甚至连自己三年的日常生活都难以真实呈现。我只好以书为圆心,以阅读为视角,记录下自己买书、谈书、出书、藏书、写书、理书的流年碎影。多少年之后,想起这三年,我也许早忘了核酸、口罩、封城、扫码、弹窗、疫苗、阳康、刀劈嗓、慢生活……云云,但因为有这样一本书,我会忆起曾经有那样的岁月、那样的书、那样的人、那样的白天与夜晚,还有那样的自己。

此刻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夜书房·四集》这样的框架,装得下如此繁多、繁杂、繁重的“疫情三年书生活”?况且人家到处在唱“岁月静好”,我这里“无事生书”,真是何苦。不过,不为此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想起京城一位兄长的话:想做的事赶紧做,想见的人抓紧见,就把这些当作一场场默默的告别。好吧,我先告别“这三年”再说!这三年的生活如此丰富异常,用几十万字郑重告别毫不为过。

其实,《疫中书情录》作书名也不错啊!志毅,不一定非《夜书房·四集》吧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