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也没有说一定是靠天赋才能学好数学,但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

 一个大风子 2023-03-01 发布于黑龙江

去年高考结束后大家热议,说今年的高考数学很难,是多少年以来最难的一年。而且有人猜测说以后会越来越难,这件事情把很多朋友都说的很焦虑。当然也有过来人轻描淡写地说,没有那么夸张,每年考完后,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都差不多,题目的难度比例仍旧在那里摆着,只不过是题目要灵活一些罢了。大家也不必焦虑,专家也没有说一定是靠天赋才能学好数学。但是学数学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那什么是科学的数学学习法?大家怎么去应对将来的考试?(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首先我们一定要秉承一个原则:只有真正接近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图片

什么叫接近数学?比如说大家都会在网上,或者在现实中去找一些老师去补课,对不对?虽然一个小时的费用就是好几百,高的可能高达上千,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有80%的老师,将来他们的能力是不足以给你们补课的。也就是说80%的补课是无效的。因为这群老师他跟不上新的课标,新的考试的要求。

你要理解什么样的老师他是跟不上的?给你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网上是有很多解题大神,解题大招、讲模型的、讲技巧的这一类。那叫数学吗?那叫数学本质吗?不是。那叫做杂技。他们上课那不叫上课,用炫技来形容可能更贴切一点。所以说大家好好去反思一下,如果你们找到老师,或者学的那些课,这些老师他从头到尾,做的一件事情叫做炫技的话,那我告诉你,这个课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而且完完全全是与将来数学考试背道而驰的。

图片

为什么说很多补课没有用?因为大部分补课,他们没有接触到数学的本质。什么叫接触到数学的本质呢?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好好扪心自问一下。

遇到数学结论时,遇到数学公式时,你是热衷于怎么用它,还是去研究这个公式,这个结论它是怎么来的?它和哪些结论是一样的,是共通的?它们有没有前后的一种推导关系?

如果你是前者,这就不是数学。如果是后者,恭喜你,这就是数学的本质。

我们遇到任何的这些数学的结论,要想办法追根溯源,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第一点。不注重这一点,就会造成什么现象呢?公式都知道,能直接套公式的可以不加思索地做出来。但题目有变化,拐了个小弯,就做不了,举一反三能力比较弱。

第二点,我们在收集错题的时候,我做错了这道题,我怎么去面对它?我是急着于去找这道题的标准答案?还是在想这道题目我为什么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第二点?甚至我要去想这道题,我错的地方,我哪里欠缺了?和我以前哪些问题是一样的,有没有一些共性总结出来?

图片

我的这些问题还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有陷阱?这是大家需要去思考的。所以我们常常说,解题反思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此。数学是悟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第三点就是应用题。应用题的话,无论是小学也好,初中也好,还是高中也罢,大家有没发现题是越来越难了,越来越长了?是不是越来越灵活了,这是一个趋势。

如果你小时候对于这一块儿,不去重视,那你长大了真的比较麻烦。因为现在的应用题做情景式问题,或者是叫做数学建模。那么我们数学建模怎么把它做好?就是这些应用题,我们一定要有规律地、周期性的去做。

图片

无论我们处在哪个年纪,都要接触,不断去尝试、去探索。以及去想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还能编出什么样的题目?我还能根据他这个情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是你需要去思考的,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去激发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就题做题。

明白了吧?所以你看,只要做到这三点,我相信就算天赋不聪明,走了正确的路了,你就比别人领先一步,也是能够考得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