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大夏王城”统万城的神秘面纱

 翠竹明月 2023-03-02 发布于四川

“统万城——一个远去的王城”系列报道之一

初春时节,一场大雪在靖边大地洒下满地“碎玉”。阳光以及雪地折射出的光线,辉映着高耸入蓝天的白色统万城遗址,让其肌体更显斑驳、气质愈加沧桑。

统万城遗址是我国东晋时期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匈奴都城遗址。1600多年来,它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南部、无定河旁边,从繁华国都到寂寥残垣。

时至今日,人们仰望那神秘的“白城子”,总会忍不住蓦然追索:这座千年不改其白的城池,为何建起又缘何荒废?匈奴人为何在大地上留下一座丰碑后,就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作为大夏国以及统万城的缔造者,赫连勃勃何许人也?

赫连勃勃艺术沙雕

2月15日,“统万城——一个远去的王城”榆林市文旅融合和城市形象提升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统万城遗址现场,试图揭开统万城遗址的神秘面纱,挖掘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沙层上的坚固城池

湛蓝的天空下,统万城西城遗址的城垣、西南隅台和七八个马面横亘荒野。

西南隅台是统万城遗址的制高点,现存高度26.62 米,比与之相连的城垣、马面要高出十多米。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讲解员李少鹏介绍,如果完全刨出城墙根的沙土,西南隅台应该会显出40米高度。历史上,西南隅台上还有木制角楼,隅台加上角楼,高度应有六七十米。

周长2470米的西城,是赫连勃勃时期所建。西城的西南、东南,分别为宫城、东宫,东北、西北,分别为宗庙社稷和苑囿区,苑囿区内有池水、别殿以及游牧帐篷。

在现存约9平方公里的遗址中,西城遗址保存最为完好。串联在西城城垣的马面,无言地诉说着这座城池的与众不同。李少鹏说,马面的建立,一则是为了稳固城墙墙体,二则是为了提升城墙美观度,三则是为了增强城防水平。

中空的马面,除了充当武器库,还可以储存粮秣。部分马面中曾出土过植物种子、鹅卵石和腐烂的粮食,这证实了统万城“崇台密室”的存在。统万城内城城墙共有四十多个马面,各马面间相隔五六十米。如此密集的马面,可以保障弓弩等武器“火力”对攻城者全覆盖。

西城城垣和马面上,依稀可见的柱洞,则是“虎落”遗迹。“虎落”指用来保护城邑或营寨的篱笆。凭借“虎落”,守城者可以在城墙和12米高的马面上,利用弓弩、礌石等,居高临下地对敌人三面夹击。

走近西城服凉门,可见一处地坑。坑内显示出的城垣轮廓较为清晰,这便是西城瓮城。考古发现,西城的南门、北门也有瓮城。根据《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记载,统万城城垣有“九蝶楼”。据此推测,原本的瓮城上应该还有城楼。

除了西城,统万城原本还有东城、外廓城。后世所建的东城,周长2566米,与西城共用中间城垣、形成“日”字结构。外廓城周长13865.4米、面积7.7平方公里,呈曲尺形。东城、外廓城遗迹已所剩无几。

蓝天白云下,统万城遗址高大巍峨 李少鹏摄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重达2公斤到8公斤的460余枚礌石,同时在护城壕周边等处发现了铁蒺藜。考古还发现,现存遗址的夯土基础下为纯净的原始细沙,这说明统万城建立在沙层之上。

“输金翻卖卢龙塞,蒸土孤悬统万城”,“无定河边路,风高雪洒春”……在中国古代浩瀚的诗词海洋中,不乏统万城、无定河的身影。而统万城就坐落在无定河北岸的沙漠里。历史上,无定河河谷形成的天然屏障,为统万城提供了外层防御。

除了无定河谷的天然屏障以及外廓城二道防御,内城城墙、马面、垛台、护城壕、虎落、铁蒺藜,以及弓弩、礌石等,为统万城组成了三重防御体系。这展示出了统万城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统万城建成后,赫连勃勃的秘书监胡义周写下《统万城铭》,其中描述:“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

坚不可摧的统万城,随着人类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外迁、王朝政治中心转移,原貌已不复存在。

残暴帝王的传说

提到统万城,绕不开它的主人——匈奴人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是朔方郡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人,为匈奴左贤王去卑之后。

在他还叫刘勃勃的时候,他曾说:“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鉴于此,他果断丢弃从汉代就沿袭的刘姓,改姓赫连。

10岁左右,赫连勃勃全家被北魏所杀。幸免于难的赫连勃勃投奔叱干部。叱干他斗伏害怕惹祸上身,打算把他送给北魏。但叱干他斗伏的侄子叱干阿利劝他说:“鸟雀来投奔人,尚且应该救它脱难。何况勃勃国破家亡,投奔到我们这里?即使不能容他,也应该任由他逃亡,而抓住他送给北魏,绝对不是仁义之举。”

叱干他斗伏不为所动,仍要“借花献佛”。叱干阿利就暗中派人劫下赫连勃勃。

后来,在叱干阿利的运作下,赫连勃勃投靠了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史书记载,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凤仪”。没奕于见他仪表非凡、神武英俊,内心十分欢喜,就将女儿嫁给他。

仪表堂堂的赫连勃勃,不仅征服了没奕于,也“拿捏”了后秦皇帝姚兴。姚兴见到赫连勃勃,直呼惊为天人,不顾他弟弟“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的劝阻,对赫连勃勃深加礼敬,并封其为安远将军、阳川侯,让其帮助没奕于镇守高平。

俊美的仪容下,是不甘久居人下的狼子野心。

当河西鲜卑杜崘要献八千匹马给姚兴时,赫连勃勃截获了这批马,并杀死岳父没奕于,将他的队伍编入麾下。赫连勃勃自此挖到了建立霸业的“第一桶金”,这也被认为是他残暴人生的开端。

史籍中,关于他的暴行还有很多。例如他在称帝后广纳贤才,征招隐士韦祖思。韦祖思到后,对赫连勃勃过度恭敬。赫连勃勃大怒说:“我征你为国士,奈何你待我如异类!以前你不拜姚兴,为何唯独拜我?我现在还没死,你都不以帝王待我,我死了以后,你舞文弄墨,还不知道要置我于何地!”然后就杀了韦祖思。当他高居统万城时,常在身旁放着弓箭,看到有人直视他,就毁了这人的眼睛;有人笑他,就割了这人的嘴唇;他把劝谏当成毁谤,谁要劝谏他就割掉谁的舌头,然后再斩杀……

《晋书》对其评价:“虽雄略过人,而凶残未革,饰非距谏,酷害朝臣,部内嚣然,忠良卷舌。”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开始了统万城的建设工作。

统万城遗址西城马面

这年阳春三月,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集岭北各民族民工十万人,声势浩大地修筑城池。

赫连勃勃亲自为新建的都城命名,他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于是,一座在汉代奢延城上扩建的新城,被命名为统万城。公元420年,赫连勃勃又亲自将统万城内城东西南北4个门命名为招魏门、服凉门、朝宋门、平朔门。

赫连勃勃的残暴,也在于统万城的建造中。关于统万城建造过程,一直有个传说。

赫连勃勃命令叱干阿利主持统万城建造工作。叱干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他既是能工巧匠,也是残暴的铁血军人。为使统万城坚不可摧,叱干阿利采用了蒸土筑城法。他选用的建筑材料是由砂、粘土、石灰加水混合而成的白色三合土——这也是统万城呈白色的原因。

优良的材料,加上15到20厘米的加压夯筑,使得“城土色白而牢固”,以至于可以在上面磨刀。

据传,为让统万城坚不可摧,每筑好一段城,叱干阿利就让士兵用以锥刺墙。刺进一寸,城墙就要拆掉,然后重筑。重筑之时,工匠也会被筑入墙内。

史书虽有记载,但目前并未在城墙中发现人骨。因此,此说一直存疑。

汉化的匈奴首领

赫连勃勃是否真如此残暴?陕西统万城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曾对统万城及赫连勃勃其人做过长时间研究。

他认为,后人书写前朝,难免会有失偏颇。赫连勃勃属于游牧民族,他们天然地遵守着自己的法则,没有汉民族的周礼治国传统,因此难以用汉民族的标准去衡量他。

同时,赫连勃勃身上也有着明显的闪光点,例如他的聪明、缜密。当刘宋开国皇帝刘裕遣使者来给赫连勃勃送信,要和他“约为兄弟”时,赫连勃勃自知文采欠佳,就让中书侍郎皇甫徽给他写好文章,自己偷偷背诵,再复述给别人记录下来,用以答复刘裕。

刘裕看了答复感觉非常惊奇,回来的使者又说赫连勃勃“容仪瑰伟,英武绝人”,听得刘裕直叹“吾所不如也”。

同时,赫连勃勃有着执着的“正统”情结,并十分认同汉文化。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之所以号称大夏,是因为他“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

赫连勃勃所说的匈奴是夏朝后裔也有据可查。《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赫连勃勃还曾多次说过“朕大禹之后”“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等。《统万城铭》中,也有“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巍巍大禹,堂堂圣功”的表述。

和汉族王朝一样,赫连勃勃也将国土分为九州,包括幽州、雍州、朔州、秦州、北秦州、并州、凉州、豫州、荆州。

他所用的兵器,名为“大夏龙雀”。“大夏龙雀”长三尺九寸,背刻“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当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后,部下劝他定都高平时,他又说:“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可见赫连勃勃对汉文化非常熟悉且十分认同。

同时,他也有着爱惜人才的一面,尤其重用汉人作为朝臣,例如他的谋士王迈德、写下《统万城铭》的胡义周。“史料记载,他的官员有三分之一是汉族人,所以好多时候是汉人在帮他治国理政。”赵勇说。他建立的大夏,对于后世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也间接为之后乱世的终结做下铺垫,乃至于间接促进了后来隋唐开放包容盛世图景的形成。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认为,赫连勃勃取“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命名统万城及内城4门,体现了大夏国征服四方、一统天下的雄心,也说明大夏国继承了华夏文化的天命观、天下观和王朝观。

王城的“个性”

手执“大夏龙雀”、英武非凡的赫连勃勃,从刘裕手中夺取长安后,于公元418年,在长安灞上称帝。

当时,群臣劝他定都长安,赫连勃勃说,他也知道长安是“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北魏与大夏国接壤,距离统万城只有几百里,若定都长安,统万城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于是,赫连勃勃力排众议,将都城定于统万城。

赵勇介绍,五胡十六国时期,统万城所在位置较为特殊。从地理方面看,这里是山西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赫连勃勃的主要敌人是东边的北魏。如果北魏在大夏国北部跨过黄河,跟西边的北凉联合起来,再由北向南长驱直入,长安也将不保。因此,定都北边的统万城,就遏制住了从北魏都城平城到北凉都城姑臧的必经之路。同时,统万城处于河套地区,当时这里水草丰美,除了适合牧业,也适合农业,对于汉化的游牧民族而言是理想居所。

统万城和长安城等都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千年旱柳下拉马头琴的女孩

席会东介绍,从统万城建城基础来看,统万城沿用了汉朝在此地修建的奢延城。城内出土的《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两方汉印,即是明证。据《晋书》所载赫连勃勃“遂乃法玄象以开宫,拟神京而建社,窃先王之徽号,备中国之礼容……”,也说明了他主要参照西汉长安城形制营建都城与宫室。

“统万城与同时期的长安、洛阳、建康、平城等都城相比,相同之处在于都采用了矩形网格城市规划模型,总体上都分为内城和外郭两重城,宫殿都采用了高台宫观样式,城墙也都以黄土夯筑而成。”席会东说。例如,统万城由外廓城和内城组成,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与汉长安城长乐宫和未央宫形成东西两宫格局类似;统万城宫城永安宫位于西城西南部,与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部格局类似。

但统万城也在继承中彰显“个性”。席会东对统万城相较于长安、洛阳、建康和平城的不同点,做了详尽梳理:

首先,统万城的总体布局呈东西向延展,具有坐西朝东格局特征。宫城所在的西城位于外郭城的西部,采用独特的“祟台秘室”结构。而同时期长安、洛阳、建康、平城总体布局呈南北向延展,宫城位于外郭城北部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南北中轴线。

其次,统万城的内城分为东西两城,分别相当于后世的皇城和宫城,初步具有三重城的结构特征,而同一时期的长安、洛阳和建康城都没有将中央机构衙署所在的区域单独修建城墙进行围合。

再次,统万城修筑高厚的马面,并利用马面空间作战备仓库,城墙角上修筑了高大的多层悬挑式角楼,在同时期的都城中也较为突出。

农牧交错的见证

统万城固若金汤,但终究敌不过北魏铁蹄。

公元425年8月,45岁的赫连勃勃病死在统万城永安殿,谥号武烈皇帝,葬于嘉平陵。427年,拓跋焘率领魏军攻占统万城,赫连勃勃的继任者赫连定逃到平凉,建立政权。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大夏亡国。

大夏灭亡之后,统万城有过统万镇、夏州 、朔方郡、平夏城等称呼:

公元427年,北魏攻破统万城后,在此设置统万镇。

487年,北魏孝文帝将统万镇易名为夏州。

534年,小名统万突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出生于统万城。

605年,隋炀帝在统万城设朔方郡,隋末为军阀梁师都所据,于此建立梁国。

628年,唐太宗讨平梁师都,将统万城改为夏州,置都督府。此后又被唐玄宗、唐肃宗改为朔方郡、夏州。

994年,西夏建立后,因为此地成为西夏与北宋互相拉锯的地区,宋太宗下诏毁城。但此后仍被西夏占据,关于统万城的人类活动记载仍然不绝。

1227年,蒙古军攻陷此地,统万城所在的河套地区成为蒙古王公的游牧地,与周围地区在政治上融为一体,军事战略地位消失,未再设置州县。统万城在史籍中再也不见踪影。

1845年,被沙尘掩埋600年后,清道光年间,时任陕西怀远县知夏何炳勋奉榆林太守徐松之命,于道光二十五年,在勘探后写出禀稿,统万城遗址才又重新为世人所知。

历经沧桑,沿用600年左右的统万城,存世1600多年,见证了匈奴、鲜卑、党项等北方族群与汉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进程。因此,统万城不仅是大夏国都,更是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学习、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过渡的见证,同时也是民族历史融合的实证。

席会东表示,统万城和合南北、融通东西,是中国北方地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十六国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时空架构。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也曾提出,统万城的民族文化具有显著特色,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呈现出匈奴、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结合的特征;中期呈现出隋、唐文化与前期的匈奴、鲜卑、汉文化叠加融合的特征;后期呈现出党项西夏文化与前期、中期文化再次叠加更生的特征。

一座“熔炉”之城

席会东介绍,公元3世纪至5世纪,是亚欧大陆城市发展和文明演进的重要变革期。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亚欧大陆的汉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相继解体,亚欧大陆北方的草原游牧族群纷纷南下,入主农耕地区。匈奴、鲜卑、羯、氐、羌并称五胡,相继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立国定都、建章立制,推动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交流。匈奴大夏国就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典型代表。

大夏是十六国中最晚诞生的国家。其都城统万城不仅是一座匈奴之都,还是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族群交流与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熔炉”之城。

“统万城体现了游牧族群汉化的历史进程、都城形制和建筑艺术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都城考古和环境考古研究价值。它从大夏到元朝,积淀了厚重的多元族群文化遗存,包括石器、陶器、玉器、贝器、青铜器等多种器物。”席会东说。例如彰显大夏国政治身份的“大夏真兴”钱币、代表丝绸之路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北朝粟特墓室壁画、珍稀的唐代石棺和铜镜、工艺精湛的五代定窑白釉碗。

席会东进一步表示,从亚欧大陆都城史角度来看,统万城反映了草原游牧族群进入农耕地区后如何接受农耕制度文化、逐渐实现汉化,以及如何建章立制、巩固政权、治理国家的宏大历史进程。从都城形制上看,统万城为草原游牧族群建立全新都城,而不是沿用长安、洛阳等古都提供了范例。统万城外城、东城、西城三城东西并置的形制,也为中国中古时期都城由两重城向三重城过渡提供了样本。

同时,统万城是游牧族群主动融入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的见证。四大帝国解体后,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并未中断。入居农耕地区的游牧族群,卷入了丝绸之路商贸交流体系,并进一步推动了丝路文明交融和文化传播。

雪后的统万城城垣苍凉古朴

“统万城建立之后,就成为鄂尔多斯沙漠南缘丝绸之路支线的枢纽,从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西行,经由今河曲、府谷、神木、横山到统万城,再西经灵州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至姑藏凉州(今甘肃武威),进而通达西域。同时,统万城也成为长安北上,通达河套和蒙古草原地区的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席会东说。

作为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赫连勃勃时期的统万城四通八达,“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瑰宝”,城中珍宝不可胜数。隋唐时期统万城改称夏州,仍是由关中北去河朔道上的重镇。

这座“熔炉”之城的遗址,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2年8月,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建成。2022年12月,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中,1600多年历史的统万城遗址,将成为陕西文物新名片,重现丝路荣光。(文/《丝路文明》吴军礼 记者周金柱 图/沈继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