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长寿路》连载7:几经沧桑话“永和”(作者:黄振炳)

 黄之中 2023-03-02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百年长寿路

一条长寿路 半部普陀史

黄振炳

图片

上海有这样一条马路,与南京路、淮海路等一起列为上海十大名街。该路筑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初名为“劳勃生路”。1943年7月收回“租界”后以四川省长寿县而改为“长寿路”。长寿路的百年变迁史,折射出上海的近代社会发展变革,可谓半部普陀史。百年来,在这条承载着时代、希望之色彩的路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前文回读:

1、前言

2、白礼氏洋烛,点燃光明

3、昌兴纺织印染公司纺厂

4、诚孚公司管理新裕纺织第二厂

5、永固“长城” 国货之光

6、“华生”电扇的前世今生

7、几经沧桑话“永和”

长寿路147号


1918年12月,由江阴人氏叶钟廷、叶翔廷兄弟俩在南市新北门积善街大康里开了一家商号,叫茂昌号,主要经营华洋百货。稍些有点腔调后,兄弟俩又想到了做经营不如干脆办实业,于是拉了两位合伙人,大家一道集资了600两银子,开始正式办厂。首先,他们在南市老北门财神弄租赁好房屋,请了6名工人,开始生产“月里嫦娥”牌纸袋牙粉和手工围巾织造,厂名定为永和实业公司。兄弟俩创办实业的次年,即赶上国内五四运动大爆发,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呼声席卷全国,为叶氏兄弟的“月里嫦娥”国货牙粉初登市场,迎得了一个上佳的开局,产生了供不应求的效应。面对这样难得的商机,叶钟廷抓住机遇,时不待我,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将公司迁至老北门民珠街口,最早的大康里原址作为生产工场。

图片

▲上海大世界屋顶竖起的永和实业公司的“白雪”雪花膏——“雪花领袖”的广告牌

1920年,他索性租下民珠街56号,将两处场地一同迁并。从一开始租赁大康里一间厢房,一下扩大到民珠街7幢石库门住宅,生产人员也由6人增加到10人。生产品种也有所增加,如硬质头蜡、永字牌茄露油。由于“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空前高涨,用国货亦成为人们的一种爱国思想的表现,故市场上的国产日用化学品销售也连年看好,到1922年,永和实业公司的盈余达到了3万两银子,公司以获得的盈利扩大再生产,又续推出了香粉、香油、雪花膏、润肤膏、花露水、发油、爽身粉、面粉、蚊香等新产品,商标以“月里嫦娥”牌为主,兼有永字牌、永美牌。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出品的“月里嫦娥牌”扑粉

1923年,因产品包装所需的用纸和纸盒供应不上,永和在沈家湾增设了纸盒厂。是年,永和增资3万银元,择址闸北西宝兴路民生路(今民和路),购地60亩扩置厂房,将原民珠街化妆品厂和沈家湾纸盒厂两处的生产工场迁入新厂,原民珠街56号(公司已购下)改作发行所,公司更名为永和实业股份无限公司。生产上增加了牙膏、香皂、灭蚊香、薄荷锭等新产品,后又加上玳瑁眼镜架、呢帽内夹条等制造。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的“白雪牌”雪花膏广告

近代开埠以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贸易口岸,各色各样的舶来商品也随之大量涌入上海,它不仅改变了沪上居民以往生活的消费习惯,也冲击到沪上旧式民生行业的生产制造。其中洋货化妆品的传入与流行,便使得上海传统意义上的香粉制造业逐渐被淘汰。但被淘汰的同时,也剌激着国货化妆品的新生。作为有远见的民族资本家,叶氏兄弟也看到了,随着舶来化妆品成为市场主流消费品的同时,化妆护肤这个概念被大众接受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和期盼度也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创办化妆品制造这项实业,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潜力巨大。故叶氏兄弟在创业之前,即高瞻远瞩,深谋熟虑,做了精心的铺垫。三兄弟中的老二叶吉廷,在办厂前,即远赴德国留学,攻读化学专业,为学成后归国创业打下扎实根基。在永和欲做大做强急需人材之际,叶家老二叶吉廷在德国完成学业,带着化学博士的头衔和光环荣归永和。

永和实业公司成立后,老大叶钟廷负责业务开拓和宏观调度;老二叶吉廷化学博士当然负责产品技术研发这一块;老三叶翔廷则负责生产运营。三兄弟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三足鼎立。公司出品以“月里嫦娥”为主,偶尔也用“永”字和“永美”为商标的。就这样,因叶氏家族实业的诞生和努力,造就了一个美仑美奂的民族化妆品品牌——“月里嫦娥”,开启了一段与她名字一样美丽的民国国货化妆品的瑰丽历史。事实上,在我们给予永和实业“月里嫦娥”国货牙粉鲜花和掌声的时侯,我们不知,在永和实业初创始伊,除了“月里嫦娥”牙粉外,其后出品的“白雪”(“白雪”商标注册于1936年)牙膏,也以其优秀的质量而风行全国,被赞誉不绝。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出品的“月里嫦娥牌”洗脸牙粉

永和实业的路子在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求新、创新中谋发展。从创办至1928年,十年中结累资金16万两。十年下来,脚跟已经站稳,在同业中已经功成名遂。而此时此刻,永和又将眼光扫描到了橡胶化工产业,看到了橡胶制品在市场上产销两旺,利润可观。自1928年始,永和开始生产“月里嫦娥”牌印刷油墨,并试制乒乓球。与此同时,永和开始仿制日商清和洋行庆德厂的K字牌皮球和胶鞋,以“永”字为商标,不久“永”字牌小皮球的质量即胜超于日货。至此,永和厂的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远销至东南亚等国家。其中“永”字橡皮球竟然击垮日货“K”字牌皮球,独居国内市场;月里嫦娥牌牙膏因挤掉了畅销的美货Colgate (高露洁)牙膏,而引起了一场国际商标诉讼案,最终和解平息,使月里嫦娥牌牙膏成为南洋各地的抢手货。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出品的“月里嫦娥牌”牙膏

1929年1月,永和赛璐璐工场遭祝融光顾,玳瑁制品及乒乓球生产遭停顿。是年,永和开始生产“永'字牌胶套鞋。至1930年,永和企业生产重点锁定在橡胶制品,尤其是“永”字牌热水袋问世,因它的色彩艳丽,丝光色为当时一绝,备受仕女们青睐,很快风靡市场。为生产热水袋配件铜螺丝所需,增设五金冲制和电镀工场,产品专供自用。1931年,永和实业资本已增加到12万银两,有职工850人,厂基地扩充到民生路两侧,面积达40.05亩(2.67万平方米),炼胶机增至11台,日产胶鞋近万双、“永”字牌橡皮球1200只,胶鞋品种有跑鞋、晴雨鞋、首创黄色套鞋,成为上海仅次于大中华、正泰橡胶厂的第三家上海大型橡胶厂,盛极一时。

图片

▲永和实业公公“永字牌”橡皮球广告

永和实业在一·二八事变前,可以说发展的顺风顺水,业绩超凡。但1932年、1937年的两次淞沪抗战,让永和实业饱尽战火之苦,企业受损惨不忍睹。

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犯上海,永和厂区因紧俟战区,民生路厂房毁于战火,公司动员工人从战火中抢救出少部分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于是年5月在沪西公共租界劳勃生路147号(今长寿路厂址)租房作为工场,主要生产油墨和化妆品;在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另设纸盒工场。1932年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生效后,永和在闸北的工厂重建恢复,主要生产橡胶制品,有皮球、橡皮娃娃、擦字橡皮、热水袋、工业用皮滚筒等,化妆品也有品种增加。战后复工,企业上下卯足了一股劲,极力再显永和昨日的骄傲。确实,永和也有所作为,这一期间进而推出了新产品有色橡胶套鞋和质地柔软的彩色热水袋。其中,“永”字牌热水袋成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佼佼者,立即成为紧俏的时髦货,一时间成了沪上名媛太太们冬季取暖必备的装饰物,有口皆碑。1932年9月,永和在江西路广东路附近开设门市部。1934年起,陆续在汉口、南京、南昌、天津、重庆等地设发行所;在杭州、宁波、无锡、广州设立办事处,年盈利达10万银两。1937年1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叶钟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资本定为法币60万元。新公司成立后,建立了橡胶研究所,专事研究改进橡胶制品。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永字牌”热水袋广告

话说祸不单行。在永和实业刚刧后重生,恢复元气不久。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炮声在上海再次袭来,永和在闸北的厂区再一次陷入交战之中。工人们从炮火抢出部分轻便机器及物品,转移至法租界巨籁达路(今巨鹿路)租赁厂房,靠生产油墨、皮球、热水袋及化妆品,勉强维持企业运转。在环龙路(今南昌路)设临时发行所,在外地的发行所和办事处先后关闭。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入敌手。日军以整理战区为借口,强迫占领区原工厂企业在限令期内,整顿被毁厂房,必须复工复产。谁知这是个圈套,永和实业公司返回闸北将厂房刚修复完毕,即被日商松本洋行强制接管改作军用织带厂,这对永和来说真是雪上加霜。1939年永和选择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和东京路(今昌化路)建立永和第一厂和第二厂,将油墨、皮球、热水袋、擦字橡皮等迁入东京路厂恢复生产;将日用化学品、纸盒移至劳勃生路厂生产。同时扩大各种化妆品、灭蚊香的生产能力,以最大限度来弥补企业在战时所遭遇的损失。同时,将巨籁达路(今巨鹿路)工场收歇,环龙路(今巨鹿路路)临时发行所迁至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营业。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白雪牌”雪花膏广告

自“八·一三”爆发以来,永和闸北的工厂再度沦为战区,设在南市的化妆品工厂,也沦入日军之手。后虽战争西移,南市工厂仍一时不能开工;闸北工厂又被日商洋行强占,改做日本军用织带。叶钟廷、叶吉廷兄弟俩为此悲愤交集,先后患脑溢血去世,由三弟叶翔廷接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这是叶氏兄弟的蒙难,也是这场战争给永和带来的最大损失。

图片

▲永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4月发行的股票

上海日伪统治时期,永和实业小心翼翼,步履维艰,蹒跚前行。1941年永和资本调整为法币150万元,1942年资本为中储券900万元,1943年调整为中储券1350万元。也就是说,永和在这一非常时期的业绩表明,困难挫折并没有压垮永和,而是证明永和摆脱困境,誓将永和事业永远进行到底的决心。虽说永和的创始人、奠基者叶钟廷在1942年离开了人世,不舍辞别了他苦心经营的实业振兴事业,但叶氏兄弟顽强的基因、百折不挠的性格,无疑也传给了年轻的第二代传人叶旦若。日寇时代,战火纷飞,永和实业公司受到巨大冲击,但叶氏家族传承有序,顶住内外部不利因素,把“月里嫦娥”品牌和企业未毁于时代浩劫。在最困难期间,永和曾生产过软网球、自行车与人力车内外胎。因市场上药品紧缺,一度还以化工厂的名义,在劳勃生路厂内生产过消治龙粉剂、退热冰等医疗产品。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白雪牌”雪花膏广告

抗战胜利后,永和终于走出阴霾。原闸北西宝兴路民生路厂房的残留部分曾因被日军霸占,成为日产中华松本织造厂,生产日军战时军用织带,战后被国民党政府作为敌产而接管。1947年,永和实业公司以优先投标方式,将其从国民政府手中物归原主,并利用工厂中日军遗留下来的织带机设备,投资法币30万元,成立永利实业公司,再将织带机迁装于长寿路147号厂内,生产“永”字牌宽紧带。1948年,为拓展企业发展,上海永和的掌门人叶翔廷前往台湾,筹设永和台北分厂,拟生产橡胶制品,由于机器设备在海上运输途中全遭沉没,使台北分厂转而投入六神油及各类化品生产,后又改产印刷油墨。叶翔廷去台前,举荐薛景福接任永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至1948年5月,因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资金匮乏,致永和厂日趋萎缩,职工只有360人。

解放后,永和迅速恢复生产。1952年薛景福去世,由叶氏第二代传人叶旦若接手上海永和。他上任后,对企业进行了适当整改,对设于东京路(今昌化路)的永和厂进行扩充,专门生产橡皮球、热水袋、橡胶鞋跟等产品。另外在成都北路置厂房生产六神油,后生产“永”字牌蜡纸以及高级化妆品。他还大胆从国外购进牙膏自动装管封口设备,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满足上海市场对桔子味“白雪”牌牙膏的需求,曾风行一时。叶家二代叶旦若,青年时代即敬仰和崇拜鲁迅先生,曾参加过进步青年社团,叶家让他坚守上海,接永和的班,是一个绝对不错的人选。可以讲,叶旦若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的爱国工商业者,他为“月里嫦娥”这个国货化妆品品牌的弘扬光大,有为担当,功不可没。

1956年,永和实业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划定资本120万元人民币,职工有400余人,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行业裁并及改组,一部分人内迁至合肥,组建了合肥丽华日用化工厂。永和厂的“白雪”牙膏出嫁到安徽以后,曾一度被评为“中国名牌”。“白雪”也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品牌。一部分留守长寿路174号厂内的职工,也于1959年更名为公私合营永和橡胶厂,后建华、中心工业社、中央及自立橡胶厂相继并入。1962年,以该厂章秋成工程师为主试制成功国家队专用的乒乓球拍胶片和海绵片,该产品在第26届世乒赛上被誉为“中国魔拍”。

图片

▲ 国营上海橡胶制品三厂“永”字牌热水袋包装盒

1966年永和实行国营,改名上海橡胶制品三厂。1969年,该厂昌化路厂房东邻的棕架厂并入,翻建成2层楼厂房,建筑面积增至875平方米。1973年,该厂长寿路厂房南首平房翻建成3层楼厂房,建筑面积扩至1078平方米。1979年又将长寿路、昌化路两厂房大规模翻建,使建筑面积共达9422平方米。1984年恢复传统厂名,又将上海橡胶制品三厂改为永和橡胶厂。1988年昌化路厂房再次更新,翻建成5层厂房,建筑面积达6946平方米。1990年上海大众橡胶厂并入该厂,改名上海永和橡胶总厂,原大众厂则作为其分厂。两厂合并后,职工人数为1270人。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的广告:“月里嫦娥牌化妆品,已成为妇女界公论。是现代女子不可或缺的要品。”

图片

▲永和实业公司的广告:“月里嫦娥牌化妆品,已成为妇女界公论。是现代女子不可或缺的要品。”

月里嫦娥,百年潮牌。

2019年7月13日,百年彩妆品牌月里嫦娥,在上海百乐门(车墩)开启了一场无与伦比、别具一格的民国派对盛宴,即月里嫦娥“潮起1918 耀世新生”品牌发布会。月里嫦娥品牌联合创始人龚大伟先生、产品总监vivian全方面诠释了 “耀世新生、打造中国人完全自主美妆”的品牌理念与全新的定位方向,这是月里嫦娥百年回归且备受瞩目的第一步,更是对中国潮牌彩妆进程上的重要跃进。

本期编辑:黄振炳

本期执编:王  丰

图片

《百年长寿路》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宣传部、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 编

黄振炳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来源:“普陀收藏”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