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大连北溟子 2023-03-02 发布于辽宁


在我国,有这么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治命运一度被评价为“高开低走”。

他叫何长工,年轻时候是书生从戎,为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成为了红军领导圈的核心人物之一。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

然而遵义会议之后,何长工竟然带头站出来,在“草地分家”的关键时刻,铁了心地倒向一心南下的张国焘

何长工当时是毛主席周总理最为信任的革命伙伴。如此举动,在军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毛主席听闻这位挚友的举动,也是失望无比。

他的最后结局如何?

书生从戎,曾与主席既是挚友也是革命搭档

何长工原名何坤,和周总理、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是曾经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回国后,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到了革命运动中。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邓小平

1924年,何坤回到家乡湖南省华容县,一边从事着教育工作,一边担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在这里做农民的工作,组织农民运动,还担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

他就是在这里开始认识正在组织秋收起义的毛主席。

何坤非常佩服毛主席:“你没有走出过中国,却对世界革命了解至深,对国家未来有那么坚定的想法,真是了不起啊!”

“以前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文弱书生,搞武装斗争不合适,但是我应该向你学习,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定会胜利。”

他与毛主席一见如故,对中国未来的出路,两人的观点竟然出奇地一致。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毛主席

可就在两人满怀热情地在湖南组织革命运动的时候,1927年,国民党却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

共产党很多同志被国民党当局残忍杀害,许多组织惨遭破坏。何长工看着自己的同志一个个,或是被杀害,或是被关进监狱,他心急如焚,却也不知道出路在哪。

这时,他又想到毛主席。何坤觉得毛主席一定会有独到的见解。于是他冒险到武昌,在一家小旅馆见到了毛主席。

主席沉稳地安慰他:“革命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如今是革命低潮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存革命火种,积蓄力量。”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影视剧形象)

接着,他又提醒何坤不要与反动派正面硬刚,而是避其锋芒,改掉名字,换个身份继续革命。何坤苦恼地说:“我接受您的建议,但我这脑子,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改呀。”

毛主席听后笑了,说道:“那好嘛,你以前做过长工,以后就继续做人民的长工好了,就叫何长工吧!”

何坤一听,深以为然,便果断同意了主席的建议。从此,活跃在革命前线的,再无何坤,而是何长工了。

后来,他又追随毛主席回到湖南组织秋收起义。虽然最终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毛主席坚持自己“上山积蓄革命力量”的想法,于是打算带着队伍向井冈山前进。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影视剧形象)

当时党内许多同志都不同意,觉得怎么革命越搞越“不行”,居然要“上山做大王”。然而何长工却坚持毛主席的关于革命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山区转移的观点。

于是秋收起义以后,他便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迈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不过,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只凭着秋收起义剩下的官兵和当地的老百姓,肯定是不够的。

毛主席告诉何长工:“要想这里落地生根,那这以后的斗争可就长了。所以,长工啊,咱们必须尽快壮大力量啊!组织决定派你出山,尽快联系南昌起义的队伍。”

何长工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任务。脑子灵光的他,假扮成从秋收起义的队伍逃出来的士兵。他从井冈山下来,一路从江西,辗转到武汉,又坐船到香港,终于打听到朱德的部队正隐蔽在广东韶关,范石生的麾下。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朱德

何长工立刻马不停蹄地寻到朱总司令的防区。哪知当时他是掩藏身份游走在各个城市,身上并未携带证明身份的证件,所以还没见到朱总司令,就被防区的哨兵捆了起来。

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何长工在朱总司令的防区监狱里,一直被关押了好几个星期。直到后来他偶然见到留法的老同学陈毅,才有机会亮明身份。

在朱总司令的办公室,曾与何长工在工农联盟一起工作过的蔡协民站出来为他证明,何长工终于能将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和计划,向朱总司令和盘托出。

就这样,他凭借一己之力,成功促成了两支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红色根据地在井冈山扎根下来,还顺利组建了红军武装队伍。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影视剧形象)

为此,毛主席大夸何长工是工农红色政权的“有功之臣”。

草地分家,早有怨气的他选择与张国焘为伍

可是,这位“有功之臣”却因为自己思想格局的“犯迷糊”,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竟然走错了路线,对党和红军队伍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

这便是红军长征时的“草地分家”事件。

这件事发生在共产党遵义会议之后。这次会议已经确认了毛主席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红军方面,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终于得以顺利会师。

中央红军当时拥护毛主席提出的北上长征,到陕甘宁地区抗日,建立大后方的方针路线。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张国焘

那里幅员辽阔,是汉人文化发源地,而且国民党反动派在那里的势力非常微弱。如果能在那里成功抗击日寇,以此建立属于共产党的大后方,一定大有可为。

可是张国焘以及他带领的红四方面军,并不同意。他们认为从井冈山出发,长途跋涉到达陕甘宁一带,并不实际。

相反,张国焘认为应当南下。经过国民党几次围剿行动之后,红军只剩下红四方面军,还算是“兵精粮足”,而国民党在南方能真正统治的城市不多,所以应该迅速南下多占领几个城市,从而更好地休整。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张国焘

其实队伍中关于路线有分歧,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这一年6月,中共中央为了确认红军下一步路线问题,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

会上大部分政治局成员举手赞成北上长征的路线。张国焘看到这样的形势,便假意答应,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另立山头”,带红四方面军南下。

心思不纯的他看中了红九方面军的政委何长工。

从反“围剿”战争开始,红九方面军先后被编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担任的大多是后卫的角色。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红军(影视剧形象)

他们总是被安排掩护主力,迷惑牵制敌人,经常是脱离主力单独活动两三个月,有时甚至陷入敌军包围圈中难以突围。曾经一万多名官兵的队伍,到长征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的时候,已经剩下不到1000人了。

为此,红九方面军中不少流言传出,自己就是“丢卒保帅”的那个“卒”。在长期艰苦斗争的压力下,何长工的情绪也受到影响,甚至对中央的决定,有了别的想法。

张国焘就瞄准了这一点,他悄悄找到何长工,假模假式地跟他“分析”当前局势:“你看看中央已经带着红一、红三方面军先单独北上了,他们不信任我红四方面军就算了,连你这辛辛苦苦的红九方面军也扔在后面,简直毫无信任可言。”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红军

可真实情况却是,中央决定将部队混编,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到了张国焘的嘴里,却变成了“区别对待”。

重要的是,何长工将张国焘的挑拨听进去了。于是在长征进行没多久的噶曲河畔,张国焘借口河水涨势太猛,命令停止前进的时候,何长工和张国焘站在了一起。

他在官兵面前,大声地埋怨党中央。何长工在红军中不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和将领,他是红九军团的政委,并且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居然脱离了党中央。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红军(影视剧形象)

凭借着何长工在红军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是红四方面军,还有原来属于中央红军的红九方面军,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对党中央北上的政策表示不满,甚至是反对。红军就这样一分为二,分道扬镳了。

迷途知返,甘愿一辈子做人民的长工

虽然事实证明,张国焘的南下路线是错误的。他所谓的“打下四川吃大米”的口号,让他更加像一个与国民党无异的军阀,而不是为工农打天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36年,距离南下才不到一年,南下的红军队伍就在张国焘的“折腾”下,从8万锐减一半之多,只剩下不到4万人。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影视剧形象)

而何长工也终于见识到张国焘的野心,明白自己被他利用,为此后悔不已。终于在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与其他红军同志突破重围,北上寻找中央红军。

当重新面对毛主席,何长工虽然感到羞愧无比,但他没有回避自己的错误,更没有气馁和自暴自弃,而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抛弃名利观念,继续兢兢业业为革命“打长工”。

在长征胜利结束后,何长工主动要求离开部队一线,去做自己更擅长的后备工作。他觉得自己的格局和觉悟不够高,不适合在军队作战一线做指挥,以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更适合转到后方去。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抗日战争老照片

在他一再要求下,中央先是将何长工分配到抗大总校做副校长,负责学校总体教育工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何长工又前往东北,创办东北军政大学,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时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的何长工,认为国家再贫困,也要迅速将航空工业发展起来。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认可,毛主席拍板:“何长工这一炮放得好啊!应该早点抓。”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毛主席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混战,国家确实积弱不已,并不具备独自搞航空事业的实力。所以何长工又一马当先,亲自带着代表团多次奔赴莫斯科,与苏联政治、科技等各方面人士进行会谈,以寻求苏联支持。

当时,苏方对于中国要开展航空工业,不仅反对,更多的是不敢相信。

“你们连飞机轮胎都不能造,真的是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怎么敢谈航空工业?”

何长工丝毫没有退缩,他坚持不放弃,而是交替地使用英语、法语、俄语与苏方人员进行谈判和沟通。

对方发现他外语十分流利,不禁好奇地问出一个题外话:“你精通这么多门外语,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

何长工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是游击大学毕业的,是战争大学毕业的,也是毛泽东战略大学毕业的。”

“我整整学了22年,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湖南伢子,变成一个能与诸位在此对话的中国代表。中国比我厉害的人才多得是,只要给他们机会,什么飞机大炮,他们造不出来?”

在场的苏联官员和科技专家,瞬间被何长工这番慷慨激昂的话折服和感动。后来经过十八天艰苦谈判,中苏也终于敲定援助计划,中国航空工业从此得以起步。

不仅如此,何长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跨界,他人如其名,一直保持那股革命干劲,斗志昂扬地进入到一个个陌生领域,为新中国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毛主席最信任的革命伙伴,长征时期跟随张国焘南下,他的结局如何

何长工塑像

他真的在用大半辈子的生命和精力,践行了他当初迷途知返之后,与毛主席做下的承诺:为中国人民做一辈子长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而能改,并且将自己的使命牢记于心,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之。这也足以让何长工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值得我们后辈敬佩和铭记。

参考文献:

《何长工回忆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