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军往事4】扔颗石子建营盘

 锦溪苑 2023-03-02 发布于山西


扔颗石子建营盘

——从军往事四——

韩富长

       新兵连的生活结束后,我们村一块出来的六个人,全被分到了机枪一连。

       连队就在脑包山下。一面向阳的山坡上,十几个地窝棚子一溜排开,就是营房。老兵介绍,营房建造工序很简单:在山坡挖个足够大的长方形坑,四周白灰抹平,再用棍棒柴草泥巴封顶,一个班的住处就成型了。门和窗户也是挖出来的。窗户紧贴地面,多是钉的塑料布,偶有玻璃奢侈一下,也是有点情趣的老兵自掏腰包,打从集宁市里买回。好在窗户仅有尺半见方,满打满算也花不了几个钱。至于门嘛,充其量只能算是地窝边上开了一个洞,想要出去,还得拾阶而上,撩开厚重的草帘,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豁然开朗,什么叫天高地阔!

       谈到部队营地的选址,有这样一种说法:某天,一个大首长视察脑包山周边的地形后,领着一帮下属,确定连级以上单位的驻地。只见首长双手叉腰,站上一处高地,环视眼前地形地貌,略一思索,拣起一块石子,用力向中意之处投去。石子落处,即是师部团部营部抑或某某连队驻扎的地方。

       甭管这种说法可信度有多高,但我不得不从心底赞叹地窝子营房的绝妙!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不必说,在大敌当前,“钉钉子、把口子,把阵地变成肉磨子”口号喊得山响的形势下,速成就是硬道理!况且地窝子营房向阳背风,冬暖夏凉,还能抗震。后来唐山发生地震,部队天天喊着防震。我就想,要是不搬进用夹气砖盖的新营房,还在地窝子住,谁还会把地震这劳什子当成一回事呀!

       后来,随着战备形势的变化,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部队营房陆续进行了三次升级改造。地窝子算是第一代,开山取石,圈成石头窑洞是第二代。第三代,就是用夹气砖盖起来的平房了。尽管更新换代后的营房有千般好处,万种优点,但十五年军旅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仍是挖坑而建的地窝子。那里,有我刚刚踏入军营时充满希望的憧憬,有同睡一炕战友们相互帮助的甜蜜回忆。我的军旅生活从这里起程,开始了十五年的值得永远怀念的不平凡的岁月……。

兵戎之歌

刘庆庆

风雪里的漫漫边防线

缠绕着闪亮的枪尖

星光下的堆堆篝火

把男儿的激情点燃

闻声军号睁开双眼

枕着厮杀悄然入眠

脚踏带刺的荆棘

穿越了无数的艰险

眼前是呼啸的冰寒

身后是袅袅的炊烟

半是汗半是血

不知是苦还是甜

始于战歌奏起的一天

终于锦溪落花的一年

我们站起来是铁壁

我们倒下了还是那座山

癸卯春于锦溪苑

作者简介

韩富长    中共党员,锦溪社友。上过学,务过农,当过兵。转业后,在城区区委多个部门爬格子,码文字。闲时喜欢写点小诗或者豆腐块文章,也曾偶被《战友报》、《太行日报》、《吐月》、《凤台文学》等报刊杂志刊用。后从城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任上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