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味中药(132)丨鸭跖草

 松柏林光139 2023-03-0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鸭跖草

药材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药材别名】碧竹子、翠蝴蝶、竹叶草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感冒、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也需慎服,会增加子宫的收缩,有可能会导致流产。

    需要注意的是,鸭跖草的种类也有很多种,其中紫花鸭跖草具有毒性不可以食用。

【临床配伍】

    1.用于热病。本品功能清热泻火,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均可应用,可配金银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芦根等,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2.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治咽喉肿痛,配大叶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疮疡肿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常以半边莲等配伍,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用于水肿,热淋。本品能清热利尿、治水肿有热兼表证者,可与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同用。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有纵棱,节稍膨大。切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气微,味淡。

图片

【古籍记载】

    《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药膳食疗】

薄荷鸭跖草汤

    薄荷10g、鲜鸭跖草30~60g、芦根50g。加水煎汤服。

鸭跖车前蜜汁

    鲜鸭跖草、车前草各100g。捣烂,绞取汁液,加蜂蜜调服。

鸭跖薄荷汁

    鸭跖草120g、鲜薄荷60g。捣烂,绞取汁液,每次服1杯。亦可用凉开水适量兑匀,频频含咽。

泡水

    把花朵所在的鸭跖草末端轻轻掐下,与荷叶、桑叶、枇杷叶、少许桂花、新鲜茶叶一起煮水喝,消脂消水肿还是不错。

【竹节菜】

    和鸭跖草相似,同属鸭跖草科,但有三片大小差不多的蓝色花瓣。鸭跖草只有亮片亮蓝色花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