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03-02 | 阅:  转:  |  分享 
  
九年级中考化学学科模拟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i28 S32 C135.5 Ca 40
Fe 56 Ag 108 Ba 137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1.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治炼 B.冰雪融化
C.陶瓷烧制 D.面包发霉2.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科技冬奥”,使用多种“黑科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立方
”巧变“冰立方”: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使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有效减缓
温室效应C.“飞扬”火炬:火炬将使用氢气做燃料,氢气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D.天然“冰壶”:制作冰壶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
、长石等矿物组成,花岗岩属于纯净物3.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相关解释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和氢氧化
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他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B.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0.9克氯化钠和100克水C.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D.口罩中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CH2CHCH3)n】超细纤维制成,属于有机高分
子材料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
把滴管伸入试管内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对漏斗中的液体进行搅拌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D.测定溶液的
pH时,将试纸先润湿再放入待测液中5.我国空间站己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为空间站提供所需电力的是硅太阳能电池帆板,太阳能电池帆板的
材料最主要的是晶体硅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
的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值为8C.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一个硅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8
.09g (第5题图)6.食盐(NaCl)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餐桌饮食:氯化钠常
用于调味、腌渍食品,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B.海水晒盐:采用盐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C.粗盐提纯:可用溶解、过滤、蒸
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D.配制溶液:氯化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于急救病人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D.
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8.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
烧B.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
物质的微观粒子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一定是单质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D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10.向100g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BaC1
2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
实质上是和结合生成BaSO4沉淀过程B.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C.向B点的溶液中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
色沉淀,则表明加入氯化钡溶液已过量D.通过计算,可得A点时对应X的数值为208 (第10题图)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
选错的得0分)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x的数值为4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512.取某单一化合物
X的水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溶液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对X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为无色溶液 B.该溶液为氯化钡溶液C.该溶液中阳离子可能为Ca2+ D.该化合物的
阴离子是OH-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Zn(N
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一定为无色 B.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C.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D.滤渣中一定含有
Ag15.向盛有6.2g的MgO和MgCO3的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4g不饱和溶
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CO2的质量为2.2g B.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5g D.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2g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
题,共60分)16.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从碳酸钠、甲烷、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铁、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
写在下列横线上。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 ②造成酸雨的气体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 。 ④一种难溶性的碱
。⑤海水制碱中的“碱”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一起向未来”作为本届冬奥会主题口号,表达了对人类美好明天的憧
憬。试回答:①本届奥运会自申办以来就处处践行着“绿色”—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实现
了场馆热能再利用:交通服务用车最大限度使用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气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优点是 。②国家速滑馆又
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是由3360块玻璃共同拼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Na2SiO3。Na2
SiO3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Na2SiO3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元素名称):Na2SiO3中硅元素化合
价为 。1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日益强大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的道理。(1)北京2022冬
奥会筹办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也从3.2亿千米之外的火星上送上了冬奥礼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与祝融号
火星车一起的同框合影。①“天问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玻璃钢属于 材料。(填“复合”、“有机合成”、“金属”、“
无机非金属”之一)。②探测器的表面都喷有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探测器表面的金属生锈,其防锈原理为隔绝 或 。③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
和电脑芯片中,硅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人们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制得高纯硅。其制取原理: ,该反应类型为 反应(填“
分解”、“化合”、“置换”或“复分解”),在该反应中碳充当了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④在探测器的控制系统中也使用了导电性优
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方法一:火法炼铜:方法二:湿法炼铜: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 (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碱生产过程中
涉及到Na2CO3、NaCl和NaHCO3等物质,其中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20℃时,Na2CO3的溶解度 (选填
“大于”、 “等于”、“小于”)NaCl的溶解度。②己知30℃时,Na2CO3固体的溶解度是40g,此时将35gNa2CO3固体加
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③将40℃时,将等质量的Na2CO3饱和
溶液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此时,Na2CO3的溶液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Na
HCO3的溶液质量。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
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制取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
氢钠溶液吸收)①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②按要求组装完仪器后,需要先进行的操作是 。③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⑤在
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CaCl2,可能有HCl(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为验证是否含有HCl,可在剩余溶
液的样品中直接加入药品 进行实验(填序号)。 A.铁粉 B.AgNO3溶液 C.酚酞试液(2
)欲用足量的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测定某6g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
:CO和CO2混合气体→B1→A→C→B2(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①在实验过程中,B1的作用是 ,C装置出现的现
象是 。②若充分反应后,B2装置质量增加了4.4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在该实验中,若不连装置B1,
则所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不影响”之一)。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存在不足,写出具体
改进措施 .19.请回答下列问题。(一)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
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1)某同学选择①和③进行实验,却未观察到有明显现象,该同学向①溶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试
液,然后逐滴滴入③溶液,该同学通过 (填现象)判断出两者发生了反应。(2)选择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
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二)实验推理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SO
4、Na2CO3、CuO、(NH4)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能发生的
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3)气体B的化学式为 ,该气体具有 气味。(4)白色沉淀
F的化学式 。(5)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6)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7)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
的物质是 ,理由是 。20.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秉持着“绿色冬奥”的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
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科技助推的措施,真正让“绿色”成为这场冬奥会的鲜明底色。(1)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
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量增加,以下建议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填序号)。A.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新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C.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滥伐(2)为减缓温室效应,有科学家猜想将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但也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3)使用膜分离法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气体,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
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写一条即可)。②当加
入稀盐酸20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③列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
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B ) A.钢铁治炼 B.冰雪融化 C.陶瓷烧制 D.面包发霉2.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
“科技冬奥”,使用多种“黑科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水立方”巧变“冰立方”: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种类没有
发生变化B.“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使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C.“飞扬”火炬:火炬将使用氢气做燃料,氢气
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D.天然“冰壶”:制作冰壶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花岗岩属于纯净物3.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相关解释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D )A.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他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B.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0.9克氯化钠和100克水C.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口罩中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CH2CHCH3)n】超细纤维制成,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对漏
斗中的液体进行搅拌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D.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先润湿再放入待测液中5.我国空间站
己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为空间站提供所需电力的是硅太阳能电池帆板,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最主要的是晶体硅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B.原子结构
示意图中X的值为8C.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一个硅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8.09g (第5题图)6.食盐(NaCl)是我
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餐桌饮食:氯化钠常用于调味、腌渍食品,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B.海
水晒盐:采用盐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C.粗盐提纯: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D.配制溶液:
氯化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B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于急救病人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
剂8.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B.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
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
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D.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
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10.向100g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BaC12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
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上是和结合生成BaSO4沉淀过程
B.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C.向B点的溶液中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表明加入氯化钡溶液已过量D
.通过计算,可得A点时对应X的数值为208 (第10题图)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
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A.图中x的数值为4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
.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512.取某单一化合物X的水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向
其中加入酚酞试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溶液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对X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该溶液一定为无
色溶液 B.该溶液为氯化钡溶液C.该溶液中阳离子可能为Ca2+ D.该化合物的阴离子是OH-13.除去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D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a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CD )A.滤液一定为无
色 B.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C.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15.向盛
有6.2g的MgO和MgCO3的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4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BD )A.生成的CO2的质量为2.2g B.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C.所得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5g D.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4.2g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
分)16.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从碳酸钠、甲烷、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铁、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
线上。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CaO。 ②造成酸雨的气体 SO2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④一种
难溶性的碱 Fe(OH)3 。⑤海水制碱中的“碱” Na2CO3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一起向未来”作为本
届冬奥会主题口号,表达了对人类美好明天的憧憬。试回答:①本届奥运会自申办以来就处处践行着“绿色”—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全部使
用清洁能源供电: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实现了场馆热能再利用:交通服务用车最大限度使用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H2O ;氢气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优点是 燃烧无污染,绿色环保。②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
“冰丝带”是由3360块玻璃共同拼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Na2SiO3。Na2SiO3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24(填最
简整数比):Na2SiO3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Si(填元素名称):Na2SiO3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4。17.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日益强大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的道理。(1)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
也从3.2亿千米之外的火星上送上了冬奥礼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搭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与祝融号火星车一起的同框合影。①“天问
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玻璃钢属于 合成材料。(填“复合”、“有机合成”、“金属”、“无机非金属”之一)。②探测
器的表面都喷有一层油漆,目的是为防止探测器表面的金属生锈,其防锈原理为隔绝 氧气或 水。③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脑芯片中,硅是不
可缺少的材料。人们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制得高纯硅。其制取原理: SiO2+2C+2CO↑,该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
应(填“分解”、“化合”、“置换”或“复分解”),在该反应中碳充当了 还原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④在探测器的控制系统中也
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方法一:火法炼铜:方法二:湿法炼铜: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 二(填“一”或“二
”)更好,原因是 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比较环保。。(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
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到Na2CO3、NaCl和NaHCO3等物质,其中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
列问题:①20℃时,Na2CO3的溶解度 小于(选填“大于”、 “等于”、“小于”)NaCl的溶解度。②己知30℃时,Na2CO3
固体的溶解度是40g,此时将35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此时所得溶
液的质量是 70g。③将40℃时,将等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此时,Na2CO3的溶液
质量 小于(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NaHCO3的溶液质量。18.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
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
取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制取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①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
接顺序为 DEAF(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②按要求组装完仪器后,需要先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a(OH)2+CO2=CaCO3↓+H2O。④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瓶口,若木条火焰 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⑤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CaCl2,可能有HCl(其他杂质不
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为验证是否含有HCl,可在剩余溶液的样品中直接加入药品 A进行实验(填序号)。 A.铁粉
B.AgNO3溶液 C.酚酞试液(2)欲用足量的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测定某6g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
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CO和CO2混合气体→B1→A→C→B2(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
全进行)。①在实验过程中,B1的作用是 除去混有CO2的气体,C装置出现的现象是 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②若充分反应后,B2装置质
量增加了4.4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在该实验中,若不连装置B1,则所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88.9%(填“偏大”、“偏小”、“不影响”之一)。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存在不足,写出具体改进措施 装置末端增加一
个尾气处理装置.19.请回答下列问题。(一)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1)某同学选择①和③进行实验,却未观察到有明显现象,该同学向①溶液中加入了无色酚
酞试液,然后逐滴滴入③溶液,该同学通过 溶液逐渐由红色变成无色(填现象)判断出两者发生了反应。(2)选择 ①②(填序号)两种物质进
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二)实验推
理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uO、(NH4)2SO4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
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3)气体B的化学式为 NH3 ,该气体具有 刺激性气味。(4)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 BaSO4 。(5
)滤液E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 Na+,H+ (填离子符号)。(6)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7)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碳酸钠,理由是 因为滤液C加入稀硝酸后没有气体产生。20.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秉持着“绿色冬奥”的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科技助推的措施,真正让“绿色”成为这场冬奥会的鲜明底色。(1)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量增加,以下建议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AC(填序号)。A.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C.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滥伐(2)为减缓温室效应,有科学家猜想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但也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使用膜分离法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气体,该过程发生的是 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有大量气泡产生(写一条即可)。②当加入稀盐酸20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CaCl2、HCl。③列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200g1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8867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