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当“贰臣”的痛苦,尽在晚年这件行书中;文征明儿子不服,被狠狠打脸!

 墨品书法网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书法的各大书体,除了汪洋恣肆的狂草,一般都不会给人很强烈的直观冲击力,所以一些不懂书法的人,或者是功力不够的人,看了往往就会感慨,这字似乎也不过如此,甚至挺丑。

这种不显山不水的代表,莫过于宗师赵孟頫。董其昌和文征明的儿子都曾“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点看不上他,后来被狠狠打脸。

董其昌说自己“十八岁便目无赵吴兴”,结果晚年才“始知吴兴书法之妙”,只能感慨为时已晚。

文征明的儿子文彭面对赵孟頫的这件行书《昼锦堂记》,也曾大言不惭,说赵孟頫能写我也能写,于是便仿照这件作品又写了一件《昼锦堂记》,结果一看,才知功力相差甚远,自愧不如。

文彭在父亲文征明的亲自指导下,也算是明代拍得上号的书法大家;遇到赵孟頫,算是踢到了铁板,尤其是赵孟頫的这件《昼锦堂记》,可是他晚年炉火纯青的作。

赵孟頫的书法博取前代书法精华,融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秀逸圆融的书风,但因为过于精熟,常常被人说俗。他的作品看起来柔弱无骨,实则骨力内含,外柔内刚有千钧之力。

赵孟頫因为当了元朝的“贰臣”,其个人的书法水平,也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评价。其实面对强大的现实压力,他也无奈且痛苦。

委身元朝三十余年,直到延祐六年(1319年)夫人管道升病发,六十五岁的赵孟頫才终于有机会致仕还乡,完成了“半退休”。这件《昼锦堂记》就是他晚年罢官两年后,在六十七岁时写下的作品。

《昼锦堂记》是北宋文学泰斗欧阳修所作的名篇,借描绘昼锦堂,旨在劝诫文人当以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耀后世而垂无穷”为志向。

《昼锦堂记》就是赵孟頫个人意志的寄托,想要功施社稷”也是他出仕元朝的重要原因。他背负了三十年的“贰臣”的痛苦和委屈,尽在这件行草书中。

这件作品作为赵孟頫的“人书俱老”之作,和重要精神寄托,比他其它的作品更加精熟,也更加圆融雅致。通篇仙气飘飘,不染纤尘。

昼锦堂记能更好地帮我们读懂赵书,也能帮我们更好地读懂赵孟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