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败怀玉山:同在先头部队,为何粟裕突围出来,方志敏被俘就义?

 海曲上人 2023-03-02 发布于山东

粟裕大将

1934年夏,几乎是同一时间,两支“北上抗日先遣队”从被敌军重重围困中的苏区突围而出。

其中,红6军团是从井冈山出发,一路向西北行军,辗转到了湘西;另一支是红7军团,从中央苏区突出重围后,却向西北冲去,敌军一时摸不清这支部队的目的,那个地方正是大海呀,这支规模不大的部队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这两支部队规模确实都不大,虽然都是军团编制。红6军团从井冈山出发时,只有7000多人,而红7军团人数更小,在紧急扩编了2000多名新兵之后,才勉强有6000多人,这其中还包括了非战斗人员2000人!

这两个军团都不能算是红军主力,看看真正的主力军团的阵容:林聂率领的红1军团19880人,彭杨率领的红3军团也有17805人。

比起来,红6和红7军团只能算是偏师,人数连主力军团的一半都不到!

这两支小部队所打的旗号一模一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后来成长为解放军著名将领的粟裕就在红7军团中。红7军团从瑞金出发,转战2800多公里,历经30多次大战,福州、杭州、南京震动,但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最终兵败怀玉山。

当时粟裕担任红7军团参谋长,但军团向西北行军的目的,他并不知情。

那一年夏天,红7军团从福建调回瑞金,中央领导人接见了军团主要将领,参加接见的除了粟裕外,还有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以及政治部主任刘英。在接见中,中央向他们当面分配任务:组织抗日先遣队,向皖南出发,推动抗日运动发展,并限期3-4天完成休整后立即出发,一个半月内赶到皖南,建立新的苏区。

当时粟裕等人很兴奋,连夜准备宣传资料,短短几天就印刷了160多万份,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按照中央指示,红7军团只休整了几天就踏上了征程。

其实当时粟裕并不知道红7军团的真正使命。

寻淮洲

粟裕在红7军团和日子并不愉快,他是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军团长是寻淮洲。寻淮洲曾追随毛泽东参加过秋收起义,军事水平很高,但在红7军团中并无实权,权力都掌握在政委乐少华手中。

红7军团政委原是萧劲光,因抵制李博瞎指挥而被撤职,换上了乐少华。

乐少华并没有军事能力,也不能联系群众,但因为曾在莫斯科留过学,大力支持李博那一套,于是回国不久就被分配到红7军团任政委,大权在握。乐少华“无实际斗争经验,又很蛮横霸道,动辄拍桌子骂娘”,经常瞎指挥,对不服他的指战员无理欺压。

粟裕在见他的第一天就闹得很不愉快。

那天乐少华到红7军团上任,部队召开欢迎大会,请他做报告。粟裕正巧从前线回来,在会场门口遇到军团长寻淮洲,两从寒暄了几句,没想到被乐少华看到了,立即拍桌子大骂,骂得很难听很脏。

当时他肯定不认识粟裕,就算以为是个普通战士吧,但刚来第一天竟对军团长也如此蛮横,显然是要靠骂人立威!

又有一次,粟裕率部在前线打了胜仗,他专门跑回来向军团长和政委请示,要不要继续追击。寻淮洲同意追击,粟裕看乐少华没说话,以为他同意了,转身要走,不想这又得罪了乐少华,又开口骂脏话,粟裕只能停止追击。

后来军委来电责问为何不乘胜追击时,乐少华才不再说话。但从此粟裕就被扣上了“反对政委制度”的大帽子。

乐少华

红7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时,武器装备都很差,全军团6000来人,只有长短枪1200多支,很多战士只能使用长矛,全军团有些轻重机关枪,但数量不多,也有迫击炮,但一共才6门。

更为关键的是,部队的机动性很差。

全军团约有非战斗人员2000多人,刚刚印好的抗日宣传资料就有300多担,再加上辎重以及炊事用具,大家要挑着500多担的物资行军。

机动性差,武器不足,再加上有2000多人的非战斗人员,战斗人员有4000多人,但有2000多是新兵!

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从瑞金出发踏上了新征途。

当时粟裕是军团参谋长,刘英是军团政治部主任,两人都没能进入军团的最高层——军事委员会。

1'>军事委员会只有三个人: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还有一个是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其中寻淮洲并无实权,整个红7军团的大权都掌握在乐少华和曾洪易之手,他们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是王明和李博的忠实信徒。

红7军团是从瑞金出发离开中央苏区的,瑞金本来离福建就很近,红7军团就从瑞金向东,从此进入福建省境,进入白区,1937年的8月1日,红7军团攻陷古田。

古田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人率红4军召开“古田会议”的地方,就是在这一天,红7军团召开庆祝“八一南昌起义”大会,正式对外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但对内仍称红7军团。

古田离福州不远,只有不到100公里,现在开车不到2小时就能到达。古田县城失陷让敌军大惊失色,“五虎上将”之一的蒋鼎文立即飞往福州督战。

不过,接下来对福州的攻打却以失败告终:当时张7军团对福州城的防御信息几乎一无所知,只是战斗热情高涨,因为所说城内有地下党会组织响应,结果打了一昼夜,也没见半个人来响应。敌我实力悬殊,部队只好撤退,转往闽东。

福州之战的不利影响很大,之前敌人摸不清这个“抗日先遣队”的底牌,结果一打福州就暴露了,只是一支人数很少的牵制力量,从此以后,红7军团开始逐渐陷入敌军的疯狂清剿和围追堵截中。

红7军团和几大苏区位置示意图

敌情越来越严重,而红7军团几个主要领导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政委乐少华一味听信李博等人的,而且行事更加粗暴和肆无忌惮,对军团长寻淮洲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整个军团的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而中央派驻红7军团的代表曾洪易更是个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人,遇到和敌机袭击就“吓得脸色发表,嘴唇颤抖”,要求到大苏区去,并擅自发电报要闽浙赣军区派部队来接,这一无理要求被寻淮洲驳斥以及被中央批评后,从此更加消极,竟然要求离开部队。

当红7军团到达闽北时,已经离开瑞金两个月了,按原来的计划,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到达皖南才对。但这个时候,李博等人又来了一道新的指令:

就地建立新苏区,对敌人后方进行破坏,以减轻敌军对赣东北的红10军的压力。

至于原来到皖南开辟苏区的原计划,电报只字没提。

9月9日,红7军团从闽北地区北上浙西,进入浙江省境。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敌军统治异常严酷,保安和力量很强,保甲制度执行得也最彻底,这一切都不利于红7军团的行动。但红7军团却并不能发挥以往神出鬼没的快速机动作战风格,因为李博等人要求他们“不须以急行军增加病员与疲劳,每日行二三十里”,于是,部队日益陷入敌军的重重围困中。

9月30日,红7军团到达婺源县北,这里离最初计划的目的地皖南已经不远,这时粟裕他们才知道,皖南的起义早已失败,参与起义的干部群众已经分散隐蔽起来,这样,到10月底的时候,红7军团到达了著名的闽浙赣苏区。

闽浙赣苏区的领导人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

啊!我虽然不能实际的为中国奋斗,为中国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于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作者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就是闽浙赣苏区的领导人,担任省苏维埃主席。

红7军团到达闽浙赣苏区的时候,方志敏异常兴奋,亲自迎接。

红7军团和闽浙赣苏区部队本来就有着血浓于水的特殊关系,1933年1月,闽浙赣苏区的红10军(老10军)调到中央苏区,成为红7军团的主干力量。

11月4日,根据中央命令,红7军团和闽浙赣军区第10军(新10军)合并,成立新的红10军团:原红7军团改编为第19师,闽浙赣军区的红10军改编为第20师,新升级的地方部队改编为第21师。

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刘英任政治部主任,原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则被任命为第19师师长(这等于是对寻淮洲降职使用)。

同时,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原红7军团中央派驻代表曾红易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粟裕被任命为军区参谋长。

这时全国革命局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项英作为中央军区司令员领导中央苏区的斗争,中央电令,红10军团和闽浙赣军区受中央军区指挥。

到这个时候粟裕才明白,当初让红7军团向西北行军、进军皖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作为偏师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掩护中央红军长征!

粟裕晚年

红10军团成立后,部队进行如下分工:19师(即原来的红7军团)出动到苏区以外,实行外线作战,发展新苏区;20师和21师(即原来闽浙赣的当地部队)进行内线作战,巩固原有苏区。

说下寻淮洲,他本来就是军事内行,之前在红7军团因为有乐少华和曾洪易等人的掣肘,无法发挥,现在虽然被降职使用,担任红19师师长率部出击,但这样一来没有了乐、曾等人的牵制,反而部队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积极性都上升了,接连打出一波高潮。

就在这个时候,红10军团的上级单位中央军区却发来一电,要求红20和21师也打到外线,和寻淮洲的红19师汇合,与敌进行阵地战,开创浙皖赣边新苏区。

这时的局势是这样的:中央红军主力已经长征西去,无暇顾及红10军团,而指挥红10军团的是中央军区,中央军区司令员是项英。项英本身的军事经验非常有限,因此中央在长征之前,专门把在江西搞了多年的有军事经验的陈毅留下来帮助他,但不知道为什么,不懂军事的项英当上了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却在中央军区没有职位。

中央红军一走,陈毅就告诉项英,不能再打阵地战(正规战)了,敌强我弱,必须改打游击战,项英的头脑还转不过弯来。给红10军团下达新指令、开辟浙皖赣边苏区,这说明项英当时还没有接受游击战的意识。

这也是一份把红10军团送上绝路的指令。

同一份电文中,中央苏区指示统一指挥红10军团,成立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军团行动;同时,调动了粟裕和刘英的职务,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原任军区参谋长),刘英担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原任19师政治部主任)。

陈毅和毛泽东

转入外线作战之后,红10军团第一战就是谭家桥之战,这一战不仅战斗目的没有达成,最重要的是军事主心骨寻淮洲也中弹牺牲,军团损失极大,局面更加困难。

战前两军对垒,兵力其实差不多,敌军是中央军嫡系3个团,红10军团是3个师,敌军装备好,我军占地利。

红10军团初战很顺利,突袭敌军补充第1旅,前卫第2团团长被打伤,在红军猛冲之下,一度陷入极大的混乱。

但这时红10军团犯了一个大错误,把部队主力布置到了乌泥关以南,那里悬崖绝壁,没有发展纵深,兵力无从施展。敌军看出了红军的失误,加强向战斗力较弱的红20和红21师冲击,而战斗力较强的红19师(即寻淮洲师)因距离远无法应及时增援。

结果,红20、21师的阵地被敌军冲垮,连接着乌泥关的制高点也被敌军拿下,就在寻淮洲亲自带领部队发动猛烈反击、重夺制高点时,他却身受重伤,不久牺牲。

寻淮洲,这个21岁就当上军团长的湖南人,死时年仅22岁。战士们不忍丢弃他的遗体,抬着走出了很远很远。

寻淮洲之死对红10军打击非常大,至此,红军败局已定,不得不撤出战斗。在撤军过程中,乐少华和刘英也先后负伤,幸亏敌军此时也是强弩之末,没有进行追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战之后,红10军团就陷入优势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我方只有3个师(师的规模只相当于敌军的团),而敌军用来直接追击我军的一线兵力就有20个团!而且,敌军武器装备先进,我军是外线作战,没有根据地的依托,无法安置伤员,处处被动。

当时军团领导还没有转入游击战的意识,决定在黄山附近全军南下,回到闽浙赣老苏区去,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回家的路上已经布满了一重又一重的敌人。

怀玉山

1935年1月中旬,浙赣交界的山林中朔风怒号,一支只有800多人的队伍在深山老林中逶迤前行。

这支队伍破衣烂衫,缺衣少食,大家都在默默地走着,尽可能回忆速度跟上队伍。

这就是红10军团的先头部队,方志敏、乐少华、刘英以及粟裕都在这支小小的部队里面。经过艰苦的转战,他们终于接近了自己曾经的家园——闽浙赣苏区。

鉴于非常严重的敌情,军团的领导们商定,方志敏、乐少华和粟裕率领先头部队前行,刘畴西率军团主力跟上,必须尽快突破敌军的封锁线,当晚必须全部进入闽浙赣苏区境内,不能有稍许的迟疑,否则就可能被包了饺子。

下午6点,部队整装待发,这时军团长刘畴西派人送来通知,说部队太疲劳,不能夜间行军,休息一晚再走。

粟裕急了,敌人的刺刀都到后背来了,还说什么疲劳不疲劳!他对方志敏说:“情况这样紧,决不能迟延了,今天晚上必须 一律通过敌封锁线。

方志敏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他对粟裕说,你率部先走,我等刘畴西的主力部队。

两人都没有想到,一别竟是永诀,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从此阴阳两隔。

方志敏烈士

粟裕这支小小的部队行军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在通过敌军封锁线时,从山上碉堡里喷射出密集的子弹,粟裕没有惊慌,他判断敌人不可能知道红军的底细,又是夜间,他们绝对不敢走出堡垒。于是镇定地派出两个班进行佯攻,其余人马快步通过了封锁线,安全回到了闽浙赣苏区。

粟裕等人脱险之后,一面同省委和省军区联系,一面等待方志敏和刘畴西等人,结果大半夜过去,天都快亮了,也没有等到主力。

第二天,没有来。

第三天、第四五,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主力部队的影子。

粟裕心想不好,派大批便衣去联络,也没有任何消息。

一个星期之后,省委的人告诉他们,从敌人的无线通讯中听到两个消息,第一是说清剿活动已经完成,可以撤军;第二是说方志敏和刘畴西等人还在山上,不准撤军,必须严加搜查。

不久之后,噩耗传来,就在粟裕有有惊无险地闯出敌军包围圈的时候,因为刘畴西坚持晚上不行军,导致退路被敌军截断,经过激战,红10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方志敏和刘畴西被搜山的敌人俘虏。

在方志敏和刘畴西的最后一刻,围在他们身边的还有80多名红军战士,大家劝他们化装逃出去,但方志敏不肯,他不愿意离开他的战士们。天亮的时候,敌军围了上来,方志敏和刘畴西在怀玉山被俘。

1936年8月6日清晨,方志敏在南昌城外从容就义,在被关押的大半年中,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字,其中就有《可爱的中国》。在狱中,这位年仅36岁的革命家在牢房的墙壁上写下了自己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敌人只能吹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同一天,红10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也被枪杀于南昌百花洲,他比方志敏大两岁,时年38岁。他毕业于著名的黄埔一期,和徐向前、陈赓和周士第是同期师兄弟。他和方志敏关系很深,在方志敏的遗作《可爱的中国》中,“畴”就是指刘畴西。

怀玉山“可爱的中国”

红10军团全军覆没,方志敏、刘畴西被俘牺牲,这是相当遗憾的事情。

最后,再交待下红7军团与红10军团其他领导人的最终结局。

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就是粟裕,他幸运地通过了敌军封锁线,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粟裕后来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红军游击战,在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之后,他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1师师长,解放战争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和华野副司令员,是淮海战役最重要的指挥员之一,曾代理过华野司令员和政委。

粟裕在新中国担任过总参谋长长,在1955年的授衔中,被授予大将军衔,名列十位大将第一名!

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也活了下来,他和粟裕一样,坚持红军游击战争,还在后来和粟裕有过交集。担任过浙江省委书记、七大代表、闽浙赣三省特派员等职,1942年5月17日,因叛徒出卖,刘英被枪杀于浙江永康,年仅39岁。

红7军团和红10军团政委乐少华,也和粟裕、刘英逃出敌军封锁线,担任红军挺进师政委(师长粟裕)。后来乐少华因伤重离开军队,回家休养,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会师后,他辗转找到当时中央所在地保安,重新和组织接上了头,1952年逝世于沈阳。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连襟就是著名的革命家邓小平。

还有一个人需要提一下,他就是当初中央派到红7军团的随军代表、后来闽浙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曾洪易,在军中粟裕就发现他的畏敌和动摇性,果然,这个家伙后来背叛革命,新中国成立后被逮捕,判处死刑,不过,就在准备行刑之前,他就因患肺结核病死狱中,时年47岁。

回头看看老一辈的艰辛岁月,不禁唏嘘,危难时刻,有人杀身成仁,有人坚守初心,也有人中途变节,令人感慨!

最后说一句,有人说粟裕能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中逃脱,是运气,我觉得不能这样说,这不是运气,是粟裕基于一个军事家的敏感性做出的抉择,这不是偶然的,不然,为什么他是战神而不是别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