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渗透率刚到5%

 Alifox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近期,有个传统领域再次被市场热议,留言区也有不少兄弟姐妹们在关心,就是重卡行业。
这算是比较细分的赛道,但越是细分,反而能讲得更深入,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重卡行业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首先,简单回顾下重卡行业的历史周期。
纵观2006-2022年间的重卡销量波动情况,可以很清晰地将其划分为五个周期。
第一轮周期是2006年到2009年,这轮周期的启动因素主要是2007年7月禁售国二柴油车,为了节约成本,大家纷纷提前购买了国二车型,当然也就部分透支了2008年和2009年的更新需求。
第二轮周期是2009年到2013年,这轮周期的启动主要由于2008年“四万亿”刺激落地,基建投资热情一下子高涨,带来工程车辆销量快速提升,而2010年重卡销量大涨也透支了未来几年的需求。
第三轮周期是2013年到2016年,这轮销量回暖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10年那波透支需求出清,二是2015年初开始禁售国三柴油车,导致销量明显回暖。
第四轮周期是2016年到2020年,这轮带动则是禁售国四柴油车,叠加经济快速发展,重卡销量中来带到了110-120万辆左右。
第五轮周期就是2020年至今,2021年7月开始禁售国五柴油车,将重卡销量再推上新高峰,随之也带来了销量提前透支的周期向下,叠加2022年疫情防控和地产投资放缓,去年整个重卡销量明显下滑。
不难发现,重卡周期波动无非就两个因素,排放政策或基建投资,那么搞清楚影响节奏,就能基本了解重卡销量的中短期走势情况。
在排放政策方面,刚才提到,第四轮周期将重卡年均销量抬升到110-120万辆之间。就以115万辆为中枢值,2020年总销量是160万辆,2021年是140万辆,两年相加为300万辆,比中枢值高出70万辆左右。
2022年市场预计销量大概是65-70万辆左右,那就比中枢值要低50万辆,即透支需求还剩70-50=20万辆,也就是说,到2023年,这轮周期透支就能被基本出清,这是很重要的判断。
在基建投资方面,其实去年开始国家就非常重视基建拉动,无论是地方政策债券发行,还是各地政府稳地产政策加码(之前文章已经多次提及到),都表明了工程基建是在慢慢向好的。
此外还有疫情影响,之前最严重时卡车货运司机岗位很缺人,货运审查制度也非常严格,抑制了公路货运量。随着疫情管控放开,货运需求在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因此从中短期角度来看,重卡行业都有触底反弹的迹象,这也是市场近期热议的重要原因。
其次,重卡行业本身正在发生着一些积极变化。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重卡市场并不难研究,原因是龙头企业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在多年前就已超过80%,并且仍在进一步提高。
如果行业就这么一直平淡地发展下去,基本上激不起什么浪花,但近几年有些新的苗头开始慢慢成熟,这些趋势就很可能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趋势一是电动化。随着电池技术与充电配套设施成熟,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其实从去年开始,市政环卫清障、城市配送、港口搬运等商用场景就已经在电动化,而今年补能和换电领域发展更为成熟,中短途重卡就有了电动化的可能性。
趋势二是智能化。商用端其实会比乘用端更容易实现智能驾驶,比如在封闭场景里完全可以用无人驾驶来完成“点到点”的运输,同时自动驾驶还能帮助车队进行降本增效。
以某自动驾驶车型为例,客户在购买时需要一次性投资30万元左右,但每年能节约燃油费和人员薪资分别为3-6万元以及7-10万元,按照中位值12万计算,基本上不到3年就能回本,后面就是持续增效了。
趋势三是专业化。随着中国重卡市场客户结构逐渐向欧美市场方向发展,专业化的车队客户比例将大幅增长,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顺丰和京东等大型自营车队,再比如狮桥和地上铁等车队运营平台。
未来国内重卡可能50%需求都来自于这些专业化的中大型车队,那随之就会带来30-40万元价格带的中高端重卡需求提升。
在这些趋势当中,最具有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肯定就是电动化,无论是从渗透率还是从增速来看,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接下来,就稍微展开聊聊新能源重卡发展。
整体来看,2022年新能源重卡零售销量大概是2.5万辆,这个数字较2021年同比增长140%,渗透率为5%。从结构来看,超过88%都是纯电重卡,燃料电池重卡占10%,剩下不到2%是混动等其他形式重卡。
如果回想到3-4年前,重卡刚刚开始电动化时,很多人还在讨论究竟是纯电更适合还是氢燃料电池更适合,相信通过近几年纯电重卡销量的快速提升,答案已经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纯电重卡补能结构中,去年有六成都是换电模式,充电只占到四成左右,并且换电比例还在持续提升,这给换电市场带来了很大增长空间。
为什么在国内重卡领域里,换电需求会优于充电呢?这个就要提到新能源重卡的行业痛点,即续航里程和载重量的矛盾。
新能源车想要获得更高续航,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必须增加电池包容量和重量,那么对应就会减少货物承载量,这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在欧美地区,更多会选择在载重量方面做出让步,比如特斯拉纯电卡车就使用了大电池包来做到长续航里程,用快充技术来完成补能,但相应地,承载量就会略逊色一些。
在我国区域,传统重卡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跨省运输,运输半径大概在1000-2000公里,这些长途领域新能源重卡就并不占优,对承载量可能会是更高级别的需求。同时,国内重卡对人均效率要求更高,都追求车辆快速周转(多跑一次就多赚一点),自然就没有时间去充电。
于是,现在国内纯电重卡都会配备282度电,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运输半径普遍在200公里左右,用换电形式来完成补能,无非就是多建一些换电站。
当然,如果从很长期维度来看,国内快充技术同样会得到快速发展,到时候快充和换电形式或许会平分秋色。但如果仅往后看3-5年,相信换电依然是更符合国内市场的运营方式,并且目前各地都依然在大力推进换电站的建设和推广。
基于此,做个中长期销量预估:到2025年电动重卡销量能到20万辆左右,渗透率大概是15%,其中换电大概能占到7成,同时应用场景会慢慢从200公里往300-500公里延伸。
最后,就是落实到投资标的,简单罗列下龙头公司。
传统重卡方面,竞争格局已经比较明朗,整车龙头主要是中国重汽和陕汽重卡等,零部件龙头主要是潍柴动力和威孚高科等。
电动重卡方面,竞争格局还不算明确,整车龙头主要有三一集团、徐工重卡、汉马科技等,零部件龙头主要有网联化鸿泉物联、连接器瑞可达、热管理松芝股份、电驱英博尔等。
好了,今天文章就先到这里了。重卡行业周期性比较强,这篇文章给大家梳理了周期背后的关键因素,以及针对行业新趋势做了分享,希望能给兄弟姐妹们带来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