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人的智慧!

 虹72 2023-03-02 发布于黑龙江

在看了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书之后,感受颇深,我给的评论是如果早点读到,可能就会避免一些弯路了。

因为收获颇多,所以干脆把他的人性之书,都拿来看了。这篇文章则是出自《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这套书,相比之下,内容比上一套书更有意思更广泛了。

我整理了15条人性的真相,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你避雷。

1 失意人前,不说得意事

作为一个走过弯路的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在有了不错的业绩后,表现得高兴了些,也仅仅是表现得开心了那么一下下,就被没业绩的同事投来了白眼。

我算不算是冤大头?人有时候是很敏感的,甚至你都察觉不到ta是失落的,这时候你快乐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也是让ta不愉快的。

2 职场上,千万别得罪闲人,因为闲人有的是时间跟你周旋,你更千万别瞧不起职位低的"人物"。

3 在一个团体里,你不是不能发表跟主管相反的意见,只是发表前你先要想想那主管有没有接受指摘的雅量和本钱。

你提出的意见,如果没被采纳,一定要配合领导的做法。甚至要跑在前面,最忌讳的是躲在一边看大伙拼命,还期待着"别人能够在失败中,发现你的意见是对的"。

事实是如果真的失败了,领导第一个痛恨的就是你。因为你不积极行动起来,意味着你想要看领导决策失败的笑话,领导会把责任推在你「扯后腿」上,这就是人性。

4 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无形的情"。

人情债最难还。

对于老好人来说,他们习惯于付出,并且不求回报,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感觉很舒服的清白感。而对于接受的那一方就未必是件好事了,对方很可能因为接纳了太多了的人情而感到压力太大,最后的结果是对方会被迫离开这段关系。

5 愈是强调“我好健康、我好平安喜乐”的人,是个“不健康、不平安喜乐”的人。他要是健康快乐,他何必说呢?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常把「平平安安就是福」和「知足常乐」 挂在嘴边,但实际上ta重视利益远超过这些,这便是人性的两面。

总说知足常乐的人,其实并没有做到知足常乐,就好像一个总说「淡泊名利」的人,如果做到了何必说呢,只能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却不真实。

6 有善行的人,即使是伪善,也比那些只有善心,却没有一点善行的人高明,因为——无论如何,善行是真的。无论如何,他行了善。

看一个人的德行或人品,不是看ta说的话有多漂亮多自信多正义,而是看ta的行为。什么都没做,那就仅仅是华丽的言辞罢了。

7 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八块,再还他五块,你明明还是拿走了三块,他反而会谢你。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了两块,不再还他,他一定会恨你。

类似的事情有,老板要发年终奖,如果告诉员工发多少钱,就必须有信守诺言如数给到。从说出去的那一刻,就变成了老板欠员工得了。

但如果你先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年终奖可能发不了,甚至还要裁员。在员工心神不定,感到失落的时候,老板再发话:亏损我吃下,年终奖照发。

这时候员工便会感激涕零。同样是发年终奖,一样的数额,却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再比如,朋友拖你办一件事,你觉得很容易,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了,那对方就等着你兑现承诺了。毕竟容易的事,对方也会觉得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可如果你先说:这事不那么好办,不一定能成。然后再去做,最后办成了,朋友一定对你万分感谢,甚至觉得欠了你一个人情。

8 维护自己尊严的前提下,一个普通人可以变得“不识好歹”,一个领导者,可以变得“不守承诺"。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发现一件事已经“定案”,再也无法挽回,就不用再多说了。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原生家庭的伤痛,其实成年后的确没有计较的必要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与原生家庭保持物理距离

我们没必要对一个长辈说,ta这辈子做错了什么?或者如果不那样,就会怎样。ta的人生可能已经过半了,期待改变似乎也意义不大了,但这样的说话方式却会伤ta的自尊。

9 托关系就是卖人情、卖面子。面子卖给谁?卖给我最尊重的人,对我最有好处的人,有一天我有求的人。

一个领导不光要做主,也得背过,如果有面子也得有ta来卖。利益交换之后,领导才能往上爬。今天ta得了好处,改天ta再还你一个好处,你也可以继续高升。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资源交换。

10 人性就是这么矛盾——你不能没有他,你又可以没有他。你没有他会活不下,真没了他,你还是活得下去。他不能没有你,他又可以没有你。他没有你会活不下去,真没了你,他还是得活下去。

每个人都希望受重视,所以要维持一个关系,需要让对方知道没ta不行,但如果过了头,也要让对方知道没ta也可以。

例如职场上,需要鼓励员工,让对方觉得ta很重要,这样ta才有责任有担当有干劲。至于相反的,如果一个员工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觉得公司非他不可的时候,也需要调动ta的位子,让Ta知道,能做的人多了去了,并非非他不可。

11 贫而无谄难,富而无骄易

一个贫穷的人主动找富有的人,大家会说他攀龙附凤趋炎附势,这是贫而谄;一个富有的人去和贫穷的人结交,大家会说ta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是富而无骄。

但其实这两个动作是一样的,但却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人生总有起伏,在低谷时,你去接近你的朋友,会让人觉得你是在高攀,会让人瞧不起;可如果有一天你东山再起了,再去接近你曾经的朋友,这时候会让人觉得你是真的没有架子,同样的行为这次却成了美谈。

人性就是这么奇奇怪怪。

12 当你获胜,除了是你最能施展抱负的时候,也是最能化敌为友的时候。人没有永远的敌人,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份胸怀和智慧,在获胜之后先伸出友谊的手。

都挺好》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事给刚毕业的明玉穿小鞋,后来被明玉知道了,可最后明玉升职了,那个同事仍然留在原地,明玉想到了这些事,却以宽大的胸怀原谅了ta。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鸡毛蒜皮之所以不足为虑是因为有胸襟。

13 这世上许多夺人所好的人,都有个心理背景,就是“没有我,焉有你”,“没有我拼命,你哪有今天?”

《史记》里的《伍子胥列传》讲了楚平王的故事。楚平王为他的太子,到泰国去找媳妇,准媳妇找来了,居然没交给太子。

为什么?因为那女孩太漂亮,楚平王自己要了。

据为己有的根源是认为「我比你更配得到」

14 施比受更有福,爱是施的,它绝大部分表现在付出。你会因为付出爱,而愈去爱,却不见得因为「愈得到爱,而愈去爱」

付出才会有爱,不付出就是不爱。父母爱孩子,主要是因为付出了时间精力等,所以父母爱子女,远比子女爱父母来得深。

15 愈无才的人愈会忌才

人性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好为人师”,会教那些不如他的人,但是,当那些人“大了”之后,他又会“容不得人”,而去排斥。既是他造就的,为什么他还要排斥,这不是太矛盾了吗?其实并不矛盾。

如果你是象棋高手,有个条件不错的孩子,常来向你请教,你也就教教他。渐渐地,他愈下愈好,你由随便应付,到最后非但不能让他,而且常输给他。

你会怎么想?

如果境界高,你会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退而让贤,努力帮助这个后起之秀,由他取代你。

如果你心胸狭窄,只怕你明明知道有好的比赛、好的棋谱,也不会告诉他,你开始排斥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