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笔记:高铁车窗外

 df7086 2023-03-03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即便在一片熟悉的区域里,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因为速度的巨大差异而产生到了没怎么去过的外地的感受。这种熟悉的陌生感使人意外,使人着迷。

每小时347公里和每小时304公里,这是去北京和离开北京的往返高铁的速度。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车窗外的世界,便有这样熟悉的陌生感,便都在这样的着迷中不知不觉地将短暂的乘坐时间度过。

广袤的大地上笔直的道路,像是转动的巨大轮辐,连接着村庄、连接着城乡、连接着不再真实的生活。那些急急地奔驰来的大地上的道路,从远远地看见,到转瞬来到眼前,再到倏然远去,紧接着就又有了新的道路在远方浮现。

高铁跨越大地的方式使人怀疑它有翅膀,怀疑它是在贴地飞翔。此时此刻的你,觉着不像是在坐飞机,而是安稳无虞地在这大鸟的翅膀上,与它有着同样的观感。

从河北深重的雾霾里看朦胧的树影和电线杆,在北京完全没有雾霾的蓝天之下看清晰的远山,它们都以一种轻而易举式的跨越姿态瞬间到了眼前、瞬间又去了远方。一时间自己有了上帝视角,检阅着自己的创造,沉浸在对自己的创造的不尽赞叹里。

这个季节里的麦田黄中带绿,在去年的衰败之下生出了隐约的新绿。新绿的势力还非常渺小,却因为颜色的一尘不染而给似乎还是冬天模样的大地增添了令人喜悦的异样。不管怎么样春天都会再来的事实,让人感动,也让人感慨:天地有多大的耐心,让希望再一次如期而至,再一次融化冰冻到以为再不会化解开的心。

面积大小不一的果园奔竞而至,匆匆而去的树冠最上层是棕褐或者暗红的颜色,还有一种果树,树冠上的普遍颜色居然是一种微微的蓝。在速度的涂抹之下,它们成了画到半空中的均匀色泽,比在地面上行走着的狭窄视野里要好看得多。这些浮在半空中的色彩因为春天即将到来而带着鼓胀和湿润的意味,不再像冬天那么干瘪、那么枯寂。好像冬天的时候它们不曾存在,只是在这感受到春天来了的讯息的时候,突然出现。

如果说在普速列车的拥挤中坐上几个小时是一种漫长的煎熬的话,那高铁的时速超过了300公里的时候,大地和村庄真地就有点像一幅使人忘掉还坐着火车的风光画卷。一成不变的生活,换个视角、换个穿过方式,就能有如此惊人的瑰丽。

高铁车窗安装的据说是减速玻璃,另一种说法是玻璃上有减速效果的覆膜,这层覆膜不仅可以让窗外的景象不因为速度而使人眼晕,同时还能让外面的世界微微变色。变得有了一点点虚幻不实,却又并非完全的虚构,而是根据窗外的现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晕染和变形,将生活中的庸常变成了影视甚至诗歌中的浪漫。

除去诗歌和影视,在现实里还能遭遇浪漫,这是令每个凝视着窗外有所感觉的乘客都非常愉悦的事情。我甚至怀疑其中是不是有那种为了这样的愉悦而专门来乘车的人了。

正是寻常难以达到的速度,让风景变成了作品。窗外平庸的景象变得好看了很多,有了艺术性,乘坐高铁临窗而坐具有了观看的意味。

观看到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作品没有主人公,任何看作品的人都可以想象自己就是这幅徐徐展开的作品的唯一主人公。其他的参与者在各个不同观看者的完全不一样的记忆和想象里,即便只是独角戏,大致上也是自足的,没有缺憾,没有不如意,没有现实中的磕磕绊绊和荆棘坎坷乃至灾难频仍……

在高铁车厢里,你不必再做任何努力,只要静静地坐着,不费力气就能享受到这样往往经过千辛万苦之后也未必就能企及的人生化境。这时候你会意识到,旅途竟然成了目的本身;还有什么必要前往那已经定好的目标,那些目标的最终指向和追求,不就是眼前这样有自己参与其间的,艺术与现实融合之后的化境!

当然也有一眼也没有看向窗外的人。一个高声接打电话滔滔不绝的人,被列车员礼貌地要求降低音量。周围没有人看他,也没有人看对他提出劝告的列车员,大家刻意的若无其事里,已经含着对他打扰了大家看向窗外意境的不满。车速很快,时间不多,容不得分神,机会窗口就会过去。

这不,高铁骤然减速,广播声响起,快步走过的列车员一边走一边说着到站了的话,车窗外的世界渐渐回到了原形。基本上两公里一块钱的放映时间,结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