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心情是想出来的

 布鲁斯邓bdtcis 2023-03-03 发布于江苏

我对某些事和景象印象深刻,只要那件事或那个景象激发了我大脑的某个部位,虽然只看了一眼,我也会长时间记得。我记住的事,会不时地因为某种机缘,回想起来。这对我来说,并不是每次都令人愉快。比如,回想起某些恐惧的场景。又比如,回想起某本书上的某个观点,却以为是自己的感悟。

现在,我要承认有些想法是从书上看来的。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其中第二部分,看了三遍)。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被震撼到了。第二次看,再一次被震撼。但也要承认,我这种读书方法,虽然用了心,但要真正起作用,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我不认为现在我已经熟练运用这本书的内容了,我仍然还在领悟和践行中。我想说,这本书对我真的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关于好情绪的理论,而且有实践的办法。对我这种心思重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可如果没有春节假期结束时那一场大病,我也不能真正领悟这本书带来的种种好处。算起来,自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

这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之一,我提炼为:好心情是想出来的。当然,这本书讲的是健康长寿是想出来的。我将之引申为:好心情是想出来的。作者说,健康长寿是想出来的,因为你用利导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你就心情愉快,你心情愉快,心脑血管就健康,于是,你就健康。

对我们来说,健康长寿是最终的结果。我们还在人生的旅途中,至于最终能活多久,现在还是未知。我们都渴望每天过得开心愉快,不要太过疲劳。如果每天都是刑罚般的忍耐,那这一辈子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想,如果每天都过得这么忧愁焦虑,这么艰难,要怎么样才能支撑到七老八十岁呢?那种概率很小。

有这样的心态,当然是我本人的问题了。可是,是我本人的问题,要怎么样去调整呢?那句话说,自助者天助。其实,没有谁能真正帮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帮你自己。你要是自己心力不强,意志力衰退,任谁说什么,都没用。如果有人说,快乐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你多半会嗤之以鼻,嘲笑人家肤浅。因为你意识不到这一句简单的判断句的力量。

近五年来,我逐渐意识到了情绪和个人感官的重要性。我渐渐意识到,驱使我们的是情绪而不是理性。尽管我一直以理性来要求自己,但我常常发现,理性并不能使我快乐,而强烈的感情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这样,在猜测中看了一些书,直到学了《梁宁的产品思维课30讲》,我才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看到这个说法:情绪是驱动人的力量,而理性是将人往回拉的力量。这就完成了从感觉到理论的闭合。

有些学问说,多疑的人容易生病。人需要确定性来安定身心。如果你总觉得身心不安,未来无法掌控,那么你会惶惶不可终日,难以得安闲。自然地,你会思虑过度,身形消瘦,精力不济。我们的教育,也善于将我们塑造成忧思过度的人。读了越多的书,听了越多的道理,想得越多的人,越会有这种不安定感。

因此,我有了这样的判断:我们需要绝对性的口号,要有当机立断的判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排除那些模棱两可、阴阳转化的想法。当你说“不一定”的时候,你就开始疑惑,这会消耗你的精力,让你的信心动摇。只有坚信,才能安心。也就是说,某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有一种绝对化的判断。如果没有绝对化的判断,我们会摇摆不定。比如,我说一万块钱一根的雪茄对我毫无意义,这是绝对化的判断。因为我对雪茄没有兴趣,我不好那个东西,当然我就认为那个东西对我毫无意义。又因为我没有接触过对这种东西狂热的人,不能通过贩卖这种东西来赚钱,所以,说雪茄对我毫无意义,并不为过。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对我们也毫无意义。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呼应,也就是心学所说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一件事要对我们产生影响,必须跟唤醒我们的意识去看。如果你感觉不到鸟儿鸣唱的美,感觉不到花开的艳丽,那么鸟儿的鸣叫和花儿的绽放,对你就是毫无意义。

展厅里的车,你对它中意,你就可能付款买走。对车没有兴趣的人,最大可能不会走到展厅里去。即使走进了展厅,他对车也无感。不管销售经理如何介绍这辆车,你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将这个现象展开来讲,我们想到的大部分事,不都是这样的吗?烦恼和忧愁也都是想出来的。有的人这么想,有的人那样想,千奇百怪。在众多的想法中,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快乐的想法,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起来。

我有一个思想实验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为经济上的困窘而忧愁,又听了网上那些贩卖焦虑的言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有没有人脉资源,是不是这辈子注定要平平庸庸了呢?不一定。如果我们这样想:要是有一千万朝我们砸过来,我们能否接得住?这就回到了那个话题:如果你想要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配得上它。因此,如果你想要有一千万,那就培养起能接得住一千万的那种性格品质和能力。当你有了那样的能力后,赚一千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么一想,不就忽然快乐起来了么?

现在我意识到,一个人如果要自寻烦恼,那么,他可以一整天闷闷不乐。你用任何办法都不能使他开心起来。如果他为一连串的小小胜利而高兴,那他就能每天开开心心,不会忧愁。这些小小的胜利是:完成一项工作,交付结果;做一顿饭;打扫房间;给小孩辅导作业,听她聊今天发生的事,试着理解她的烦恼。

我们不需要高光时刻,不需要非常厉害的成就。一些小小的成就就可以开心。我认为,我们需要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总是想“我们要笑到最后”,恐怕我们会慢慢失去开心快乐的能力。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阈值”被拔高了,很难高兴得起来了。

我个人的体会是,我们要培养在小事上开心的能力。这样其实是在给我们设计奖励机制,让我们更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或许,当我们做到了每次有一个小小的成就,就开心、鼓掌庆祝一下,我们就能真正地做到“活在当下”。

说完这些话,我想到我们自小学起就被培养的隐忍性格:千万不能骄傲自满,一次考试取得了一百分,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值得高兴。这种思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不能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高兴,因为,你一旦高兴,下次很有可能就考不好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我们培养成了闷闷不乐的苦行僧。人生成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苦行。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又怎么可能去陌生的领域开创新的东西呢?又谈何主动试错,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呢?

时不时的小惊喜、经常性的庆祝,是激活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更愿意冒险和开拓的秘诀。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的。我应当吸取这个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篇文章、一首诗,一个小小的创意,都是令我惊喜,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小小成就。我正是通过这些小成就激活我的大脑,走出情绪困境的。真是幸运哦,在慌乱的年月里,不经意间做了正确的事。

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