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贼还是英雄(读史随笔)

 木言禾四毛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看过《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后写的一大堆评论,过去看个热闹就过去了,现在细嚼反而有些模糊,主要是难以改变对其中人物根深蒂固的观念。

关于燕王太子丹,是刺杀泰王的主使。为报其在秦国当人质时候受的委屈,当创造机会偷偷跑回燕国后就想着为自己雪恨报仇。但是随着荆轲的失败,燕太子丹反而加速了燕国的覆灭和自己的死亡。对此,司马光很尖锐的指出燕太子丹是一个“轻虑浅谋”之人,为了自己一时之快,根本不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结果导致燕国灭亡。更进一步指出太子丹的虚伪,说太子丹匍匐跪地为田光扫榻,这根本不是恭敬;说太子丹屡次对田光强调别说出去自己的计划,导致田光自杀明志,这也根本不是讲信誉的体现;而给荆轲的大量花费也不是施恩施惠的表现;至于太子丹最后被逼自杀,这也根本不是勇气;燕太子丹这种谋略不长远,行动不讲道义的做法也就是楚国无谋的白公胜之流的人物。

这与太子丹在史书中以贤明著称的说法完全相悖。回看这段历史,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太子丹“以弱胜强”的谋略确实不算高明,也很难算的上贤明,特别是心中没有“人民”。

关于刺客荆轲,司马光评价其行为是盗贼,认为其不但不顾及自己家族的生死,而且用一把一尺八寸的匕首就想削弱秦国使得燕国强势,这简直是愚不可及。

在我印象中,从魏晋曹植歌颂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再到大唐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都是在歌颂荆轲这样的侠客志士。荆轲到底算英雄,还是盗贼,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正是侠义文化盛行的时代,讲究的就是忠人之事,舍生取义,其实是无可厚非的。放在今天来看,在国家与家族兴亡问题上,能够“捐躯赴国难”,其英雄气慨值得宣扬,但是,其行为过于简单愚蠢。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分析,则没有把人存与国存的关系完全认识清楚,也就觉得死得可惜!还不能称道为重于泰山!

【司马光对荆轲刺泰王评论原文及译文】

 原文: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译文:臣司马光曰: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虑事轻率,谋划浅薄,以致挑起怨恨,加速了灭亡之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中断,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而评论的人有的还把太子丹说成是德才兼备的人,这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政策法规,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如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向他的德行,四邻亲近友善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被撞得粉碎,挨着它的一定被烧得焦头烂额。似此,即便是有强暴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太子丹放弃这条路不走,反而用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排解个人的私愤、炫耀盗贼式的谋略,结果是功名被毁坏、身命遭杀戮,江山社稷化作废墟,这难道不是很令人悲痛的事吗!

跪着前进,伏地而行,并不表示恭敬;言必行,重承诺,并不表示守信义;过度耗费金钱,散发玉器,并不表示施恩惠;自割颈部,自剖肚腹,并不表示勇敢。这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只顾眼前利益不能深谋远虑而行动不合乎礼义,似此不过是楚国的为复仇而丧生的白公胜之流罢了!

荆轲心怀报答太子姬丹豢养的私情,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会受牵连,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这难道不是愚蠢之极吗!所以扬雄对此评论说,要离的死是蜘蛛、蝥虫一类的死,聂政的死是壮士一类的死,荆轲的死是刺客一类的死,这些都不能算作“义”。他又说:“荆轲,按君子的道德观念来看,是类如盗贼之辈了。”此话说得好啊!

【白公胜】(前526-前479年,又一说生于公元前533年) 春秋末期楚国大夫,楚太子建之子,楚平王嫡孙。楚太子建携家出逃至郑国。不久,其父为郑人所杀,又由郑国逃奔到吴国。楚惠王二年(前487年),楚令尹子西召胜回国。封在白地(今河南息县东),号白公。欲伐郑报仇而未能,遂恨楚之君臣,暗中积极争取民众,准备夺权。

479年六月,吴国攻打楚慎邑(今安徽颖上北),白公胜率军在慎邑击败来犯的吴军,缴获大批军械辎重。同年7月,以献战利品为名,带兵入郢,杀楚国大臣子西、子期,劫走楚惠王,史称“白公之乱”,欲立子闾为楚王,子闾不肯接受王位,被杀。随后,楚国大臣公子高(沈诸梁,又称叶公)闻白公胜作乱,率方城外之军前来镇圧。由都城北门而入,率军打败白公胜,白公胜逃到山中,自缢而死。石乞被俘,拒绝告知白公胜尸体所在,被烹死。白公胜弟王孙燕也逃奔至吴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