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璧马老师去了庐山之后…

 灵璧家园 2023-03-03 发布于上海

我对庐山的了解

文/马香俊


   1970年7—8月份,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开展批陈(陈伯达)整风运动,给林彪敲响警钟。自此,我了解到庐山不同寻常的重要性。

   1980年,电影《庐山恋》在灵璧三用礼堂放映,引起了极大地轰动,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影片讲述的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桦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特别是女主人公在男主人公脸上轻轻地一吻,却在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饰演周筠的上影演员张瑜,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明星。《庐山恋》电影的放映,是被禁锢的文学艺术解放的破冰之旅,给予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大地振奋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热情,激励人们为在二十世纪末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后来,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买了一本《古诗一百首》,其中有一些赞美庐山的诗词。如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

  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在经历了三年的新冠疫情之后,许多人想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刚好我看到灵璧开心旅行社有“庐山三日游”,我们立即报名参加了。

   2023年2月19日上午11时,我们一行53人乘坐的旅游大巴车抵达庐山风景区大门口。进入风景区之后,我们分别乘坐两辆景区小公交车上山。我坐在车上,眼睛注视前方,车辆拐弯抹角盘旋而上,峰回路转处处惊险,令人胆颤心惊。导游为了让我们放松一点,便给我们讲了庐山上山的路有多少个弯的故事。原来是毛主席当年用向车窗外丢火柴的方法统计过,一共有396个弯。所以毛主席诗词中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两句诗词体现了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精神,验证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大约50分钟车程,我们到达了山上。放眼望去,俨然是一座小城市,各种中式西式的建筑错落有致,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天南海北的游客拥挤不堪。

   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美庐别墅。庐山的别墅洋洋大观,而“美庐”是其中的姣姣者。它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这幢别墅以及庭院的外形设计和营造,既充分体现了“花园城市”的美丽构想,而其内部布局又能够充分体现家庭温馨气氛的建筑功能。

   “美庐”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1926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上庐山,就住在这里。他们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又因为夫人的名字中有一个“美”字,蒋介石题名为“美庐”。“美庐”曾经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直至1948年,至今还有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的合影“庐山美庐留念”。

   1959年毛泽东主席和夫人江青上庐山,也入住这幢别墅。有人建议把蒋介石的题字去掉,被毛主席阻止。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委员长,久违了!”简短的六个字,既表现出毛主席的幽默和大度,又希望国共两党有第三次真诚合作的机会,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能够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美庐”曾经是一处“禁苑”,被包裹在缥缈的烟云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庐山会议旧址”。这幢建筑设计为“丁”字形,长397米,宽309米,高16、8米,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曾经是国民党的军官训练营。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在“庐山人民剧院”六个大字的上方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一行红色会标,格外引人瞩目。走进剧院前厅,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全身铜像,背景墙上是红底黄字“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中共中央曾经在这里召开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9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展厅内展示着三次庐山会议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突出反映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活动的图文资料。根据史实制作的专题资料片《历史的回眸》在展厅内循环播放。庐山会议旧址,是开展中共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离开庐山会议旧址,步行走了一会儿,又来到了“庐山抗战纪念馆”。这幢建筑也是始建于1935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代表周恩来、秦帮宪、林伯渠等人上庐山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民族抗日自此拉开了帷幕。纪念馆里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国共谈判以及联合抗日之史实。

   在庐山抗战纪念馆旁边,还有一幢高大的建筑“庐山大厦”,远远地望去有好多层台阶,我们没有上去看。然后,我们乘车前往锦绣谷。

   锦绣谷,相传是晋代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锦绣谷”。北宋·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我和老伴也跟着游人进入了锦绣谷。谷内是在半山腰上修筑的栈道,弯弯曲曲有三里路长,并且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台阶路很难攀爬。我们俩走了约200米,就跟不上团队了。我看到一个人正在维修护栏,便向他打听去“仙人洞”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他让我们回到锦绣谷门外,顺着大路向下走七、八分钟就到了。我们按照他说的做,很快就走到了仙人洞。

   仙人洞是庐山上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仙人洞入口处有一个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着“仙人洞”三个红色大字。洞高、洞深各约十米,幽深处有青泉下滴,称“一滴泉”。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仙人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一尊,传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此修炼得道成仙。在一侧洞壁上刻有毛主席的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之地、留影之处。

   在仙人洞圆门外北边不远处,还有一座“御碑亭”,又称白鹿升仙台。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疯癫和尚周颠建造的。周颠明朝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人,少时聪明伶俐,诗词歌赋过目不忘。他14岁时得了一次重病,落下疯疯癫癫的毛病,被人称为“周颠”。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双方不分胜负,打得难解难分。这时候周颠口唱“太平歌”,称朱元璋做皇帝天下太平,大长了朱元璋士兵的士气,结果陈友谅战死,朱元璋大获全胜。接着朱元璋乘胜杨帆东下,又得到周颠指点迷津,一举攻下南京。朱元璋问周颠所居何处?周颠说:“我乃庐山竹林寺僧也”。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坐皇帝,念念不忘帮助过他的周颠。他派人寻找周颠未果,当地人纷纷传说:周颠已经在白鹿升仙台,乘白鹿升仙了。于是,朱元璋下令在白鹿升仙台建造“御碑亭”,并且亲自撰写碑文,为周颠树碑立传。

   御碑亭平面呈正方形,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结构独特,内外厚重。亭内是朱元璋御赦建造的石碑。碑亭门楣上方有“御製”两个大字,两旁是一幅楹联:“四辟雲山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叡松”。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人公在这里避雨相遇,演绎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耸峙于长江南岸和鄱阳湖畔。庐山山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25公里,宽15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74米。山体气势雄伟,悬崖峭壁,瀑布飞泻,云雾缭绕,蔚为壮观。鄱阳湖人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

   这一次游庐山,圆了我们半个世纪的夙愿。为此,我也吟诗一首,抒发感慨之情:

七旬翁妪游庐山,

雄奇险秀亲眼见。

世纪风云变化大,

红色江山万万年。

2023年2月



马香俊

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