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手学习的秘密武器,原来只需做到这两个字

 玉倩在写作 2023-03-03 发布于陕西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种疑惑,为什么同样是读书或者学习一门技能,有些人就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

难道是因为这些人更聪明?更有天赋?
其实不然,研究表明,人与人的智力相差并不大,关键在于方法的差异化。
俗话说:“方法用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那么,那些高手学习的核心秘密是什么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两个字:关联。

01
关联是学习的底层逻辑

关联即把学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进行连接,稳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
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大多数人都只喜欢做知识的囤积者和搬运工。
比如,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并做笔记,画思维导图,从中了解一些新知,然后发在朋友圈或者公众号上,以显示自己见多识广。
殊不知,这仅仅只是停留在学习的最浅层,过不了多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回想以前,自己读书就是这样,一味地图快,大量阅读,还经常在书中划重点,表示自己认真读过,结果一个月后,再去看书中的内容,一切好像被风吹过的尘埃,连一丝痕迹都不留。
足以可见,这样的读书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大。
后来,学习到一些方法后,我不再追求快,而是书中哪怕只有一个观点能够触动到自己,并可以运用于实践中,做出改变,我觉得这本书就已经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就像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知道信息点

第二、关联信息点

第三、行动和改变
在第一步获取新知后,则需要与以前的信息点进行关联,因为只有关联,才能将知识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千万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收集和占用,而应该学会聚焦于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停下来思考知识之间的关联,一步步提升学习能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02
让一切与自己有关

既然关联对学习如此重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进行关联呢?
并非如此,我们只需要关联自己迫切需求的,即让一切与自己有关。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以及储备的知识多少,是有差异的,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你。
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匮乏的时代,我们没必要把精力放在获取知识的多少上,而应该注重那些与自己真正有关和有用的内容。

比如:我在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时,看到其中一个观点:

每读完一本书、听完一场分享或者参加完一场活动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话重构出来,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学识以及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不禁让我联想到,每次Peter老师做完一场直播或者在社群分享完时,平台不少伙伴都会第一时间写长文和文案复盘。
大家不是单纯地罗列老师的知识点,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写出触动自己的3~4个观点,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曾看到一句话:“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即与自己有关的,才是最有用的,也才是最触动人心的。

03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超强的关联能力,可以快速转化知识,获取杠杆,提升个人技能。
1)具备大量的知识输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没有米,再能干的妇人,也做不出饭来。
同理,若一个人脑袋空空,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如何进行事物之间的精彩关联呢?
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多与人交流、多反思,只有输入量足够大时,脑中才会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从此刻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视野,改变思维,超越自我。
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无异于都归功于一个问号,我们所有伟大的发现和生活中的智慧,都因为逢事多问个为什么。"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才会对这个未知的世界饱有永不停息的热情。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伟大的发明都来自于不起眼的小事。
比如:牛顿好奇为什么苹果会往地上落,由此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爬山时遇到小树叶割伤腿受到启发,结果发明了人们使用的锯子......
时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的领域多一份勇气去探索,我们便会拥有关联事物的能力。
3)常说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面对触动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点时,第一时间反问自己:
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然后,强迫自己关联出,与自己相关的3~5个经历或思考。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效率最大化,还会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写在最后
关联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关联是大脑创造的起点。
大脑像一张蜘蛛网,有意识、无意识下捕捉知识点相关的有共性和差异,为知识的创造输送原料。
只有学会主动出击, 运用关联,传递关联,才能在知识和技能的进阶之路上不断崛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