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重庆谈判,戴季陶出言讥讽毛主席,主席一番话让其哑口无言

 君临天下100 2023-03-03 发布于湖北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来到重庆参加蒋介石精心设计的“鸿门宴”。用蒋介石的话来说就是商谈在抗日战争后两党的“治国大计”,这次商谈也称为重庆谈判。

毛主席来到重庆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在府邸林园设宴款待,意为“欢迎会”。

会上邀请了许多政要和国民党军官,还叫来了记者。其意首先是向全国表现国民党对待重庆谈判的“气度”,其次是想要对毛主席进行刁难,让我党领导人在媒体面前颜面尽失。

毛主席来到林园后,一进门就看到正对大门的墙面上挂着一副孙中山先生的画像。随后毛主席肃然起敬,和周总理一起来到画像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示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怀念。

就在毛主席鞠躬时,在他的身后传来了一句带刺的话:

“怎么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也开始拜起我们国民党的总理了?”

这句话出自国民党内部的高官,这人对我党深恶痛绝,他就是第一个提出反共理论的人——戴季陶。

面对他的讥讽,毛主席泰然自若地“回怼”了他。而毛主席的回答让戴季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并且还赢得了在场所有人激烈的掌声。

毛主席是说了怎样一番话?不但让这讥讽主席的戴季陶颜面扫地,还赢得了全场激烈的掌声。

马克思主义宣传者

说到戴季陶,除了他作为国民党右派推行的“戴季陶主义”外,其实他还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不过戴季陶参与了中共的创建,但是他是一个有着“参与者”身份的国民党。他会参与到中共的创建中完全是出于国民党方面的考虑,想要让缺乏生机的国民党获得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在五四运动过后,在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游行参加社会运动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戴季陶的注意。由此他就有了新的反思,如果没有一个思想来领导这群工人,事态的发展将会日趋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戴季陶意识到目前重要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个适合的领导方法,指导工人运动。那这个思想从何而来呢?五四运动过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了热潮,这就成为了戴季陶脑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此一来,戴季陶成为国民党中积极研究马列主义的人。当时马列主义的传播是由日本翻译出来的,而戴季陶就通过日文来阅读,他还把《马克思资本论》的日文版本翻译成了中文。

这让中国第一批想要了解马列主义的人,初步接触到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

除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贡献外,戴季陶还帮助陈独秀,筹建了上海共产党。

1920年,陈独秀到上海建立上海共产党小组,这是全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而这个小组的成立少不了戴季陶的帮助。

陈独秀来到上海以后,早就听闻戴季陶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人,而戴季陶也对这个创办《新青年》的人非常欣赏。二人遇到后相见恨晚,戴季陶就把自己租住的房屋让出来给陈独秀一家住。

而戴季陶就住在对面,两人由此成了紧挨着的邻居。于是这里就成了陈独秀《新青年》的编辑部,也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但随着陈独秀开始着手组织创建中共后,戴季陶的内心开始出现了变化。

建党初期,陈独秀等人讨论说建立中国共产党需要有个党纲,这件事就交给了戴季陶负责起草。而党纲的制定也是在众人的讨论下开始起草,戴季陶起草完《中国共产党党纲》后,戴季陶看到了一条纲领让他心如死灰:

“共产党员不做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吏,不加入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戴季陶原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就是立足在国民党的立场上,而如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建立组织,但这个组织却不可能与国民政府合作。

这与他心目中所想的共产党背道而驰,这个组织从来没有准备和他所信仰的政府合作,以现在的形势看还会走一条夺权的道路。

在那日之后,戴季陶就把自己锁在家中,由于当时激进的思想,不时还会哭泣。

后来,当陈独秀等人准备名正言顺举起共产党大旗时,戴季陶做出的决定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以为戴季陶是一个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一定会支持共产党成立的人,然而这一天来临时戴季陶却表示不能参加共产党。

毕竟在戴季陶的心里,只要孙中山先生还在,他就绝对不可能参加其他的政党。毕竟孙中山先生对他的知遇之恩,让他对孙中山先生忠心耿耿。

如今他心目中的共产党已经成为泡影,本来就是为了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国民党笼络人心,现在这件事已经走向了不可逆转的地步,戴季陶只能选择离开。

在戴季陶离开后,他的心中总是存在悲伤。他认为这个他一直尽心尽力地“思想组织”,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加上他主动离开,已经无颜面对曾经共事的“同志”们,让他终日郁郁寡欢。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孙中山先生派他去四川,在去四川的路上他深受精神折磨一跃跳进了江中。而就是这一跳让他走出了他自己心中的阴影,也彻底地站到了中共的对立面。

反共理论第一人

离开陈独秀创立的共产党组织不久后,孙中山就让戴季陶乘船去四川劝告川军将领罢兵议和,支持孙中山“和平统一、兵工救国”的倡议。

在前往途中,戴季陶又听闻四川各大军阀又要开战,操心过度忧虑重重加上之前的精神打击。让戴季陶彻底崩溃,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跳入了江中。

可是他的自尽并没有成功,他被一个农民所救。当他醒过来后,他总结了自己在这几年中犯下的“罪过”。

“首先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胡乱输入西洋学说,以为这样能救国救民,不止是无知,直接就是罪过。”

“其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创立了宣传思想的周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期筹划,这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动摇和忧愁,直接公开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开始走向上反共反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认识到国民党内部已经是“奋斗精神消失”,到了不可不整改的地步。而这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着无限的活力,就想靠这支刚成立的队伍给国民党内部注入新的生命。

而这件事孙中山决定交给一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戴季陶去做,而他不知道的是戴季陶如今已经是和中共不共戴天。

戴季陶得到消息后,他也不能违背孙中山的意愿,就直接向孙中山发出了辞职的电报。并说道:“如果要国共合作,我宁愿不做您的秘书。”

还对前来劝慰的廖仲恺说: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必须取单一党籍,不可存留两党党籍。”

虽然他以消极的方法抗议着国共合作的提议,但是迫于孙中山的压力,他还是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大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国共合作的事宜。由于孙中山的意愿,他还是很不情愿地做了一些相关工作。

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将反共活动推向了高潮。

戴季陶主义出现了,它打着孙中山先生的旗号,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维护国民党纯洁性的幌子,诋毁中国共产党,排斥和打击工农革命力量。

他的这些理论受到了国民党内部右派的一致好评,那些顽固不化的右派称他为“创作反共理论第一人。”

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强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所以在孙中山先生的推动下,国民党内部也有着许多共产党员。而在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再一次背叛了孙中山的思想。

戴季陶认为国共合作是共产党为了窃取政权所用的手段,他说:

“国民党内一个最大的危机就是两个中心,而大多数党员都迷惑在二心之间。”

他催逼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必须退出共产党,还多次强调要把国民党认为唯一救国的政党,并且指出凡是高级干部不可以跨党。

他的这些主张也受到国民党内部大批人员的支持,而这些人的支持也让蒋介石“清党”的行为得到了舆论支持。

蒋介石的支持、舆论的造势让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气焰嚣张。毛泽东等人被除去国民党的职务,中共党员也被全部清除出国民党。

戴季陶彻底清除国民党内部共产党的想法实现了,可是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存在一天便是对国民党的威胁。

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全国上下陷入“白色恐怖”的状态。而戴季陶在这件事中可谓是“功臣”,面对昔日共事的同志,他没有一丝怜悯地抬起了刀。

戴季陶对“四一二”大屠杀的看法是:“这个事只能'不讲感情’,消除敌人,只能用刀,只能大屠杀。”

从这之后,戴季陶成为蒋介石身边彻头彻尾的反共分子,对待共产党完全可以用嫉恶如仇来形容。

如此看来,这样一个反共分子在重庆谈判中公然讥讽毛主席,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可是伟人的智慧却将他“怼”得哑口无言。

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赶走侵略者的喜悦当中。而戴季陶却一直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共产党在战争中获得的群众支持,担心日后共产党会深得人心。

他多次告诫蒋介石:

“虽然日本投降,但是共产党的发展却是越来越好。共同抗日时非常艰苦,现在面临的危险也是不能想象的,这种局面不是不可避免,这国共局面的关键就在于人心所向。”

然而,蒋介石听不进去。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更相信他强大的军队。

蒋介石立刻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他表面在国际上称国民党和共产党和平共处,背地里却已经做着“内战”的准备。

但出于对美国、苏联方面及国际影响的考虑,蒋介石自然是不能将发动内战这个罪名背在自己身上,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出“鸿门宴”。三次致电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讨”关于国共合作的问题。

戴季陶得知蒋介石要谈判,他顿时心烦意乱,手足无措。他急急忙忙地跑到蒋介石面前再三劝告,对蒋介石说:

“不要将共产党视为合法团体,把他们看做是社会贤达就行。”

面对戴季陶的告诫,蒋介石一直抚慰他放下心来。因为他知道这次和谈不过是他用的伎俩而已。这是蒋介石让毛主席进退两难的办法,来了可能会面临被扣押的风险,不来那就是共产党挑起内战,正中下怀。

戴季陶也明白了蒋介石这是在摆“鸿门宴”,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他本就是很支持的,如今蒋介石的计谋听起来也很合理,所以他也听蒋介石的放心。

二人心里所想都是毛主席必然不会前来重庆,因为蒋介石的意图已经很明显。这次谈判已经是告诉共产党这是一个陷阱,二人断定毛主席不会来重庆,这正好如他们的意。与共产党内战即将爆发,二人只用着手于军队部署就行。

让两人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并没有推辞,而是欣然前往。

1945年8月28日上午,毛主席一行人在张志忠和驻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赶往了重庆。

在下午3时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重庆九龙坡机场。毛主席下飞机后便被国民党代表张志忠接到了他的府邸“桂园”休息。

对于毛主席受邀来重庆,蒋介石是猝不及防的。如今毛主席已经到了重庆,他发动内战的计划还是落空了,至于扣不扣押毛主席也已经是后话,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给媒体们看到国民党对待此次谈判的“诚心”。

所以在毛主席去到张志忠府邸没有多长时间,蒋介石就传来了消息。蒋介石在自己的府邸上组织了一个对毛主席一行人到达重庆的欢迎会,邀请毛主席参加。

蒋介石为这场欢迎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邀请了当时的政要,民主党派人士,还有国民党内部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来参加。为了让全国上下都看到国民党对此事的重视,还找来了各大媒体的记者。

会场更是布置的气势磅礴,尽显贵气。看到如此的场景,让戴季陶心中恨从心起。他也作为国民党重要官员到场参加活动,而他来到这里并不想看到接待这位共产党领导人,便和到场的右派分子倾诉着自己的不满。

几分钟后,毛主席乘坐着张志忠的车来到了会场。下车后,会场门口陆陆续续的人都被这名中共领导人吸引了目光,毛主席亲切的向来参加欢迎会的记者们打着招呼,与在场的民主党人士热烈的握手。

在他们心中,蒋介石对待异己向来都是心狠手辣,如今作为他的“死对头”来到他的地盘与之谈判,这种魄力让他们心生敬畏。曾经被国民党“妖魔化”的中共领导人,竟然是如此的平易近人,这让大部分人都热烈鼓掌欢迎毛主席的到来。

而此时戴季陶看到这个场面,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种曾经有过的危机感又出现在他的心中。前几日同蒋介石说的问题也没有引起蒋介石的重视,这让他悲从中来。

毛主席在人们的簇拥下来到会场,而蒋介石早就等了许久。面带微笑的向前与毛主席握手,此时心情复杂的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短暂的问候便邀请主席进入会厅。

进到会厅后,毛主席就看到了会厅墙上挂着的孙中山画像。又是国共合作的问题,不由的让毛主席心生敬畏。

于是毛主席走上前去鞠了三个躬。

看到这个场景的戴季陶坐不住了,站起来轻蔑的说到:

“怎么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也开始拜起我们国民党的先总理?”

其实早在毛主席看向孙中山画像那一刻,几个右派反共分子便已经在议论。而现在戴季陶公然发问,让主席不得不做出回应。

毛主席并没有看着他,自顾自的瞻仰着孙中山的画像,嘴里说到:“当然要拜。”

随后毛主席走到会场中央对着一脸懵的众人说到:

“孙中山先生发动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解放了被压迫的人民,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孙中山先生。”

随后,毛主席又走到戴季陶面前,微笑着对他说:“孙中山先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亲自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你忘了吗?从那时起国共就是一家人,怎会分出你们和我们呢?”

这句话在场的多数人只知道毛主席是对戴季陶讥讽的反驳,而这句话对于戴季陶而言却像一把刀插在他的心中,这是对他篡改孙中山原则的暗示。

这件事情还有极少数的官员知道,戴季陶听到后也只能尴尬的点了点头。

毛主席又走向会场中央又说到:

“如今我们来到重庆促成国共和谈,为的就是国共双方能够合作共建一个和平的中国,这就是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孙中山先生如此伟大,我辈为何不拜呢?”

这句话说出来后,全场热烈的鼓掌。而戴季陶也无话可说,只能跟着众人对毛主席表示肯定。

在众人激烈的掌声中,欢迎会又继续进行下去,而这件事也就到了尾声。

尾声

重庆谈判后还是出现了短暂的“国共合作”局面,但是蒋介石就没有和平共处的想法,在重庆谈判后还是挑起了内战。

不过这次谈判也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了毛主席,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而在这之后,戴季陶所提出的“人心向背”问题越来越明显。

在国共分裂后的战斗中,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而反观中共,从被动转到主动,逐渐掌控全国形势。

到1949年,蒋介石被迫退据台湾。所有国民党官员都在做着回台湾的准备,而戴季陶却十分坚决的表示:“不必去!”

他不想去台湾,他只想留在他曾经的家乡,于是让儿子准备前往成都的飞机。

然而,老天却不给他回家乡的机会,飞机也无法起飞。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服用过量安眠药死亡。

参考文献:

《戴季陶跟马克思主义的合与分》.谭军

《戴季陶的红白人生》.张家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